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侯孚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侯孚允字中舟,祖籍河北省沙河市,1906年生於綦村鎮西九家村。歷任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副總幹事、副董事長、北京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第一至第六屆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東城區三胞工作委員會聯絡員、青年服務部會員(抗戰時期)、晨光社社長(創始人之一)、YMCA白雪社會員(創始人之一)、星海合唱團會員(創始人之一)等職。20世紀30年代初,被青年會選送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進修,畢業後仍在北京市基督教青年會工作,主要指導會員活動。

基督教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宗教,擁有超過20億的信徒[1]。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思想是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2],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信仰。當它從一小批信徒開始時,許多歷史學家將基督教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採用視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精神使命之一。

人物簡介

侯孚允先生字 中舟,1906年6月8日至生於河北省沙河市綦村鎮西九家村。家境貧寒,自幼勤奮好學,稍長在縣城基督教會學校半工半讀,並受洗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1924年十八歲時,到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工作。由於精心敬業,團結友愛,促進會務,被提升為幹事。約當20世紀30年代初,被選送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進修,畢業後仍在青年會做幹事工作,主要指導會員活動。

成就榮譽

侯孚允先生生前曾歷任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副總幹事、副董事長、名譽董事長、並曾任北京基督教公理會董事長、北京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第一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東城區三胞工作委員會聯絡員等職務。侯孚允先生生前曾歷任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副總幹事、副董事長、名譽董事長、並曾任北京基督教公理會董事長、北京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市東城區第一至第六屆政協委員、東城區三胞工作委員會聯絡員等職務。1991年被列入《中國當代名人錄》。他恪守「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青年會會訊。無私奉獻,熱愛青年會,關注他人,受到廣大會員會友和各界朋友的尊敬與愛戴。是基督教青年會名實相符的卓越領導人和社會活動家

人物平生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邊陲及東北三省,相繼向華北地區蠶食。適至1933年,日寇於3月侵占山海關後,步步緊逼長城以南一帶。此時宋哲元將軍領導的二十九軍愛國軍官,趙登禹等部隊在喜峰口長城自動抗戰,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正在燕大宗教學院進修的侯孚允先生滿懷一腔愛國熱忱,在青年會發動會員為二十九軍募集大刀、鋼盔、曬鞋、防毒面具等抗敵愛國義舉,並連同慰問袋等運送喜峰口前方陣地。大大鼓舞了抗日官兵志氣,宋哲元將軍親自執筆寫了謝函。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祖國危機存亡時刻,侯孚允先生更加燃起愛國激情,立即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積極組織青年會會員成立「青年服務部」,為抗日戰傷將士日夜服務。這種愛國壯舉也感動了青年會的廣大朋友,他們紛紛投入各自單位的抗日救亡行動。北平不幸淪陷後,在敵偽黑暗統治時期(註:此時「北平」被改為「北京」),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經費極度困難。愛會如家的侯孚允先生決然隻身從崇文門徒步至東四沿街各商號募捐求助以度時艱,其行動非常感人!另外,該時日本基督教青年會駐京機構企圖侵吞北京青年會,曾派日本牧師多次往訪侯孚允先生,商談合併事宜。侯先生以國際基督教青年會的條文準則:「各國基督教會應該保持各自的獨立性。」為依據,嚴詞拒絕,從而維護了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獨立和純潔性。有利於愛國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動。

1945年,「八.一五」抗戰勝利後,「北京」恢復「北平」。當時愛國民主思潮日益高漲,為適應形式發展,北平基督教青年會開展進步歌詠活動,在侯孚允先生的大力支持扶助下,組建「星海合唱團」,並赴北京大學聯合排練《黃河大合唱》,當在青年會禮堂演出中,遭到國民黨特務的炸彈爆炸和若名信的恐嚇,而歌詠團巍然不動!侯先生還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不少人於解放前夕輾轉投奔解放區,走上革命道路。如:「白雪社」的社員張殿生(現名:陳英茨,從事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後任「光明日報」高級記者,中共黨員。);白永泉(解放前於「北平藝專」任後勤,從事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後曾任北京市政處處長,中共黨員);張維新(解放前為學生,思想進步,曾被選為「白雪社」社長,解放後於諑縣中學任教,中共黨員。)。當時在侯先生支持下,他們辦手抄「壁報」宣傳愛國民主思想,大家依次傳閱。

1949年,北京解放不久,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為向廣大青年介紹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即將過渡到社會主義新階段,組織了「新民主主義講座」以及「青年講座」,「科學知識講座」等。侯先生為講座委員會成員之一,參加策劃籌備,並以成人會員部幹事名義負責主持講座工作。各系列講座延聘社會知名人士及學者主講。如:沈鈞儒、馬敘倫、章伯均、黃炎培、楚圖南、徐悲鴻、矛盾、錢三強郭沫若、曹禺、鄭振鐸、老舍、費孝通、吳晗、雷潔瓊、邵力子等名人,對青年們的愛國教育,國際主義思想覺悟,提高政治思想與品德修養等方面都起着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在「左」的路線和「文革」中,侯先生堅信黨的政策,維持青年會僅存局面。並定期參加勞動鍛煉,青年會工作暫行停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1980年,北京基督教青年會恢復了活動。此時候老雖已年逾古稀,但不辭辛苦,日日腳踏自行車造訪老會員和會友。闡明黨的宗教政策,使他們打消顧慮,支持青年會的社會服務工作。經籌備,逐漸恢復了「補習學校」、「打字班」、並聯繫了本人(穆家麒)及「晨光社」老社員趙銓先生協助侯老恢復了「白雪社」。因所聯繫成員均屬美術界,故改稱「白雪美術研究社」。自1985年起舉辦首屆「聖誕美展」,迄今已舉辦了20屆展覽,深受北京市群眾矚目欣賞。侯先生為重新開展青年會工作嘔心瀝血,竭盡全力,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建設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做出貢獻。與此同時更以「三自」愛國運動精神開展國際交往,促進國際友人進一步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質以及宗教界的正常活動,有益於保衛世界和平。

老退休後,仍關注會務,關懷會員與同仁,他的居所來訪者接連不斷。他的無私奉賢精神以及與人為善、廣交朋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感動眾人,成為青年會一代的良師益友。本人少年時期(20世紀20年代末)曾就讀於青年會開辦的「三基學校」,當時已與侯老相識,成年後為成人部會員並參加「白雪社」,長時間受到侯老的教會,情若師生,另外,趙銓先生亦長年與侯老相交,視侯老為師長。我二人半個多世紀以來與侯老不斷往來,成為侯老感人事跡的見證者。直到侯老病危,我們前往探望時候老仰臥病床上以微乎其微的語聲諄諄叮囑我們支援會務、團結朋友……,那慈祥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