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假蘋婆是梧桐科萍婆屬的植物,因酷似同屬的植物萍婆而得名。由於假蘋婆結果的期間與中國「七姐誕」相近,故稱為七姐果。亦有人用蘋婆和假蘋婆的果實作為「七姐誕」的祭品,花期4-5月。假蘋婆常長于山谷溪旁。

假蘋婆別稱七姐果、雞冠皮、雞冠木、山羊角、紅郎傘、賽蘋婆及山木棉等,為梧桐科蘋婆屬半落葉喬木植物。由於假蘋婆結果的期間與中國七姐誕相近,故稱為七姐果。亦有人用蘋婆和假蘋婆的果實作為七姐誕的祭品。花期4-5月。

假蘋婆為梧桐科蘋婆屬半落葉喬木,葉子呈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鈍圓,邊全緣,葉柄腫脹。在露地其花期為4-5月份,在溫室里3月初就有花。圓錐花序,腋生,密集且多分枝,花淡紅色,萼片5枚,僅基部相連,向外開展如星狀,其花為單性,雄花的雌雄蕊柄長2-3毫米,向內彎曲,花葯大約10個,雌花的子房圓形,花柱彎曲。其實此屬的花都是沒有花瓣的,我們所見到假蘋婆伸展開的小紅星,是它的開裂萼片。夏天結出蓇葖的果,五粒,成掌形放射狀,未成熟的果為綠色,成熟則是鮮紅色。成熟的果實遠看就像一個個炸開的紅色果子,裡面一顆顆黑珍珠般的種子,十分有趣。其果可以食用,也可以榨油。

假蘋婆Sterculia lanceolata Cav.

別名:假萍婆、賽蘋婆雞冠木紅郎傘山木棉狗麻七姐果雞冠皮山羊角

分類:一年生草本花卉

科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錦葵目 梧桐科 蘋婆屬

盛花期:春季

目錄

假蘋婆的形態特徵

假蘋婆是一種喬木,小枝幼時被毛,高約5-20米,樹冠廣闊球形,枝幹於幼時披毛。葉橢圓形、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9-20厘米,寬3.5-8厘米,頂端急尖,基部鈍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幾無毛;側脈每邊7-9條,彎拱,在近葉緣不明顯連結;葉柄長2.5-3.5厘米。

花為圓錐花序腋生,長4-10厘米,密集且多分枝;花淡紅色,萼片5枚,僅於基部連合,向外開展如星狀,矩圓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頂端鈍或略有小短尖突,長4-6毫米,外面被短柔毛,邊緣有緣毛;雄花的雌雄蕊柄長2-3毫米,彎曲,花葯約10個;雌花的子房圓球形,被毛,花柱彎曲,柱頭不明顯5裂。蓇葖果鮮紅色,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5-7厘米,寬2-2.5厘米,頂端有喙,基部漸狹,密被短柔毛;種子黑褐色,橢圓狀卵形,直徑約1厘米。每果有種子2-4個。

假蘋婆花序雌雄同株,密集且多分枝,通常短於葉片,小苞片短呈線形,早落;花淡紅色,無花冠,花萼5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基部連合,向外開展如星狀,頂端鈍或有小短尖突,表面披短柔毛,邊緣有緣毛,長約4-6毫米;雄性花,雄蕊柱彎曲,長約2-3毫米,花葯約10個,排成2列,生於雄蕊柱的頂端呈球形;兩性花,子房圓球形,披短柔毛,花柱彎曲,柱頭不明顯5裂。果為蓇葖果,長卵形或長橢圓形,常2-5個聚生或單生,初時綠色,後轉黃色,成熟時鮮紅色,頂端有喙,基部漸狹,密披短茸毛,近無柄,長約5-7厘米,寬約2-2.5厘米;於每一蓇葖內約有2-7顆種子;成熟後開裂,形如鳳凰鳥睜開眼睛,故有鳳眼果之稱。整株樹高達20米,樹冠廣闊。夏初開出淡紅色的花朵。有的樹7-8月會全株落葉,秋季為果熟期,果鮮紅色,相當艷麗。 花期4-6月。種子橢圓狀卵形,黑色或褐色,直徑約1厘米。

葉具柄,近革質,橢圓狀矩圓形近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5-7厘米,全緣,禿淨;葉柄長1.5-3.5厘米。

圓錐花序分枝多,柔弱,無柄,腋生,通常短於葉,多少被以絨毛,萼5裂幾達基部,裂片矩圓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雄花的較短,擴展,淡粉紅色,外被星狀小柔毛;雄芯柱短於萼而通常內彎,花葯10枚,近無柄,生於雄芯柱的極短裂片的外面,形成一頂生的圓頭。蓇葖果稍被茸毛,近於無柄每個指,矩圓形,長2.5-5厘米,寬1.2-1.5厘米,鮮紅色,有黑褐色的種子1-5顆,花期4月。

