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侯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侯家鎮位於文登市南部,瀕臨黃海,鎮政府駐侯家村。2003年鎮村工業完成產值21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7.3億元,財政收入18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59元,比上年增長317元。鎮辦企業主要有機械製造、製鞋、農藥、建築、電子、水產品養殖加工、原鹽生產、特種養殖等行業,形成液壓油缸、水貂養殖等主導產品和支柱產業。農業、畜牧業較為發達,特種動物水貂養殖基地成為國家級生產基地,年產貂皮80萬張。[1]

沿革

今侯家鎮境域,清末屬甘泉都六里、九里。1930年屬第四區4個鄉鎮,始有侯家鎮。1941年12月起,屬文登(東)縣柘楊區、侯家區。1946年11月,屬侯家區和湯村區。1956年,合縣後屬侯家區。1958年8月,屬火箭公社。1959年1月,改稱侯家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改為侯家鎮。

旅遊資源

侯家鎮地處丘陵,地勢東北部、北部高,西部、南部較平,東北為柘楊山脈環抱,主峰海拔149.8米,東南與西南為平原、灘涂。柘楊山為境內最高峰,舊時山上有古寺龍母廟龍母墓。1941年,日軍侵入文登時被拆毀。

柘楊山寺廟

據《文登縣誌》載,柘楊山寺廟建於北宋顯德六年(959年),有銅鐘石塔一座。原系吳越國銀青光祿大夫所修。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達魯花赤(官職名稱,相當於縣令)重修,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道光五年(1825年)、咸豐八年(1858年)相繼重修。

龍母廟和龍母墳

古時山下有一李姓妻子到河中汲水,感而有孕。三年不產,忽然一夜雷雨大作,電光繞室,生下一胎竟無人形。後每夜有一蟒蛇攀梁來吮乳汁。李妻詫異,對丈夫如實以告。丈夫候蟒蛇復來時,飛刃擊斷尾部,蟒蛇騰躍而去。後其妻死,葬于山下。一日,雲霧遮天蔽日,鄉人遙望,一龍旋繞山頂。晴天后,發現李妻之墳已移至山頂,土高數尺,人們以為李神龍遷葬,特建祠祀之。每逢旱澇祈求風調雨順,多有應驗。濱海商船漁舟偶遭風濤,虔心默禱,莫不化險為夷,帆檣順利通航。神龍抵禦災患,賜福降康,鄉民感恩戴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三月十二日,文登知縣歐文向山東巡撫上書,轉請對文登柘陽山神龍加封。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二十五日,道光帝封神龍「溥惠佑民」四字,神龍遂列入國家祀典。民間為紀念神龍,定農曆六月八日為李龍爺的生日,每年農曆三月二日為柘陽山廟會。屆時人們都要蒸餑餑趕廟會祭祀龍母。今龍母墳尚在,其它建築已不存。

據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神龍在宋村昌山出現。人們又在昌山重起廟宇祭祀李龍爺和龍母,昌山遂改名「回龍山」。昌山李龍爺和龍母廟宇造型別致,氣勢宏偉,分前、中、後三層,廟舍近百畝,南面為朱漆大門,前為協天大帝,進門是哼哈二將。中層為佛爺大殿,釋迦牟尼居正殿,兩旁侍陪的全是多臂塑像,西有四海龍王,李龍爺和龍母的廟。三層為元始天尊,建築雄偉巍峨,塑技超群,並有書法、篆刻。廟前銀杏樹矗立高聳,古今名剎,頗具盛名。廟田五百九十九畝半,後繼承張家埠、董家店、紅覺寺、嶗峙四處廟田,達到八百餘畝。山峰西側,建有龍母墓,四周占地畝余,圍牆上半截用磚砌成花牆,內有龍母廟與龍母墓。此建築坐落于山巔。廟前台階下,建戲樓坐南朝北,東南建戲房一棟系二層面鋪。專門用來招待京戲班。後幾經兵變洗劫,歷代碑銘皆毀於戰火。[2]

地理位置

侯家鎮地處膠東半島東端,黃海北岸,氣候冬暖夏涼,空氣四季清新宜人,居「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海濱風景名城威海西南50公里。全鎮總面積86.3平方公里,2.6萬人口,毗鄰文登市最新投資熱點南海新區,龍海路、高島路、寺五線、張西線、石澤線、環海路以及榮烏高速公路等主幹路穿境而過,距文登市區、文登火車站、威海機場車程均在半小時之內,交通物流條件十分便利。

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優勢

侯家鎮在文登市南海新區東端,擁有國家劃撥建設用地5000畝,現為鎮辦鹽場,屬非耕地,可極大簡化土地審批程序,降低操作成本,即將建成的環海公路跨海大橋於南端東西橫貫,過橋向東,20分鐘車程即可到達開放口岸石島港,向西沿環海路250公里直通青島,特別適宜大規模進行濱海旅遊度假及健身娛樂等方面項目的開發利用,也可用於加工工業園區建設,出讓年限為50年,可以辦理國有出讓土地證。

