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以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以漸
傅以漸
出生 明朝萬曆37年
逝世 1665年 終年57歲
國籍 中國今山東聊城東昌府區人,祖籍江西永豐縣
別名 字於磐,號星岩
職業 清第一位狀元知名學者、史學家
知名作品 《御定易經通注》
《四書易經制義》
《貞固齋書義》

人物成就

傅以漸[1][2],字於磐,號星岩。今山東聊城東昌府區人,祖籍江西永豐縣。 清第一位狀元 知名學者、史學家。出身貧苦,幼年家境清貧,天資聰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經史熟記不忘,終成大器。他學識廣博,精通經史,工於詩文,學者稱星岩先生。

傅以漸,康熙的老師,一直為清世祖順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是清初不可忽視的人物之一。他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稱於世。

人物歷史

明朝萬曆37年,傅以漸出生於山東省聊城。幼年時他就聰明過人,三歲能誦書,五歲熟記經史。雖然家庭貧窮,但勤學不輟,終成大器。

清世祖順治三年三月十五日(1646年4月30日),清廷舉行開國後第一次殿試,中進士,奪清代首科殿試狀元。任宏文院修撰。次年,即充任會試同考官。

順治五年(1648年),任《明史》纂修官。順治八年(1651)書成,任國史院侍講。

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又充《清太宗實錄》纂修官。次年正月,遷秘書院侍講學士;五月,遷少詹事;閏六月,提升為國史院學士;七月,受命教習庶吉士。

1657年(順治十四年)冬,因皇太后生病,兩月內積壓奏疏800餘件,傅以漸奉旨代擬批閱,於三日之內處理完畢,受到順治皇帝獎譽。他曾扈從順治出行,在騎驢歸帳時被順治看見,因作為畫幅,題「狀元歸去驢如飛」句。此畫為傅氏後人藏於其聊城故居「御畫樓」,畫苑傳為佳話。

1654年(順治十一年)升遷任內秘書院大學士。

順治十二年(1655)正月,奉旨陳時務,又承命作《資政要覽》後序;二月上疏安民大計,受到皇帝讚許,被加封為太子太保,改任內國史院大學士,充文、武殿試讀卷官。當時正編寫清太祖、清太宗《聖訓》及《通鑑全書》,傅以漸均任總裁官。又承旨撰寫《內則衍義》,逢戶部呈進《新編賦役全書》,也命傅以漸覆核,倍受皇帝器重。

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京察,傅以漸上疏自陳,乞罷歸鄉,皇帝親批御旨:「卿輔弼重臣,醇誠樸慎,勤勞密勿,倚任方殷,豈可引例求退?著益抒猷念,佐成化理」(《清史列傳》卷五)。次年二月,傅以漸與庶子曹本榮又奉旨匯注《易經》,僅用10個月的時間,編成《易經通注》一書。

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傅以漸偕同學士李蔚充任會試主考官。按舊例,考官入闈均攜帶書箱,而這一年卻被定為禁例。傅以漸上疏請求:「凡出題應用書籍,敕部照例給發,庶免漏誤」(同上)。經過部議決定:令內監察驗以後,仍准攜入。傅以漸因闈中咯血,又上疏乞歸,說:「入闈七日,幸殊卷尚未謄進,乞賜另遣一員,同李蔚任事」(同上)。皇帝降旨說:「知卿偶恙,著力疾料理闈事」(同上)。傅以漸只好帶病主考完會試。

順治十五年(1658)9月,清廷參照明代官制改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銜,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十月請病假回原籍療養

順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因病休超過一年,自乞罷黜,皇帝旨命:「加意調理。稍痊,即來京入直辦事。不必引請處分」(同上)。次年三月京察,傅以漸再次自陳乞罷,皇帝仍然溫旨慰留:「卿清慎素著,佐理有年。著加意調攝,痊日即來京供職,不必求罷」(同上)。順治十八年(1661),聞順治帝崩,直京奔喪後,又以病告歸。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清聖祖康熙皇帝即位,傅以漸再一次上疏乞歸,遂解任回原籍。

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去世,終年57歲。葬於聊城傅家墳。

順治帝對傅以漸甚為器重,凡機務大政均與其磋商。傅以漸對帝竭誠盡忠。史料記載:公居相位,食不重味,衣皆再浣,與寒素無異。他書奏議,草詔書,擬御製,頗得皇帝賞識。傅以漸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實錄》,充任清太祖、太宗《聖訓》總裁,奉命與曹本榮合著《周易通注》。他對天文、地理、禮樂、法律、兵農、漕運、馬政等均有研究,著述甚豐。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道德文章實為一時之冠」。其著作僅《四書易經制義》尚存。 康熙二年(1663)在家養病期間,主持編纂《聊城縣誌》。《御定易經通注》被收入在《湖北叢書》第1~3冊,清光緒十七年(1891)由三餘草堂出版。今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尚存《易經通注》4卷刻本。《貞固齋書義》有清初抄本2冊,今尚存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室。

外部鏈接

文獻來源

  1. 傅以漸中國聊城
  2. 傅以漸 紀念館懷恩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