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兒時的玩具(廖春波)

兒時的玩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兒時的玩具》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兒時的玩具

當今孩子,玩具五花八門,但大多是買的,而且價格不菲,玩膩了就扔掉,實在可惜。我小時候,也有一些玩具,卻是手工自製,沒讓父母操心,捨不得丟。如扇煙盒、紙飛機、紙手槍、彈弓、陀螺、鐵環、紅纓槍等。

將廢棄煙盒摺疊半拱長方形,鋪放平坦的泥地上,仰面朝天,玩伴各出同等數量,輪流用手掌使勁扇,翻背即贏,多多益善。這就是扇煙盒遊戲,俗稱拍畫。放學路上,成群結隊聚集於此,其樂無窮。那時,一般人主要抽經濟牌香煙,農民叫它八大錘,即八分錢一盒,條件好的抽大前門牌香煙。大人剛抽完整盒煙,小孩爭先恐後討要,以誰擁有檔次高的或帶過濾嘴的紙煙盒為榮。

紙飛機是用舊書頁折成的,頭尖尾齊,兩翼斜挑,小巧玲瓏,身輕如燕。課間休息,常在村校操場比賽,起飛前哈一口氣,空中密密麻麻的,大家跑來跑去圍觀,看哪一架製作精美,飛得又高又穩又遠。有時飛到屋檐上,落在樹冠叢,掉向懸崖下,被同學不留心踩壞,小主人急得哇哇叫,心痛不已。

我們還裹幾個細紙筒,找扎頭髮的膠箍捆綁,仿製出紙手槍,像駁殼槍一樣,把它別在腰間,學演電影《平原游擊隊》里的李向陽、《林海雪原》里的少劍波、《智取威虎山》里的楊子榮等英雄人物,別提有多神氣了。我因為名字含波,有人說像少劍波,便叫我廖參謀長,從小學叫至初中,我愈加洋洋得意,崇尚多謀善斷、機智勇敢的品格。

彈弓也挺簡易,採集三角形似的小枝丫,在兩端緊系一根橡皮筋,確保經久耐用。男生們的書包內,普遍備有這行頭,一旦閒暇,互相邀約,隨處選用泥團、碎石、瓦礫之類的子彈,瞄準射擊物,練習百步穿楊的超強本領,甚至打下雀鳥,掀飛路人單帽,嚇得魂飛魄散。

陀螺則截取短柏木頭,用篾刀削尖底部,拿砂紙打磨光滑,安一粒黑鐵圓珠,掌握好重心所在。然後,將棕樹葉或棉稈皮撕碎編織成繩,系牢於黃荊棍上,包住陀螺,多纏幾圈,往地下一丟,陀螺就會轉動,再用繩鞭拍打,讓它轉個不停。寒冬時節,幾乎家家戶戶的院壩都有孩子玩這把戲,歡聲笑語,不絕於耳。

在農村大院子,人口眾多,尚有滾鐵環的。這是技術活,需注意平衡,才能推得久。鐵環多用粗鐵絲做成,彎曲為圓圈,大小如桶口。手持長柄,頂端嵌着「U」字形鐵鈎子,快速奔跑,行動自如。

紅纓槍罕見,我曾有一把,類似長矛,木柄鐵尖,頸套紅纓。我當紅小兵時,為了學劉文學,守護集體莊稼,配合基幹民兵,夜巡持過此槍。威風凜凜,又像潘冬子,只是缺穿軍裝,無閃閃的紅星。

如此說來,你已猜測我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生人了。沒錯,不過,這僅是我的部分玩具,實際上不勝枚舉,包括女孩子玩的,如跳橡皮筋、踢雞毛毽、翻轉毛線繩、打竹筒水槍、滑冰車、抓石子、丟手絹等。但縱使上述幾種玩具,也足以說明時代特徵。因陋就簡的玩具,發揮了聰明才智,體現滿滿的成就感,陪伴我度過了童年,留下了幸福的回憶。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