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似鯨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似鯨龍屬
圖片來自baike

似鯨龍屬學名Cetiosauriscus)意為「類似鯨龍」,可能屬於梁龍科或基礎真蜥腳類。似鯨龍生活於侏羅紀中期至晚期(卡洛維階)的英格蘭,距今約1億7000萬年前。牠是四足的草食性蜥腳下目恐龍[1]

在1887年,約翰·赫克(John Hulke)將發現於利茲的化石(編號BMNH R.1984-1988),命名為鳥面龍的一個種(Ornithopsis leedsii)。在1905年,亞瑟·史密斯·伍德沃德(Arthur Smith Woodward)發現另一個來自利茲的化石(編號BMNH R.3078),他聽從哈利·絲萊(Harry Govier Seeley)的建議,將這兩個標本都改歸類於鯨龍的一個種(Cetiosaurus leedsi)。

在1927年,德國古生物學家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將這兩個標本描述、命名,建立為新屬,利氏似鯨龍(Cetiosauriscus leedsi)。在1927年,休尼將發現於瑞士格氏鯨龍Cetiosaurus greppini),改歸類到似鯨龍,成為第二個種,格氏似鯨龍(C. greppini)。

在1980年,艾倫·查理格(Alan J. Charig)提出利氏似鯨龍的兩個標本缺乏可比較的部位,因此無法確定屬於同種動物。查理格將較晚發現的編號BMNH R.3078標本,建立為新種,史氏似鯨龍(C. stewarti),種名是以化石發現處的公司所有者Ronald Stewart為名。此外,查理格也提出利氏似鯨龍、格氏似鯨龍是疑名

在1990年,John Stanton McIntosh將鯨龍屬的兩個種改歸類到似鯨龍,格林普頓似鯨龍(C. glymptonensis)、C. longus。查理格認為這兩個都是疑名。在1993年的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年度會議,查理格提出將似鯨龍的模式種更改,從利氏似鯨龍改為史氏似鯨龍。在1995年,這項提議獲得同意,而編號BMNH R.3078也成為似鯨龍的屬正模標本

編號BMNH R.3078化石是身體後半段的脊椎,發現於劍橋郡彼得伯勒牛津黏土層。之後來有其他化石被歸類於史氏似鯨龍,包含前肢骨頭。似鯨龍被估計有6公尺高,身長約15米長,體重約達9噸。

似鯨龍可能被同環境的肉食性恐龍所獵食,如斑龍美扭椎龍

休尼在建立似鯨龍時,將其歸類於鯨龍科的央齒龍亞科(Cardiodontinae)。在1978年,McIntosh根據尾椎人字骨形狀、短前肢、第一掌骨的下緣平坦,將似鯨龍歸類到梁龍科。這使得似鯨龍成為生存年代最早的梁龍科恐龍。另有其他研究人員將似鯨龍歸類到馬門溪龍科或基礎真蜥腳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