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佛教典故------尼彌王的故事之一

人能與賢人交往,生命的品質就會提升

目錄

尼彌王的故事之一

  我們已經學習過了正等正覺佛陀,修波羅蜜的三個重要的故事,即是身為帝彌菩薩勤修出離波羅蜜者,他從小時候就能回想起說,自己曾墮落小地獄了很長的時間,所以他就偽裝成聾啞,為了能夠出家

  身為大生王子勤修精進波羅蜜者,他為了要作買賣而坐貨船出海,在海中航行時。當貨船翻覆後,他要在海中游泳了七天,終於能得到王位,後來得到來自兩棵芒果樹的啟示,而最後出家。

  身為蘇宛納叄勤修慈波羅蜜者,他的父母親是隱士,在今生他將對人類或動物都發慈悲心。雖然被碧拉押卡王以毒箭偷襲,但是都不會感到憤怒,而且還在森林裡照顧兩位曾雙目失明的父母親直到命終。

  今天我們來學習佛陀修波羅蜜重要的另一生,他以生命來修波羅蜜,他身為尼彌王勤而修願波羅蜜。

  願波羅蜜即是堅定不移地行善,最後的結果就是消除了自己的苦與他人的苦。雖然目標有多麼偉大,但是如果已經有了這個願望就要做得到,還要做到成功,不會放棄,而且也不會將目標的程度降低。

  如果要清楚地比喻願波羅蜜,就是堅定不移的願望,就有如不因風力而動搖的山。此願波羅蜜就屬於「寧死也不會改變心意」就如接下來要講的勤修願波羅蜜者─尼彌王的故事。

  有一次,在佛陀時代,在某天的傍晚,佛陀與阿難長老和僧眾在一個芒果園裡,該地在之前是屬於瑪咖貼哇王的,彌提拉城紕貼哈國的皇宮芒果園。

  佛陀看到此地就十分令人法喜,就以不可思議的佛智慧,回想到該地的來源,他就知悉所有的事情。

  而微笑,夕照到佛陀的犬齒,而反射出了光亮。

  那道光亮是來自四顆犬齒的四道螺旋光芒,當犬齒被夕照到就會發出光亮,如從口中發出雷電一般,此光亮右繞了佛陀的頭部三圈才消失。

  阿難長老,當時就走在後面佛陀和僧眾之後,知道正等正覺佛陀正在微笑,就是因為看到那光芒的祥兆。然後他就向佛陀詢問他微笑的原因。

  佛陀講說「阿難!我曾經住過,這裡為了行禪。當時我身為瑪咖貼哇王」。比丘們就恭請佛陀說:「佛陀!您之前身為瑪咖貼哇王,在這裡行過禪,此事是如何發生的呢?」

  因為佛陀的恩澤,所以佛陀就為比丘們開示,有關他前世的事情,故事如下:

  在很久以前,人類的壽命都長,但就是因為長壽,所以使一群人過着放逸沉迷的生活。每天都吃、喝、玩、樂,就有如自己不會老、病、死一樣。

  但還有另一群人,他們都是賢人,所以才不會放逸地過生活,利用能呼吸與生命的熱誠來累積功德波羅蜜,都不會考慮到自己生命剩下的時間,是否有多或少。

  因為有智慧能看到生命的真諦,不管生命有多長,但是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逐漸衰老,而且也不知道何時會死,還能看到各種時時刻刻威脅着生命之災害。

  就如瑪咖貼哇王,彌提拉城,紕貼哈國的國王。他身在人類壽命大約有四十萬歲的時代,他以太子的身份,玩得很盡興,玩了八萬四千年。

  他當太子了八萬四千年,再當了偉大的國王八萬四千年。在這期間,他堅定地發願說「如果我的頭髮,只要有一根何時變白,我就在那時馬上出家成為隱士」。

  他堅守此願望,便命令理髮師對他說「當你何時看到我的一根頭髮變白,就要馬上向我稟報」。

  時間過了好幾百年,有一天,當理髮師正在為國王剪頭髮的時候,他看到瑪咖貼哇王的一根頭髮變白了,就向國王稟告。

  瑪咖貼哇王命令理髮師以金鋏子拔起那根頭髮,而放在他的手上。然後他就以那根頭髮來深思,如看到死亡就在自己的面前。

  他厭倦了身體的無常,已沒有享受國王的財物的樂趣了,而想說「世俗間的歡樂,我已經享受夠了。現在我的身體已經進入了老年,我應該按照我所發的願去出家了,為了能往向清靜的天堂之道。

  然後將原因告訴兒子說「在父親頭上的這根白頭髮,告訴我說,我年輕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死神即將出現了,該是我出家的時間了。所以就將一個能收稅的地區送給了那位理髮師,能以徵收的稅金,來終身的享用過生活。

  接着就立了長子為王,而且為他教導說「你也要以佛法管理國家的財富,不要對生活放逸,而且當你頭上何時出現了白頭髮,你就要像我一樣要出家了」。

  瑪咖貼哇王能提醒自己的原因,是因為他有累積了,純淨的智慧。現在一般人雖然壽命不到一百歲,不像當時人類的壽命一樣長,但是都無法像瑪咖貼哇王那樣能提醒自己。

  因為壽命的短或長,自己都不能清楚地判斷說,當人的壽命短就能教導提醒自己,但是結交賢人,能聽到賢人的法,以及能行賢人的法。

  所以當人能與賢人交往,生命的品質就會提升。至於瑪咖貼哇王的王族命脈會如何維持下去?[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