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俄斐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俄斐勒,外文名:Ophel,基督教聖經地名。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簡介

耶路撒冷城內的一城鎮。有學者認為俄斐勒地段便是原來的大衛城,也就是「錫安的堡壘」。另有學者認為俄斐勒所指的,乃是原來的大衛城北部,位於聖殿南面的東山上。俄斐勒的地名意思是「小土崗」或「土地的凸出處」。

猶大王約坦建立耶和華殿的上門,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代下27:3-6)。

後來,猶大王瑪拿西被亞述的將帥擄到巴比倫去以後,在急難;中向耶和華懇求。耶和華允准他的祈求,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此後瑪拿西在大城外、從谷內基訓西邊、直到魚門口、建築城牆、環繞俄斐勒、這牆築得甚高,又在猶大各堅固城內、設立勇敢的軍長(代下33:11-16)。

透過先知彌迦的預言,耶和華刻劃出神國度的榮耀,受欺壓的、被擄到各處的余民要回歸得國;當中曾提及俄斐勒這城(彌4:8)。

果然,耶和華使以色列人被擄回歸。於是,先知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城牆時,巴錄的兒子毘大雅修築,並且居住在俄斐勒的殿役,修築直到東面水門對面和突出的城樓那一段牆。再下一段,就是由提哥亞人修築的另一段,從那突出來的大城樓對面,直到俄斐勒的城牆(尼3:25-2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