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止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俞止齋二十世紀中國監理會華東年議會名牧。先後擔任監理會湖州教區的教區長;上海慕爾堂主任牧師、景林堂主任牧師。
牧師,新教多數宗派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約》[1]中以牧人喻耶穌,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師稱呼主持教務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員。
新教各派認為每個信徒都可憑藉自己的信仰與上帝直接相通,教職人員只是引導教徒走向基督的「引導人」,而非「中介人」。在實行長老制的教會中,牧師由地方會眾選舉產生,與長老共同組成各級大會、堂會或區會,並為該會的主持人。在實行公理制的教會中,牧師為各獨立自主的堂會的教務負責人,由信徒直接民主選聘產生。在實行主教制[2]的教會中,牧師(聖公會譯為「會長」)的職位介於主教與會吏之間。
生平經歷
俞止齋於1875年出生於浙江奉化鄉村。父親在村里開店,但因嗜睹,家道並不豐裕。俞家有五個兒子,俞止齋最小。年少時,他被送往蘇州基督教博習書院讀書,在接受西式教育的同時,也接受了基督教信仰,成為俞家唯一的基督徒。
鄔靜珠於1875年出生於浙江奉化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從小纏足。7歲時就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配給俞止齋。20歲(1895年)時出嫁。由於俞止齋是基督徒,故在結婚時,拒不按中國習俗和新娘子一起拜天地,也不去祭拜祖先。婚後第二年,女兒出生,取名秀欽。
1897年,俞止齋把家眷接到蘇州去住。當時他在博習書院既做學生,又兼教師。俞夫人就和書院的女眷們一起參加當地的教會活動,逐漸學會唱讚美詩,明白一些基督教道理。不久,她參加了慕道班,受洗加入教會。在一次奮興布道大會上,她又有了重生得救的經歷。1898年,俞氏夫婦二女兒在博習醫院出生,取名秀愛(亦名秀靄)。
1899年,俞止齋轉往上海中西書院讀書,一家四口搬往上海。1900年,第三個女兒出生,取名秀美。同年,俞止齋畢業後留校任教。這時,着名布道家李叔青應邀到中西書院擔任英語教師兼庶務工作。在李叔青的帶領下,俞止齋才真正悔改得救,生命發生了改變。1902年,他正式奉獻自己成為一個傳道人。此時其第四個女兒出生,取名秀麗。
由於家庭人口增多,俞止齋收入微薄,俞師母除忙於家務外,夜晚還要靠裝訂線裝書,或為人洗衣服賺取些收入,以貼補家用。1903年,夫婦倆帶着四個女兒回老家探親,不想卻因為他們所生的都是女孩子,反受到祖父的歧視和辱罵。回上海後,他們就同心向神祈求賜他們一個兒子,以免去人對他們的羞辱,並許願意將兒子獻給神。1903年4月,他們果然得了一個兒子。望着牆上「普天同慶」四個大字,俞止齋給兒子起名叫「普慶」。他內心渴望多生幾個兒子,直到把這四個字用完為止。不想,他內心的願望日後竟成為現實。
1904年,俞止齋被派往江蘇常州開拓教會,全家搬往常州居住,常州的第一個基督教福音堂就是由他開始的。在1905年的蘇州年議會上,李叔青牧師的講道使俞止齋靈性上再次得到復興。此後,他在事奉上更加火熱,脾氣秉性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就在這時,他們第六個孩子出生了,是個女兒,取名秀樂。1906年,七女兒秀恩出生;同年俞止齋奉調到無錫事奉,全家又搬到無錫。當時無錫教會的教友很少,俞師母稍有閒暇,就將新舊約聖經讀了一遍,並且能夠把聖經的教導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經常用神的話來省察自己。也是從那時起,俞氏夫婦開始注重家庭的宗教生活,帶領孩子們讀經、禱告、唱詩,在信仰上帶領孩子們,使他們從小敬畏神。這個牧師家庭漸漸影響到周圍的鄰舍,他們願意與牧師、師母交往。漸漸地,一些青年人也被吸引到教會中來,教會就成了當地人的活動中心。接着,他們又在無錫北門處租了一所經常鬧鬼的房屋,建立了教會。
