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倒水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倒水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境西部,距縣城20.3公里,東連夏郢鎮,南鄰梧州市郊,西接人和鎮,北與長發、嶺腳交界。

簡介

倒水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長洲區下屬的一個大鎮,全鎮集貿市場總面積5800平方米,鎮區距梧州市區25公里坐車約半個小時(水路為28公里),逢三六九日為圩日,全鎮有早熟沙田柚基地5500畝,加上毗鄰鄉鎮10000多畝沙田柚需在該鎮圩市上交,每年中秋節以後至春節,八面客商雲集該地,搶購名優產品——沙田柚;捕撈自桂江河畔的鮮美魚類、河鮮,是該鎮另一當家品牌,圩鎮及沿路的酒家、飯店經營的河鮮美食,以其鮮活、味靚而令過往客商、遊人流連忘返;倒水牛圩是桂東地區最大的耕牛及菜牛集散市場之一,每圩成交量達到200頭左右;該鎮也是桂東有名的中草藥原藤、蒿竹、木炭及農副產品交易中心。

不僅是市場的興旺,近年倒水鎮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展較快,桂江鎮級最大的客貨綜合碼頭的建成及小城鎮的不斷拓寬,使倒水成為桂江沿岸八鎮的交通、商品集散中心。鎮內的風景名勝也極具吸引力,近幾年修復的龍巖寺及其相配套的龍巖泉、龍巖亭、文昌亭相互襯托的風景長廊,依山傍水,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地方風情畫卷。

長洲區倒水鎮倒水的來歷:現圩鎮對出的桂江,在此由原來南北流向折成東西流向,上游有一急灘水流直衝東南方的龍巖山,因山伸出河中,形成一半江水向下游流去,一半江水倒流向上的奇特現象,因此得名倒水。小時候過江,船到回流處可放開槳,船自已流到碼頭。[1]

歷史沿革

倒水鎮自古為文明古鎮,歷史悠久,昔日設有龍江澤站,漢至南北朝屬廣信縣,隋以後至清屬蒼梧縣。明、清及民國初時屬平政鄉,民國36年稱賢德鄉。1950年10月隸第七區,1952年5月區劃調整,仍為第七區。1955年9月稱倒水區。1957年12月撤區並鄉,分為旭村、倒水鄉併入長發公社。1958年9月旭村、倒水鄉併入長發公社。1960年6月稱倒水區。1966年1月稱倒水公社,1961年6月隸長發大區。1962年10月撤大區復稱倒水區。1966年1月稱倒水公社。1984年9月稱倒水鄉。1988年3月改為建制鎮。1990年轄18個村公所,63個村民委員會,255個村民小組。倒水鎮6620戶,32717人。2003年7月梧州市區域調整,倒水鎮劃入梧州市長州區管理

經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面積26433畝,境內低水田較多,在20米水位

以下的低水田7000多畝 ,有林面積32.4多萬畝,以松杉為主,油茶、八角、板粟等經濟林近4000畝。沙田柚是倒水鎮特產,以果質香甜著稱,最高年產的1956年曾收35萬隻;又大力發展連片種植的早熟沙田柚,形成萬畝以上柚林,1990年產沙田柚產量已達61噸。倒水劃入市區管理後,工農業都在發展,竹 、木、柴、炭資源豐富,資源型深加工企業不斷增加。萬畝早熟沙田柚基地已形成,畜牧業發展勢頭大,萬頭豬場,特種名優水產網箱養殖蓬勃發展。桂江水是「世界一級水質水」,因此倒水鎮蝦美(龍巖蝦)魚肥享譽盛名,吸引不少遊客。妻子離家莫吃龍巖蝦,七仙八仙不如「食為天」

倒水早熟沙田柚:據史書記載,倒水沙田柚種植始於唐宋時代。柚形如葫蘆,果皮黃色,外皮內有厚瓤層,軟如白棉,能久藏而不變,藏於空氣不大流通,溫度變化不大的室內,一年能保持色澤不變,內果皮薄,肉厚、清甜、味香,含多種維生素。柚高4—5米,樹冠大、掛果多,種後三年即掛果,中秋前為成熟期,比一般沙田柚早熟15天。樹齡可維持60年之久。1990年倒水鎮已種3500萬畝,年產100多噸,1995年產685噸,是外銷傳統出口產品。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