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俗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俗語

俗語,是漢語語彙里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通俗性語言 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俗語使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1]

簡介

[folk adage;common saying] 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包括俚語、諺語及口頭常用的成語

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本為吏期不對。--《漢書·路溫鄶傳》

俗語能夠貼近生活。

《俗語》·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俗語1.jpg

不著撰人名氏。錄古今諺語及方言,標其原始。凡經史小學諸書,皆見援據。其采自說部者,並各注書名於其下。雖釋常言,而考證頗近於古。然如釋大夫稱主,引《左傳》及《國語》,而《周禮》以主得民之文反不見引,則錄傳而遺經。又釋郡君縣君,引元品官母妻四品贈郡君,五品贈縣君,然考漢武帝尊王太后母為平原君,平原漢郡,則封郡君之制已始於漢。又武帝封金王孫女號修成君,修成漢縣,則封縣君之制亦始於漢,是書僅載元品官,則引後而遺前。又論音韻,謂北人以步為布,為方音之謬,不知《周禮》注酺步可以通讀。《春秋釋文》蒲圃之圃一作布音,是四音且可並轉,況步布之通為一韻,不過讀有輕重耶。此由昧於古讀,故未得通方之旨也。[2]

引證解釋

1. 民間流傳的說法。

《史記·滑稽列傳》:"民人俗語曰'即不為 河伯 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

2. 通俗流行並已定型的語句。

《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老殘遊記》第十三回:"既是沒才的這們少,俗語說的好,'物以稀為貴',豈不是沒才的到成了寶貝了嗎?"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為'主賢客來勤'。 蕭雲 幾乎說出這句俗語來。"

3. 方言土語。

俗語2.jpg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濡水》:" 濡水 ……西北入 難河 。'濡'、'難'聲相近, 狄 俗語訛耳。"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所以 晉 楚 方言、 齊 魯 俗語,六經諸子載之多矣。"

朱光潛 《藝文雜談·〈但丁的"論俗語"〉》:"他( 但丁 )所謂俗語,就是與教會所用的官方語言( 拉丁 )相對立的各國人民大眾所用的地方語言。"

4. 指當地的習慣稱呼。

《紅樓夢》第五五回:"這廳上也有一處匾,題着'補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語皆只叫'議事廳兒'。"

形成

俗語是熟語之一,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練的語句。從廣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

來源

"俗語"一詞,始見於中國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這裡的"俗語"一詞,是指民間流傳的說法。

俗語3.png

後來,劉向《說苑·貴德》和班固《漢書·路溫舒傳》引述路溫舒寫給漢宣帝信中的話語,正式用"俗語"來指通俗、形象、廣泛流行在人群眾中的定型語句:"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為吏,期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說苑·貴德》)"故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漢書·路溫舒傳》)

名稱

俗語歷史久,使用廣,名目繁多,說法不一,有:里言俚言鄉言俗言傳言、常言、邇言、恆言;里諺、野諺、古諺、鄉諺、俗諺;里語、俚語、民語、常語、古語、直語、鄙語、諺語;俗話、古話、煉話、常談、俗談、方言土語、街談巷語等。可見,歷來人們對於俗語的理解並不一致。

舉例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沒懶的 矮子面前不說短話 按下葫蘆起來瓢 八抬大轎請不去 八字沒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張人皮 半斤對八兩

俗語4.png

半路上出家 飽漢不知餓漢飢 背着抱着一般沉 被人賣了還幫着數錢 笨鳥兒先飛 鼻子氣歪了 比登天還難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比死人多口氣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別人牽驢你拔橛子 兵敗如山倒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急亂投醫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不吃黃連,不知啥叫苦 不吃饅頭爭(蒸)口汽

俗語5.jpg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識 不打無把握之仗 不打無準備之仗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費吹灰之力 不分青紅皂白 不夠塞牙縫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見兔子不撒鷹 不見真佛不燒香 不進山門不受戒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語

俗語6.jpg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間煙火 不是省油的燈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不是冤家不聚頭 不死也扒成皮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不在話下 不知道哪頭炕熱 不知哪塊雲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俗語7.png

不撞南牆不回頭 蒼蠅不叮沒縫的蛋 操心不見老 拆東牆,補西牆 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長嘆不如慢磨 長添燈草滿添油 唱對台戲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眾人吃,炸鍋一人事 車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陳芝麻爛穀子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成者王侯敗者寇

俗語8.jpg

秤桿離不開秤鉈 秤有頭高頭低 秤鉈雖小壓千斤 吃飽了撐的 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 吃不了兜着走 吃錯了耗子藥 吃定心丸 吃飯想撐死,幹活怕累死 吃力不討好 吃了豹子膽 吃了迷魂藥 吃了槍藥了 吃人不吐骨頭 吃人飯,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 吃人家飯,受人家管 吃軟不吃硬 吃啞巴虧 吃着碗裡的,望着鍋里的 醜話說在前頭

俗語9.jpg

醜媳婦早晚也得見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飯 出家人不說在家話 出水才見兩腿泥 出頭的櫞子先爛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條褲子 船到橋頭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會浮水 窗戶紙一點就破 吹鬍子瞪眼 此地無銀三百兩 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一時,彼一時

俗語0.jpg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從刀尖上爬過來的 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打不着狐狸惹身騷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說倒 打燈籠找不着 打掉門牙往肚裡咽 打狗還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錢 打開窗戶說亮話 打開天窗說亮話 打破砂鍋問到底 打如意算盤 打鐵還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罵啞巴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打腫臉充胖子 打着燈籠找不着 大白天說夢話 大白天做夢 大海里撈針

俗語00.jpg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大難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樹底下好乘涼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荊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膽小不得將軍做 當地生薑不辣 當耳旁風 當面鼓對面鑼 當面是人,背後是鬼 當着矬子不說短話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槍藥雖好,不破手為高 刀子嘴,豆腐心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 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得便宜賣乖 得理不讓人 得了便宜賣乖 得饒人處且饒人 低頭不見抬頭見 地在人種,事在人為 點臘燭不知油價 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頂風臭十里 丟下嘴裡的肉,去等河裡的魚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識一升 豆腐掉到灰堆里 豆腐一方扁擔一條 肚子疼怨灶王爺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斷了線的風箏 對事不對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裡 惡人先告狀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兒大不由娘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二一添作五 翻臉不認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藥是假的 房頂開門,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長線釣大魚 放屁砸了腳後跟 肥的瘦的一鍋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費力不討好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風裡來,雨里去 佛燒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福不雙降,禍不單行 該吃九升,不吃一斗 乾打雷不下雨 乾的早不如乾的巧 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甘蔗沒有兩頭甜 趕鴨子上架 趕早不趕晚 敢怒不敢言 剛出狼窩,又入虎口 胳膊擰不過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牆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夢各人圓 給個棒棰就當針 給臉不要臉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從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雞下蛋,母雞打鳴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頭不干雞蹺腳干 顧前不顧後 掛羊頭賣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馬瘦 光許願,不燒香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關鍵時刻掉鏈子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鬼迷心竅 正兒八經 貴人多忘事 鍋大勺有準 孩子哭了,抱給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八輩子 唱白臉 唱反調 撐場面 吃錯藥 揭蓋子 捂蓋子 炒魷魚 變色龍 眼中釘 替罪羊 往傷口上撒鹽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