1907年,七女秀恩因病夭折。但很快,「老八」又降生了,是個男孩,取名天慶。1910年夏,就讀蘇州景海女校的大女兒秀欽不幸染上霍亂,經多方搶救無效而去世。連喪愛女使俞師母痛不欲生,但靠着信仰她都堅強地挺住。她原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家庭婦女,因對聖經真理的渴求,她後來不但自己能夠讀經,還能夠講解聖經,主持聚會,成為教會婦女會的負責人,為許多婦女做了榜樣。她有那麼多孩子,但都沒有影響她事奉主。每天早晚,在孩子們起床前,或就寢後,她都有自己的晨更和晚禱的個人靈修生活,這成為她日常生活和事奉的力量泉源。
因着教會的見證,當地居民對基督教的態度由敵視轉為友善。1911年,俞牧師他們竟然能使一所佛教寺廟變為基督教禮拜堂,使之成為敬拜真神的場所。同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滿清統治被推翻,中華民國成立。就在同一天,俞家第三個兒子誕生,取名同慶,隱含着雙重意義。
1913年秋,他們第十個孩子出世,是個女孩,取名秀靜。1915年秋,俞止齋被年議會派往湖州工作,到達那裡第十三天,俞師母就生下第十一個孩子,是個男孩,取名叫慶慶,至此,「普天同慶」四個字就齊全了。1917年,俞止齋出任湖州教區的教區長。不久,俞師母也在湖州教區首創婦女布道會。1918年2月,他們第十二個女兒又出世了,取名秀珠。奇巧的是,十二個子女各具不同生肖,也就是說,中國十二生肖被俞家子女占全,這在整個中國也是罕見的事。俞師母就此成為「一打孩子的母親」。可惜的是,最小女兒秀珠一歲時因病夭折,令全家人痛心不已。俞氏夫婦在湖州整整工作了七年。
1923年,俞止齋被調到上海慕爾堂(今稱沐恩堂)擔任主任牧師。因該堂是美國堪薩斯城的慕爾先生(Mr. K. P. Moor)於1887年捐資所建,故以其名字命名。
俞止齋到慕爾堂後不久,即着手新慕爾堂的建築工程。1931年3月,位於西藏中路的新慕爾堂落成。這所教堂是一位着名的比利時建築師設計的。1932年1月,日軍襲擊上海,許多難民湧入公共租界,慕爾堂成了難民的避難所,從教堂到辦公室都住滿了人。俞氏夫婦總是在最有需要的地方出現,為生病的人禱告,安慰傷心者,鼓勵在憂患中的人們。俞止齋特意邀請着名布道家在聖堂中舉行布道會,還設立了查經班和識字班等,為難民帶來平安和盼望。
1932年秋季,俞止齋奉調到虹口區景林堂擔任主任牧師。該堂前身是中西書院,為紀念該書院創辦人林樂知,新建的禮拜堂被命名為景林堂。在慕爾堂落成之前,該堂是上海最大的禮拜堂,宋老太太和蔣介石都是該堂教友。
俞家孩子雖多,但他們在基督教家庭和教會環境中長大,父母親的信仰和品行深深影響着他們。俞氏夫婦,特別是俞師母,每天除忙於教會工作外,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關心自己孩子靈命的成長。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基督化教育,使孩子們個個品學兼優。1917年,二女兒秀愛從蘇州景海女校畢業,留校任教一年。因其成績斐然,1918年,校方派送她去美國留學。在美三年,先入堪薩斯州的Scarrit聖經學院學習,然後在田納西州Nashiville的George Peabody師範大學學習,獲得學士學位。讀書期間,認識了在俄亥俄州大學攻讀陶藝學的凌其峻先生。1921年,秀愛完成學業回國,次年凌其峻也回到上海。徵得雙方老人同意後,二人舉行了訂婚儀式。之後,秀愛回到自己的母校——景海女校任教。1924年,秀愛和凌其峻在慕爾堂舉行了婚禮,組成了基督化家庭。除教養子女和熱心教會工作外,秀愛後來還擔任了北京基督教女青年會會長之職。
