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利·格里芬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伯利·格里芬湖位於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堪培拉中心,從市中心與國會三角區之間流過,是一座人工湖[1]。此湖系截取莫朗格洛河的部分建造,於1963年竣工,並築有水壩。其名源於贏得了堪培拉城市設計競賽的建築師沃爾特·伯利·格里芬。

中文名:伯利·格里芬湖

外文名:Lake Burley Griffin

時 間:1963年

地 區:澳大利亞首都領地堪培拉中心

類 別:人工湖

基本信息

為遵照格里芬原本的設計,此湖的位置靠近堪培拉的地理中心,許多重要機構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與澳大利亞高等法院都坐落於它的湖岸,國會大廈也距此湖不遠。其附近區域也相當受娛樂用戶的歡迎,這在溫暖的月份尤其明顯。雖然較少有人在湖中游泳,但它常用於其他各種活動如划船、釣魚與帆船。

33米高的斯克里布納水壩控制了湖的漲水,按照水壩的設計,它可以處理5000年一次的大洪災。如果幹旱時節有需要的話,水位可以通過放出谷龔水壩的水來保持,谷龔水壩坐落於莫朗格洛河上游支流。

著名地點

東方集水區

Kingston Foreshores Development

Kingston動力室

中心集水區

聯邦公園

聯邦區域

澳大利亞高等法院

國家鐘樓

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國立科學技術中心

帆船賽點

西方集水區

阿爾伯特娛樂場

堪培拉酒店

倫諾克斯花園

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

西方湖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黑山電訊塔

澳大利亞總督府

韋斯頓公園

亞勒蘭拉遊艇俱樂部

水質

不幸的是,有毒的藍綠藻在湖中普遍十分繁盛。檢測顯示湖水已有藻華,因此關於接觸水警告已被發出。當局正試圖限制磷酸鹽進入湖的額度以提高水質。藍綠藻(更準確地稱為藍菌)產生的毒素,會對接觸受污染的水的人和其他任何動物造成傷害。已有幾例事件中,狗在湖中玩耍與喝水後受到影響。水因為高渾濁度呈現出暗藍色,這也許是在湖底餵養了過多引進的鯉魚所致。

設計

查爾斯·羅伯特·斯克里布納(1855-1923)在1909年為堪培拉提出了此地址的建議,並為此地區制訂了詳細的調查計劃,並提供給了參加設計比賽的建築師。後來斯克里布納成為了設計委員會的一部分,並負責修改了格里芬湖的獲獎設計。他建議改變湖的形狀,格里芬原設計的幾何形狀變為了一個更有組織的形狀,原設計中一系列的堰被一座水壩代替。新設計包括幾個最佳方案的要素,但卻被廣泛批評為醜陋。湖的新計劃保留了格里芬的三個正式集水區:東方集水區,中心集水區,與西方集水區,但外形變得更加隨意。雖然格里芬返回過幾次,計劃在隨後的幾年也再次改變,但委員會原來的設計仍被極大地保留了下來。

湖中的湖水有3千3百萬立方米,表面積為6.64平方千米。長度11千米,最寬處為1.2千米,湖岸線長40.5千米,水位高出平均海拔556米。格里芬湖內有6個島嶼,三個未命名島嶼和三個較大的已命名島嶼。在這些較大的島嶼中,亞斯班島坐落於中心集水區而斯普林班克島與斯賓那克島坐落於西方湖泊。亞斯班島由一條人行天橋連接到陸地,國家鐘樓即坐落於此。

建設

挖掘

格里芬湖的建設開始於1960年。當時氣候乾旱,莫朗格洛河的水流量大大減少,因此進展十分順利。部分批評者認為此湖將成為蚊子的溫床,因此建設時注意挖掘超過兩米深的深度,這樣既防止了蚊子滋生,又為船的傾覆留出了空間。湖的深度從東方的盡頭處的大約2米,到水壩處的18米不等。平均深度為4米。

水壩

格里芬湖的水壩以查爾斯·羅伯特·斯克里布納的名字命名,叫做斯克里布納水壩。水壩高33米,長319米,30.5米寬的液壓機控制着魚腹式水閘操作的五個泄洪道。魚腹式的閘門能夠精確地控制水位,減少高低水位之間的湖岸危險區域。在水壩的歷史中,五個閘門只在1976年的漲水期間被同時打開過。按照水壩的設計,它可以處理5000年一次的大洪災。水壩由5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築成,牆最厚處有19.7米厚。水壩牆頂的道路提供了橫跨此湖的第三條路。

蓄水

雖然乾旱使建設非常容易,但在1963年9月20日閥門關閉之後,湖的蓄水過程便變得非常緩慢。七個月之後,水池中仍然只有很少的水流和一些蚊子出沒。幸運的是,幾天之後乾旱就停止了,經過數天的大雨,湖終於蓄滿水。

在1964年10月17日,羅伯特·孟席斯舉辦了一個開幕式以紀念湖的蓄水和第一階段完成。內政部長戈登·弗里斯提議認為孟席斯成為了「物質意義上的湖的父親」,因此湖應被命名為「孟席斯湖」。但孟席斯堅持認為湖泊應被命名為格里芬,因為他是堪培拉的設計者及負責湖的概念設計的人,而在堪培拉卻沒有紀念地。(格里芬通常稱呼自己「沃爾特·格里芬」,但「沃爾特·伯利·格里芬」的稱呼在澳大利亞已較為通用。)

湖的水位在嚴重旱災的時候可能會低於預期的水位。這時可以釋放莫朗格洛河支流昆安比恩河上的谷龔水壩中儲存的水來填補。谷龔水壩建於1979年,以應對堪培拉和昆安比恩日益增長的供水需求,它最多能容納1,245億升水。

橋樑

聯通格里芬湖兩岸的有聯邦大橋(310米),國王大橋(270米)和斯克里布納水壩頂部的道路。兩座大橋在於湖的填充之前建成,高度可以讓有高桅杆的娛樂航行船通過。兩座橋樑都有雙向的車道,聯邦大橋每個方向有三車道,而國王大橋有兩車道。

聯邦大橋與國王大橋的地址測試都於1959年末至1960年初進行。

斯克里布納水壩頂部是丹文夫人路,有一條狹窄的二車道和一條自行車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