假蘋婆的生態習性

假蘋婆喜光,喜溫暖多濕氣侯,不耐乾旱,也不耐寒,喜土層深厚、溫潤的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性喜陽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發達,速生。雖然在瘠薄及沙礫土中均能生長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23—32℃。

假蘋婆常生長于山谷溪旁,喜陽光充足、濕潤的地方生長,抗風力強,葉可治跌打。多分布在山野間,尤以風水林中最為常見。

假蘋婆的栽培技術

定植

假蘋婆定植以春季為宜,株行距為4米×5米較適宜,畝植33株。挖穴大小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以有機質肥料為主,結合少量化肥,施下基肥,以促進苗株早生快發,早投產。

施肥

假蘋婆幼齡樹一般年施肥4~6次,每2~3個月一次,有機肥或化肥均可。成年結果樹需要較多營養,為防止樹勢衰弱,年施肥2次以上。即在冬末春初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每株施用20~30千克有機質糞肥。第2次於8~9月采果後施一次果後肥。以化肥為主,每株施用0.5~1千克,散施於植物根圈內。

花期管理

依據假蘋婆生長習性,蘋婆樹耐澇不耐旱,在花期和幼果期要求有適當的土壤水分和大氣濕度,俗稱「晴天芒果,落雨蘋婆」。因此,在開花期間,若遇到乾旱天氣,應給樹冠噴灑水分。增加空氣濕度,以利於開花和着果。

修枝整形

若樹勢生長旺盛而開花結果少,必須適當修枝整形,以利於樹冠內部通風透光,即可減少木虱以及由其引發的煙煤病,也有利於開花和着果。即在采果後疏剪去部分蜜生枝、弱枝和病枯枝。對於樹頂主幹枝條也應加以控制。也可在夏、秋季刻傷枝幹,促成春季開花。

假蘋婆的繁殖方式

假蘋婆常見使用播種繁殖或者扦插繁殖。

播種繁殖

當假蘋婆果成熟開裂時,即可帶果採下,剝出種子,不宜在日光下曝曬;不能脫水,應即采即播,沙床不宜太濕,以免影響發芽率;種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滅菌靈等進行殺菌處理,用條點播法播種,1個星期即發芽。在種子剛發芽的萌動期即移入營養袋,可提高移植成活率,減少管理工作。

扦插繁殖

因假蘋婆的枝條生根容易,因此,繁殖多採用扦插法,簡單易操作,且生長迅速。可於春、秋兩季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或二、三年生的本質化枝條,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扦插枝條剪成長約1.2~1.5米,扦插入土約0.3米;在材料較少的情況下,也可剪成20~30厘米,只要保持好空氣及土壤的濕度,約1個月即可髮根。

假蘋婆的病害防治

假蘋婆在溫暖多雨的年份多發炭疽病,造成葉枯、易脫落。

防治

首先,應注意田園衛生,收集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來源。發病重的園圃或植株,可在清理園圃的基礎上全面噴施1%波爾多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

其次,於假蘋婆抽梢展葉期開始或於發病初期開始交替連續噴施4%多硫懸浮劑600倍液。

假蘋婆的品種分類

假蘋婆與蘋婆的區別

假蘋婆與蘋婆長得很象,但也不難區別

蘋婆的葉子為闊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比假蘋婆的葉子闊得多,長8-25厘米,寬5-15厘米。假蘋婆的葉子為橢圓狀矩圓形,近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5-7厘米。

蘋婆的果實一般每莢有籽1至3粒;大小介於蠶豆鴿蛋之間,比假蘋婆籽大得多。假蘋婆果的果實一般每莢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另外,蘋婆枝葉比假蘋婆更為濃密,幾乎不透陽光。

假蘋婆的分布區域

假蘋婆常長于山谷溪旁。在中國境內,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南部、中南半島及雲南的南部,亦為香港原生植物。於泰國、緬甸、越南及老撾等地亦有分布。

假蘋婆海外分布: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

假蘋婆國內分布: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原產我國華南和西南中南半島,為湛江市的主要鄉土樹種。

在貴州產於興義、榕江、興仁、冊亨、望謨、安龍、羅甸、黃果樹等地;生於海拔170~1000m的山谷、山坡、山溝陰處、疏林地、灌木叢中或密林中。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長良好。

