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學》,美學著作。克羅齊著。1902年意大利初版,後多次再版,被譯為多種文字。中譯本的理論部分,以《美學原理》為名由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年出版,朱光潛譯;中譯本的歷史部分,以《美學的歷史》為名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王天清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的理論部分共18章,歷史部分共19章,中譯本共約35萬字。理論部分首先從唯心主義的觀點出發,將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等同起來,認為只有心靈世界的活動才是唯一真實的存在。然後又把人的心靈活動分為直覺、概念、經濟、道德4個由低到高的階段,認為前兩個階段屬於認識活動,後兩個階段屬於實踐活動,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活動的全部內容。具體說來,「直覺」產生個別意象,以美醜為正負價值;「概念」產生普遍概念,以真偽為正負價值;「經濟」產生個別利益,以利害為正負價值;「道德」產生普遍利益,以善惡為正負價值。在此前提下,着重分析了人類的直覺活動。認為,藝術是直覺形式的認識,它可以離開理性認識而存在。因為直覺認識的對象是個體而不是共相,它所產生的結果是意象而不是概念。即使是文學作品中的概念,也不再是作為概念而存在,因為它們已失去一切獨立與自主,已成為直覺品的單純原素了。直覺也不是知覺,因為它並不區分實在與非實在。直覺是印象、感覺、感受的對象化,因而就是印象、感覺、感受的表現。印象、感覺、感受本身只是直覺以下的無形式的物質,只有把它們納入形式,心靈才能夠認識它們。而表現就在於賦予它們以形式,因此,表現就是直覺。這樣,作者便完成了他關於藝術即直覺,直覺即表現的表現主義美學體系。本書的歷史部分從上述觀點出發,考察分析了西方上至古希臘,下至19世紀的美學歷程,並對維柯、康德、施萊爾馬赫、桑蒂斯等人所代表的表現主義的美學傾向作了較高的評價。作為表現主義美學的奠基之作,本書在現代美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介紹
貝·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學家、歷史學家、藝術批評家,表現論美學的代表人物。曾任意大利終身議員,除短期擔任基奧里提內閣閣員兼教育部長、自由黨領袖和不管部長之外,終生從事學術研究。主要美學著作有《美學綱要》、《藝術》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