三女兒秀美於1920年從湖群女中畢業後,成為教師。1928年5月,秀美與畢業於湖南湘雅醫學院的姚克方先生結婚。不幸的是,因肺結核,她於1930年7月而去世。臨死前,她非常平安,叫大家不要憂傷,因她知道自己要歸回天家。
1923年,四女兒秀麗從湖州湖群女中畢業後,成為教師。她聰慧、穩重,工作勤懇,很得眾人喜愛。後為監理會年議會所派,到常熟教會做婦女工作,非常出色。七年後,她應聘到慕爾堂主管宗教教育工作。不久赴燕京大學神學系進修一年,再被慕爾堂送往美國Scarrit College(她二姐的母校)深造。1939年完成學士學位後回國,仍在慕爾堂服務。1941年3月,中國的衛斯理宗在上海召開大會,商討合併事宜。來自美以美會、監理會和美普會的代表都出席了會議,最後決定採用「衛理公會」這個名稱,並選舉出三位會督,其中兩位是中國人:江長川和陳文淵;一位是西人黃安素會督。原來的婦女布道會改為婦女服務會,俞秀麗出任聯絡書記之職。
長子普慶入讀東吳大學,擅長吹號。畢業後在湖州東吳三中任教。1933年,時任仁立公司上海分公司經理的長子普慶結婚,新娘是一個第三代基督徒,中西女校的畢業生,擅長彈鋼琴。一年後,第一個孫女「哈拿」誕生。
1927年,六女兒秀樂高中畢業後,在慕爾堂社交部工作。1928年,她與東吳大學體育系的梁官松先生結婚。1938年,次子天慶與復旦大學畢業的楊貞女士結婚。楊貞也是基督徒,又是四女兒秀麗的好友。當今中國着名小提琴家俞麗拿女士就是俞天慶和楊貞的女兒。
同年,時任職於天津仁立公司的三子同慶,在回家探親時,也與李璐珊女士結婚。她也是個基督徒,X光技術員。幼子慶慶於抗戰時期隨上海醫學院遷往內地,在四川成都重建的醫學院裡擔任醫師。
1937年6月,俞家最小女兒秀靜結婚。她從中西女校畢業後在一家銀行作職員,性情溫和,舉止端莊。夫婿謝少文是全國基督教青年會編輯部主任謝洪賚的二兒子,曾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任北京協和醫院細菌科主任、醫師。俞師母有這麼多孩子,還先後收養、收留過四個男女青少年,視他們為己出,將他們養育成人,使他們成為基督徒,接受教育,有的還做了傳道人和教會領袖。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日軍開進上海英法租界,幾乎所有的基督教教堂都被日軍所占用。在整個抗戰期間,俞家先後搬過十次家。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們仍搬回景林堂牧師住宅居住。緊接着他們就四處探訪教友,使教會生活又恢復正常。
1942年是俞止齋牧師獻身事奉四十周年,此時夫婦倆皆已67歲。雖然已到退休年齡,但他們仍然堅持工作,探訪教友,安慰、幫助有病和軟弱的人。經過多年的磨礪,夫婦倆已成為互相了解、體貼、相愛的模範夫妻。1945年冬,兒女們在上海南京路為兩位老人家舉行了「金婚紀念」慶典,證婚人是竺規身牧師。俞牧師在答謝時見證了神的恩典:「我們兩人離開了家鄉,五十年來一直蒙主引領。祂賜給我們子女十二名,並且有了第三代。我倆定要繼續為主努力作工,要稱謝天上的父神,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
俞止齋在景林堂事奉直到1953年78歲時才退休,剛好是他奉獻做傳道50周年。那時他們的外孫梁林開(六女兒秀樂之子)已繼承他們的事業,奉獻自己作主聖工。梁林開後來成為香港地區教會名牧,曾先後擔任過三屆香港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
1960年4月,俞師母走完她在世85年的路程,安返天家。俞止齋為她在上海殯儀館舉行了莊嚴隆重的葬禮。兩年後,俞止齋也歇了世上的勞苦,永享安息,年87歲。
參考文獻
- ↑ 聖經舊約新約介紹,學時網,2016-04-21
- ↑ 主教制、長老制、公理制、家長制、無政府主義制的簡要區別,個人圖書館,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