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保康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保康縣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86件/套,開展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4.86萬人次。

相關資訊

中國首座磷礦博物館藏在保康小山村

磷是什麼?它是衛生生活的清潔劑、美食美味的營養劑、農業增收的添加劑、生命之水的處理劑……磷廣泛用於工業、農業及食品、醫藥等領域。11月初,記者走進中國磷礦博物館[1],主體館內磷礦石標本形態各異、稜角分明,圖文並茂展示磷礦石形成、開採和加工轉化的基本知識,附屬館為磷礦礦區採礦現場和採礦遺蹟,真實再現採礦人的艱辛。

中國磷礦博物館地處鄂西北大山深處,坐落於保康縣馬橋鎮堯治河村,是中國第一座磷礦博物館,主要從事磷礦石、磷化工產品等領域的標本收藏、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主體館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展廳面積2400平方米,收集了亞洲非洲、中東、北美、南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磷礦石標本,礦石標本最高含磷量達34%;附屬館為堯治河磷礦礦區的採礦現場和採礦遺蹟,占地面積為9.8平方公里。

「中國磷礦博物館既是中國地質文化建設的新地標,又是堯治河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地圖。」講解員李玉清介紹,堯治河村曾是全縣極貧村,自1988年開礦以來,經30多年發展,堯治河村現持有磷礦採礦權許可證的7家企業資源儲量達3億多噸,村所屬礦山磷礦資源遠景儲量近15億噸,年開採能力在500萬噸以上,磷化工業年產值達20多億元。

「從磷礦起步,靠磷礦致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堯治河村積極進行轉型創新。」堯治河村黨委委員呂泳和告訴記者,近年來堯治河陸續關停15個露天開採礦點、8家礦粉廠,投入5億多元進行礦區修復,建設景點及配套設施,發展生態旅遊業,將昔日礦區打造為4A級景區[2]。「磷礦博物館就是在廢舊礦區上,利用礦渣填平溝壑,夷為平地後才建成的。」

據呂泳和介紹,堯治河目前已建成堯帝神峽、老龍宮、農耕文化博物館、國家礦山公園等景觀,打造出堯治河、野人洞、野人谷3個國家4A景區,成為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中國十大最美休閒鄉村、國家綠色礦山。截至10月底,堯治河景區接待遊客近18萬人次,較2018年增加了5萬餘人。旅遊等第三產業產值已占堯治河村生產總值40%,旅遊年收入達到2億多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5.5萬元。

視頻

保康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2020國際博物館日宣傳片
楚國故里 靈秀保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