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前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備前燒,(びぜんやき),日本岡山縣備前市周邊地區所生產陶器的泛稱,日本六大古窯之一。[1]備前是現在岡山地區的舊名。[2]
備前燒是由細膩手感的泥土和稀疏手感的泥土混合燒製而成,質地雖顯粗糙,但具備奇特的豔麗特質。獨特的深色調是因為泥土中含鐵的成分而形成。[3]
歷史
備前燒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說是最古老的古代陶器風格()。鎌倉時期(12世紀晚期-14世紀早期)就採用了當前風格。由於備前燒的耐用性極佳,因此其工藝廣泛用於盆、罐和研缽。
在室町時期(14世紀早期-16世紀晚期),隨著日本茶道的變革式發展以及佗寂之美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備前燒由於其簡約之美而大受歡迎。在此期間,備前燒的工藝開始應用於茶具。
備前燒在安土桃山時期(16 世紀晚期- 17 世紀初期)達到頂峰,但在之後的江戶時期(17 世紀初期- 19 世紀晚期),在幕府施加的管制下,備前燒的發展面臨限制。最終那些希望恢復備前燒的人建造了新的窯爐。
明治時代(19 世紀晚期 - 20 世紀初期),各種形式的日本傳統文化得到重新審視,而備前燒也再度流行起來。許多匠人被命名為「人間國寶」。 1982年,備前燒被日本政府評為日本傳統手工藝。[2]
特色
備前燒的特色在於完全不使用任何華麗的釉彩,強調泥土原有的溫潤質感,僅透過火焰燒製出自然的花紋,具有暖意之美。[4] 備前燒刻意地不上任何釉料,關鍵因素的是日本本土茶道文化的興起。日本茶道自村田珠光(むらた じゅこう)以來,開創了崇尚簡素樸拙「詫寂(わびさび)」的茶道文化,到茶聖千利休(せんりきゅう)時集其大成,是相對於日本當時受中國文化影響下豪華絢爛風格的一種回歸本土、反璞歸真的反動,質樸不上釉彩的備前燒,跟這種注重枯淡簡略的閑寂審美,恰恰一拍即合,成為歷代茶人們的理想茶道用陶器,安土桃山時代(西元1568〜1603年)備前燒迎來了黃金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