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官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官鎮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位於青州市北部平原。總面積62.4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9000戶,人口3.4萬,耕地面積5.5萬畝。

基本概況

何官鎮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位於青州市北部平原,總面積62.4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9000戶,人口3.4萬,耕地面積5.5萬畝。2005年全鎮引進招商項目31個,總投資額5.8億元,農業總收入7.2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816萬元,人均純收入4906元。

工業經濟

何官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招商引資工作成績顯著,截至2005年,落戶市開發區企業7家,總投資3.5億元,已有3家企業實現投產;轄區內民營企業發展突飛猛進,有工商企業180多家,形成了機械紡織造紙、廢舊塑料加工、蔬菜保鮮深加工等五大支柱行業,產品行銷全國,紡織品大量出口歐、美、日、韓和東南亞。

農業經濟

何官鎮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到2005年,發展無公害胡蘿蔔面積22000畝,年產達11萬噸,成為遠近聞名的優質胡蘿蔔種植專業鎮;優質韭菜生產基地5000畝、高溫棚菜基地15000畝,全鎮糧經比例達到3:7;在傳統蛋雞生產的基礎上,肉奶牛、肉鴨、生豬養殖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業持續上水平,「蛋雞之鄉」叫響省內外;截至2005年,已註冊有「何官」牌無公害雞蛋和「滿園紅」系列蔬菜商標。成立了奶牛生產合作社、林業生產合作社、蔬菜保鮮合作社、廢舊塑料加工合作社等經濟合作組織,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1]

經濟狀況

何官鎮位於青州市東北部,地處三縣交界,交通便利;土肥地美,環境宜人,民風淳樸。2008年1-8月份,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1.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99萬元,居全市第一位。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是我市的石化重鎮。民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現有工商企業300多家,發展起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等八大支柱行業。轄區內濰坊弘潤石化公司固定資產20多億元,年銷售收入80億,經濟實力居濰坊市民營企業第6位,成為齊魯大地上一顆璀璨奪目的石化明珠;外派勞務成績顯著。

農業「三化」水平較高。全鎮形成了胡蘿蔔、大棚菜、韭菜和畜牧養殖四大支柱產業。胡蘿蔔生產遠近聞名;「蛋雞之鄉」叫響省內外。

農業發展模式發展迅速,註冊有「何官」牌國家級無公害雞蛋、「口埠」牌國家級無公害辣椒和「滿園紅」西紅柿、辣椒、胡蘿蔔系列國家級綠色食品商標,名牌農業、特色農業效益顯著。[2]

特色產業

何官胡蘿蔔以種植規模大、產品質量高、綠色無公害而馳名國內外,胡蘿蔔種植基地面積達2萬畝,年產優質胡蘿蔔10萬噸,產品大部分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該鎮注重生態建設,建立了林、田、路、渠、水、電配套的農業生態系統,無「三廢」污染,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鎮黨委、政府按照環境資源優良化、管理技術標準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的建設原則,對整個基地的產地環境、栽培技術規範、病蟲害防治以及運儲等環節進行了全程質量控制,胡蘿蔔病蟲害防治主要採用生物防治技術,產品達到無藥殘留、無公害。

何官鎮重視胡蘿蔔的產業化經營,在大力加強胡蘿蔔批發市場建設、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銷路的同時,廣泛對外進行胡蘿蔔深加工項目招商,並充分挖掘民間資金,高標準地規劃建設了兩處冷庫群,總投資達2000萬元,全鎮初步形成了胡蘿蔔種植、貯藏、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

何官鎮老百姓種植水平低,胡蘿蔔的品質、產量都上不去,也不注重綠色標準,致使客商不願理睬,全鎮1萬多畝胡蘿蔔,大都爛在了地里,老百姓心疼得落淚,鎮黨委看在眼裡更急在心裡。於是他們想方設法,先後組織農民代表500多人次到廣饒、壽光等地參觀學習,並印發了《胡蘿蔔種植要點》、《胡蘿蔔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等宣傳資料,組織全鎮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群眾進行詳細的技術服務;聘請省、市各級農業專家先後舉辦了5期胡蘿蔔標準化生產培訓班,培訓群眾3000多人次,提高了群眾的科學種植水平。

為使胡蘿蔔達到國際上認可的無公害標準,何官鎮按照環境資源優良化、管理技術標準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的建設原則,積極推廣一系列經省農業廳認定、符合AA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要求的有機可溶性肥料。同時,組織工商、供銷部門協調市農業局、質監等部門對全鎮農資市場進行徹底清理整頓,從源頭上阻住了藥殘。老百姓在經歷過「爛市」的教訓後,也認識到了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重要意義,誰家使用了高致殘農藥就是壞了整個胡蘿蔔專業鎮的名聲,受損失的是每家每戶。於是,農戶們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自發組織起來,農戶間簽訂了聯保協議,互相監督,自律意識非常強。現在,全國各地的客商正是看好了何官胡蘿蔔專業鎮的無公害品牌。

何官鎮採取市場拉動、科技推動的辦法,大力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高產高效的「短、平、快」項目,胡蘿蔔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2000畝,形成了從種植、購銷、加工到運輸的產業鏈條,從業人員5000多人,僅此一茬,就給全鎮百姓帶來過億元的收入,胡蘿蔔真正成了何官群眾的致富產業。

在此基礎上,該鎮利用本地充足的農產品資源優勢,藉助生寶、綠豐兩家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積極引進農產品保鮮加工項目,以此來保障群眾種植風險,推進產業化進程。全鎮已建起了蔬菜保鮮冷庫14家,總投資達6000萬元。新引進的投資達4000萬元的大地蔬菜加工項目,現已開工建設。[3]

城鎮建設

該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第三產業繁榮昌盛。鎮區供水、供電、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各類商業門店達300多家,三產從業人員3000餘人,初步形成了集工業、商貿、文化、居住、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小城鎮新格局。

文化建設

何官鎮黨委、政府以滿足農村居民崇尚知識、追求進步的文化需求為目標,通過大力普及基礎文化、活躍群眾文化、打造品牌文化等措施,推動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普及基礎文化。該鎮大力加強綜合文化站建設,深入實施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充分利用寬帶、有線電視、遠程教育等形式打造農村終身教育服務體系。在各村開設文化廣場、農家書屋、活動室、閱覽室等場所,增設讀報欄、宣傳欄等公益設施,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場所。

活躍群眾文化。該鎮通過舉辦文化講座、畫展、競賽、演講等主題鮮明的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同時,鼓勵農民自辦文化節目,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西營村的高蹺隊、黃家村的鼓樂隊、潘家村的舞龍隊、耿家村的京劇團等都創作了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西營村的高蹺隊還被選派濰坊參加世界風箏節表演;江家、小高、東台、西台等十幾個村的文化劇團自發組織開展一年一度的「慶金秋文藝晚會」,吸引了壽光、高柳、東夏等周邊縣市和鎮文藝愛好者。

打造品牌文化。該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優勢,引導文藝骨幹重視活動品牌的原創性,打造具有何官特色的文化活動。每年三月三、九月九臧台村舉辦的科技文化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宣揚了科技興鎮的文化創新理念;黃家村獨創的「九龍翻身」鼓點,更是何官悠久文化歷史的積澱。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促進了何官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4]

特色農產品

肉食雞,雞蛋,蔬菜,胡蘿蔔,韭菜,蛋雞,奶牛,肉鴨,生豬。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