備註:本植物在廣州極常栽培,間亦有野生的,果略似蘋婆而小。

假蘋婆的作用用途

經濟價值

假蘋婆的莖皮纖維可作麻袋的原料,也可造紙;種子可食用,也可榨油。

假蘋婆秋季結果纍纍,色彩鮮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枝條上的皮可作織麻袋的原料。

原料

假蘋婆的莖片纖維可作織麻袋的原料;炒熟後的種子可供食用,亦可作榨油之用。

假蘋婆的食療或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根、葉:甘,微溫。舒筋通絡,祛風活血。用於風濕痛,產後風癱,跌打損傷,腰腿痛,黃疸,外傷出血。

假蘋婆的葉片性味辛、溫、肝經,能散瘀止痛,可治瘀血疼痛、跌打損傷、腫脹及青紫等。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假蘋婆的葉。

功效:散瘀止痛。

主治: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青紫、腫脹等症。

性味歸經:辛,溫。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12克,冷水煎、亦外洗。

別名:賽蘋婆(《中國樹木分類學》)、雞冠木(廣東)、紅郎傘(廣西)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東南部至西南部。

食用價值

假蘋婆的莖片纖維可作織麻袋的原料;炒熟後的種子可供食用,亦可作榨油之用。[1]

假蘋婆的園林用途

假蘋婆樹幹通直,樹冠球形,翠綠濃密,果鮮紅色,下垂,觀賞價值高,可作園林風景樹和綠蔭樹,屬十分優良的觀賞植物。近年已在城市綠化中廣泛應用,適應城市環境。宜用作庭園樹、行道樹及風景區綠化樹種。

觀賞

假蘋婆樹幹通直,樹冠球形,翠綠濃密,果鮮紅色,下垂,觀賞價值高,可作園林風景樹和綠蔭樹,屬十分優良的觀賞植物。

假蘋婆蓇葖果已在城市綠化中廣泛應用,適應城市環境。宜用作庭園樹、行道樹及風景區綠化樹種。

假蘋婆的文化背景

名稱來歷

假蘋婆是個有點奇怪的名字,古有名頻婆,源出梵語,原意為「身影」,意譯為「相思樹」。有人稱作「鳳眼果」,因為這種樹的果子成熟後,果莢鮮紅,自然開裂露出黑褐色的種子,仿佛像美麗的鳳凰鳥睜開眼睛。也有人將其稱作「七姐果」,因為其結果的時間與中國七姐誕辰相近,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之時,人們都會用蘋婆或假蘋婆的果實來拜祭,故稱為七姐果,又名賽蘋婆,雞冠木,紅郎傘,山木棉、狗麻等。

真假難分

俗話說「人有相似,物有相同」。此話真的一點不假。既然有假蘋婆,那麼真蘋婆又是怎麼樣的呢?真蘋婆就叫蘋婆(Sterculia nobililis),又名頻婆、鳳眼果。它跟假蘋婆都同屬梧桐科蘋婆屬亦是常綠喬木,不論外型果實和葉子都很相似,但也不難區別。

葉子:蘋婆的葉子為闊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比假蘋婆的葉子闊得多,而假蘋婆的葉子為橢圓狀矩圓形,近披針形;

花朵:蘋婆花則是奶黃色,五裂,單性或雙性,雌雄同株,形態有點像細小燈籠,而假蘋婆花為淡紅或淡粉紅色,五辨,形態為星型。

假蘋婆的果核仁

果實:蘋婆的果實一般每莢有籽1至3粒,大小介於蠶豆與鴿蛋之間,比假蘋婆籽大得多,吃起來像板栗,而假蘋婆果的果實一般每莢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

另外,蘋婆枝葉比假蘋婆更為濃密,幾乎不透陽光。只要通過以上幾點你就可以輕鬆區分真假蘋婆了。

樹形優美

樹幹通直,樹冠球形,翠綠濃密,果色鮮澤明艷,蓇葖下垂,觀賞價值高,屬十分優良的觀賞植物,宜用作庭園樹、行道樹及風景區綠化樹種。

假蘋婆喜光,喜溫暖多濕氣侯,不耐乾旱,也不耐寒,喜土層深厚、溫潤的富含有機質之壤土。原產粵、桂、瓊、雲、貴、川,為國產蘋婆屬分布最廣的一種,緬甸、老撾、泰國和越南也有分布。

不管怎麼樣,真假蘋婆樹都是湛江的鄉土樹種,在山間郊野都可以看到,其粗生易長,樹冠濃密,樹形優美,宜作庭院風景樹和行道樹。目前,市區東坡荔園培育大量假蘋婆種苗,開發區錢莊市場附近一住宅區大門外應用為行道樹,綠化遮蔭效果較佳。

假蘋婆的花語

假蘋婆花的花語:隨緣。

廣東習俗中假蘋婆果實是七姐誕的祭品,若沒有便會用其他果實代替。由於假蘋婆年產量少,加上祭祀習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種植的果園,只有零星種植。[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