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兒時的燕子(廖春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兒時的燕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兒時的燕子》中國當代作家廖春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兒時的燕子

經歷漫長的冬季,當池塘邊的楊柳發芽時,燕子飛回來了。它銜着希望之春,在山崗、河谷、田野、院壩成群轉圈,啁啾聲不絕於耳。隨同這溫柔的輕喚,冰雪融化了,風兒和煦了,綠葉長出了,花蕾湧現了,孩子們也歡呼雀躍,唱起了稚嫩的兒歌: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裡更美麗……」

燕子是一種小巧的鳥,頗受人喜歡,特別是女孩,名字帶有「燕」的不少。在長江邊的生產隊中,就有一位女孩叫燕子。她唱這首歌最婉轉動人,矯健的身影,黝黑的頭髮,傳神的眼眸,瘦削的瓜子臉與尖下巴,無不透露小燕子的氣韻。童伴都願與她相處,捉迷藏、扯豬草、牧羊、上學等。只要有她在,大家便開心。

然而,讀村校時,她的父親竟英年病逝了,原本貧困的家雪上添霜,儘管親友紛紛接濟,塞給零花錢或學習用品,她也難以笑逐顏開。剛進臘月,媽媽還是攜她改嫁縣城,臨別她暗自哭紅了鼻子,一步一回頭地乘船離去,難捨故土。那年冬天,小夥伴感覺奇冷,待到立春,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想念她。

後來,聽聞遠方的燕子,在繼父的幫助下,入讀重點中學,人們才放心了。果然,她不負厚望,考上省城大學,畢業分配去市屬機關,當一名公務員。這是穩定的職業,一般人羨慕不已,卻不符合燕子飛來飛去的性格,沒過幾年她厭倦了枯燥的工作,恰遇機構改革,辭職下海經商。她甩掉鐵飯碗,以一個弱女子之身,搏擊市場經濟大潮,引起眾多非議。

不過,她今非昔比,像海燕一樣,在暴風雨中勇敢地飛翔。憑着能言善解,穿梭寫字樓間,推銷辦公用品,如電腦、複印機、傳真機,很快拓寬銷路,獲得外企的青睞,不斷委以重任,直至西南總代理,出入大城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賺得盆滿缽盈,不足四十歲,一躍變富翁,住別墅,坐豪車。疫情期間,居家辦公,依然深受客戶信賴,擁有豐厚的業務。

有人勸她見好就收,或過半退休的生活。她不置可否,安頓好繼父和母親的晚年,仍加班加點,把這份事業幹得風生水起。她與大學校友結婚多年,尚未生兒育女,雙方的家人也不催促,夫妻毫無壓力,不知不覺成為丁克族,令不少人費解。一些同事猜測,沒準兒哪天出國發展呢,她怎麼會結束職場生涯?

冬去春來時,她回到家鄉,又看見飛燕,正銜泥築巢。可童年好友們,大多外出務工,留下空巢老人。她瞧着心酸,決定反哺故里,投資康養業。就這樣,在空氣清新的柑橘園內,辦起了敬老院和農家樂,不僅吸納留守人員,還拉動了鄉村旅遊。現在,城裡人流連忘返,返鄉農民也增加。她促進了城鄉融合,熟識她的鄉親們說,兒時的燕子,又飛回來了。

是啊,她飛回來了,正如《小燕子》所唱,這裡更美麗! [1]

作者簡介

廖春波,重慶仲裁委國際仲裁員,萬州區司法局二級調研員、公職律師,自由譯者,愛好文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