海洋資源優勢

侯家鎮擁有16.25公里的海岸線,海洋漁業產品及淺海灘涂養殖品類豐富,魚、蝦、蟹、貝、海參等50多種,蠓子蝦醬和海蟄皮傳統加工聞名遐邇,依託豐富的海產資源,各地客商來我鎮投資建廠,進行海珍品加工出口,以及進行海洋科技研發、生物製藥等高科技產業,均潛在着巨大的發展空間。

特種動物養殖產業優勢

侯家鎮是全國重要的水貂等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水貂和貉等特種動物的存養量達300萬隻,以我鎮為中心,20公里半徑內的養殖總量達到600多萬隻,如此宏大的產業規模,凸顯出一系列良好的投資機遇:引進國外水貂良種,通過雜交繁育推廣,滿足全國水貂養殖品種的改良需求;

進行貂肉和水貂油脂提煉加工,為食品行業和日用化工業提供原料;

特種動物新型全價複合飼料的研發生產;

皮毛深加工和裘皮服裝生產等。

種植業優勢

出口大花生果。侯家鎮是「文榮」出口大花生果的主產區之一,全鎮年種植面積達13000多畝,年產標準出口果260多萬噸,果型勻稱,口感綿甜,黃黴素含量低,出口優勢足,加工出口效益潛力大。

西洋參種植加工。侯家鎮的西洋參種植技術成熟,經驗豐富,年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出成品參26萬公斤以上,每畝平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隨全球健康品產業鏈的日漸壯大,西洋參的規模種植和藥品研發生產,前景明朗,該鎮可為客商調整租賃種植土地5000畝,每畝年租賃費300-500元。

水果生產加工。侯家鎮土壤條件適合多種北方水果種植,適宜林果種植的山耩地達16000多畝,目前已有紅富士蘋果2200多畝,年產4000萬公斤,色澤艷麗,口感甘甜。隨着全球純果汁和果汁類天然飲料市場需求的迅猛發展,依託宜果土地資源,合同推廣適宜林果新品種,投資建廠,開發生產濃縮果汁及果肉飲料等,發展前景廣闊。

城市建設

基礎設施

鎮黨委、政府狠抓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00萬元實施鎮區基礎設施建設四大工程。一是村村通油路工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安排專人負責,抓工程進度和質量,嚴把工程質量關;同時多方聯絡,引進資金,爭取鎮外資金支持家鄉

建設。朱家、潘家等村,積極籌措資金1100萬元,將連村路全部硬化,並配套安裝路燈。全鎮硬化連村路24.93公里,總面積20萬平方米,有13個村完成連村路硬化任務。二是鎮區道路建設工程。全鎮共改造路面8.2公里,活動土石4.6萬方,邊溝砌體5000立方米;並將張西線鎮區路段拓寬向西延伸1公里,連接寺五線和環海公路。三是市場建設工程。規劃建設文登市特種動物皮毛交易市場,該市場占地6.7公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設攤位500個。前期勘測、設計工作已結束,徵用土地工作正在辦理中。四是自來水工程。規劃在鎮區新建日供水600噸的自來水水廠一處,從集後水庫到鎮區揚水及供水管道總長6公里。已投資150多萬元,鋪設管道3公里;日淨水能力1000噸的淨水設施、清水池、沉澱池及化驗辦公用房等輔屬設施即將完工。通水後可解決鎮區及周邊7個村的生產生活用水。

城市綠化

鎮黨委、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過程中,本着「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兼顧生態效益」的原則,把調整重心放在林業建設上,以成片造林、河灘造林、綠色通道、四旁植樹、村在綠中和田間林網建設為重點。鎮政府出台植樹造林實施方案,責成鎮林業站技術員把好科學規劃、苗木調配、技術指導和養護管理關,確立吳家灘、西泥溝等4個村總面積為100公頃的造林綠化主戰場,建設用材林、經濟林和防護林。規定在20度以上坡耕地及河流兩岸等重要生態地區,營造生態公益林,20度以下坡耕地以經濟林、用材林為主,大搞林果間作和藥林間作,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並制定土地使用、稅費減免和苗木供應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群眾大搞退耕還林、荒山開發、四旁植樹。全鎮形成五大基地:吳家灘村東山占地33.3公頃的速生楊種植基地,吳家灘村西占地40公頃的速生楊種植基地,西泥溝村南占地20公頃的速生楊及苗圃基地,崔家村占地22公頃的速生楊種植基地,下河村占地23.3公頃的塔松育苗基地。全鎮38個村,園林化村莊29個,成片造林百畝以上的6個,退耕還林總面積達190.87公頃,共植樹43萬株;建起育苗基地16.7公頃,河灘造林13.3公頃,建設綠色通道7.2公里。榮獲威海市「村在綠中」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農業發展

