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羅三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保羅三世(1468年-1549年),外文名:Paul III,1534~1549年在位,通稱法爾內塞家族教皇。他在生活上與世俗貴族同流合污,謀求本家族私利,資助文藝事業,是典型的文藝復興教皇,同時,他又表現真誠虔信,熱心整頓教會,促成1545年塔蘭托會議的召開,使天主教會在遭到宗教改革運動打擊之後有了起色。

天主教的全稱為「羅馬天主教會[1]」,亦稱「羅馬公教」,簡稱「公教」,以前也曾音譯為「加特力教」。天主教、東正教與新教[2]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派別,我國學術界通常把它們合稱為「基督宗教」。

人物簡介

保羅三世出身托斯卡納僱傭軍貴族家族。自幼旅居羅馬,教皇英諾森八世(1484—1492年在位),在位期間,曾因家族糾紛受到短期監禁。後來樞機主教羅德里格成了他的保護人,代價就是他妹妹茱莉婭·法爾內塞成了羅德里格的情婦。1492年羅德里格成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他以未受神職之身成為羅馬教會司庫,1493年擔任樞機助祭,主教、被稱為裙帶樞機,但他1519年才正式接受神職。法爾內塞的生活方式、舉止風度與當時的世俗貴族幾無區別,欣賞不同風格的藝術,涉獵不同流派的哲學,不論宗教或世俗舉動,無不大事鋪張。教皇利奧十世在位時,他也運用錢財抬高家族地位,紅極一時,在羅馬興建法爾內塞官邸,與出身高貴的情婦放肆鬼混。

在1534年當選為教皇后,他開始銳意整頓教會,促成1545年特倫托會議的召開,並開始了反宗教改革運動。保羅三世將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逐出教會,慫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鎮壓信封新教的路德宗自衛同盟--施馬卡爾登同盟,1547年實際上已將之摧毀。有要求法國的弗朗西斯一世消滅胡格諾派教徒。他也支持羅耀拉·聖依納爵新成立的耶穌會,還是藝術的贊助者,是最後一個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教皇。

在外交舞台上,保羅三世十分活躍,合縱連橫,聯合法國反對哈布斯堡,他利用情婦所生的的兒子盧奇的軍事才幹,孫子亞利山德魯樞機主教的外交手腕,既保持了對意大利中部地區的控制,又避免了神聖羅馬帝國和法蘭西軍隊的包圍。調解德法衝突,實現雙方短時間的停戰。

保羅三世圖謀使天主教會在遭受宗教改革運動打擊後,重振昔日雄風。1545年委派代表在阿爾卑斯山南麓,意大利境內的塔蘭托召開會議。共同主持這次會議的樞機主教與德爾蒙特日後成為教皇,即馬塞勒斯二世與尤里烏斯三世。這次會議前後進行了18年(1545.12.13-1563.12.4)歷經三任教皇。

保羅三世希望能糾集西歐各舊教國家君主,打擊新教勢力。會議反對宗教改革,在教義改革和紀律整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會議討論的問題幾乎接觸到教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1548年特蘭托鼠疫流行,加上新教軍隊逼近,會議遷至波倫亞繼續舉行。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禁止西班牙和德國各地主教赴會,1549年會議中止,(最後在庇護四世努力下,與1563年達到目的而閉幕)。會議第一階段的成果是肯定原罪教義。譴責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

保羅三世主持教廷工作時,日內瓦的約翰·加爾文在宗教改革實踐上取得重大進展,與1540年建立神權共和政權,日內瓦成為新教的羅馬。1549年11月10日,81歲的保羅三世高壽而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