發展畜牧養殖

文登市侯家鎮發揮資源優勢和傳統產業優勢,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侯家鎮規模最大的生豬良種項目--投資40多萬元的人工種豬場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實施為加快轉變養豬生產方式奠定基礎。侯家鎮獸醫站站長張景暢說,種豬場投入使用後,可供給近萬頭母豬的人工受精,經良種豬生豬良種豬培育的仔豬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生豬良種項目的實施,將對調動農

民養豬積極性,優化養豬業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種豬場為侯家農民發展養豬業提供了服務平台和技術支持,目前,已有20多名養殖戶與良種場建立了聯繫,全鎮可增加生豬存欄1000頭以上。侯家鎮是文登重要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重鎮,以貂、貉等為主的養殖業是農民群眾創收的主要渠道。着眼於做大做強這一特色,侯家鎮在建立4處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發揮基地示範和帶動作用、引導群眾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成立了特種動物養殖協會,向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防疫治病、品種改良和皮毛銷售方面的服務,引領養殖戶聯合起來闖市場。這個鎮東廒村村民劉建昌有多年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經驗,為讓更多的群眾依靠特種養殖走上富裕路,他經常向周圍群眾傳授養殖技術,並讓一些鄉親到自己的養殖場實地參觀學習。在劉建昌的帶動下,已有50多戶村民搞起了水貂養殖。到目前,侯家鎮狐、貂、貉等特種毛皮動物存欄量達100萬隻,生豬、肉雞、蛋雞等禽畜存欄量達1萬多頭,預計畜牧產值達8000多萬元。

旅遊資源

金鰲山

金鰲山位於侯家鎮鰲山村,與壽安寺比鄰而居。既有古剎之神韻,

又有園林之秀麗,堪為崇明休閒之勝地。走近山門,就見明清特色的門樓上周谷城題「金鰲山」幾個蒼勁的大字,下面則是明清人物風情圖,頗有古意。沿着壽安寺西牆根往裡走,就來到了金鰲山最著名的景點鎮海塔,據介紹,鎮海塔始建於光緒19年(1893年)。由本縣大戶捐建,位於康熙七年(1668年)所築的金鰲山之高峰,這裡原有觀音閣,後改為滄海閣,清乾隆時為「鰲山八景」之一的「鰲峰遠眺」,此塔於1986年重建。塔內有九層,順木梯拾級而上,發現每層供奉着六尊小菩薩。越往上空間越小,最後僅夠一人容身。登至塔頂,極目遠眺,遠近萬象盡收眼底。天氣極晴好時,你甚至可以遙望見海灘,這大約就是「鰲峰遠眺」的由來吧。金鰲山也頗具江南園林之韻,清遠堂,觀音閣、翰墨林、醉花軒、駕山亭、紫竹林、得月橋、水香榭、月圃諸景,雖已無原「鰲山八景」之勝。但水木清靈、曲徑婉延。卻是同樣的精緻。

前衛生態村農家游

前衛生態村位於崇明島中北部,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北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曾是「潮來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水汪汪」的海灘。在村黨支部書記徐衛國的帶領下,72位農民組成「圍墾突擊隊」,進行圍墾造田。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全村目前有土地3671畝,常住農戶284戶,人口753人,森林覆蓋率達42%,被列入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提名獎,並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朱鎔基、尉 健行、溫家寶、吳 邦 國、黃菊、陳良宇等先後來村視察,國內外專家也紛紛來村參觀,都對這裡的生態環境讚不絕口。2004年7月2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崇明前衛村農家樂旅遊項目時高興地稱讚:「農家樂前途無量!」前衛村民風純樸、鄰里和睦、接待熱情周到、農家菜餚味香可口。前衛村是一處遠離都市鋼筋的綠色村莊,一片世外桃源。

植樹造林

鎮黨委、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過程中,本着「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兼顧生態效益」的原則,把調整重心放在林業建設上,以成片造林、河灘造林、綠色通道、四旁植樹、村在綠中和田間林網建設為重點。鎮政府出台植樹造林實施方案,責成鎮林業站技術員把好科學規劃、苗木調配、技術指導和養護管理關,確立吳家灘、西泥溝等4個村總面積為100公頃的造林綠化主戰場,建設用材林、經濟林和防護林。規定在20度以上坡耕地及河流兩岸等重要生態地區,營造生態公益林,20度以下坡耕地以經濟林、用材林為主,大搞林果間作和藥林間作,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並制定土地使用、稅費減免和苗木供應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群眾大搞退耕還林、荒山開發、四旁植樹。全鎮形成五大基地:吳家灘村東山占地33.3公頃的速生楊種植基地,吳家灘村西占地40公頃的速生楊種植基地,西泥溝村南占地20公頃的速生楊及苗圃基地,崔家村占地22公頃的速生楊種植基地,下河村占地23.3公頃的塔松育苗基地。全鎮38個村,園林化村莊29個,成片造林百畝以上的6個,退耕還林總面積達190.87公頃,共植樹43萬株;建起育苗基地16.7公頃,河灘造林13.3公頃,建設綠色通道7.2公里。榮獲威海市「村在綠中」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相關視頻

侯家鎮攝影展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