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偽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偽蠍:Pseudoscorpionida本目動物因觸肢非常發達、末端鉗狀、體型似蠍而得名。又名擬蠍。但無尾狀的後腹部和帶毒針的尾節,與蠍顯然不同。體小型,一般體長不超過8毫米,多在3~4毫米之間。生活在落葉層、土壤中、樹皮和石塊下以及某些哺乳動物巢內。少數生活在洞穴中,某幾屬的某些種常在潮間帶的水草和漂流物上。有的生活在建築物的木板間和書頁間。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已記述的約3500種。中國記載100餘種。

物種分類

之前的分類系統將本目分三亞目:異跗亞目(Chthoniidea)、雙跗亞目(Neobisiinea)和單跗亞目(Cheliferinea)。

最新的分類系統根據毒液器官的有無將本目分為有毒亞目無毒亞目

外形特徵

頭胸部有方形或三角形的背甲,每個前側角各有1或2個眼(第1個眼向前,第2個眼向後或向上,或消失)或無眼。沒有像蠍那樣的中眼。腹面無大的胸板,有時留一痕跡,這一區域主要由觸肢和步足的基節組成。腹部卵圓形,由12節組成。每節有背板和腹板。第1節可能與第2節癒合,第12節退化為1小節。生殖孔開口於第2腹板上。螯肢分2節:第1節為掌節,第2節為可動指,與掌節延長的不動指相對而組成鉗。可動指內有從頭胸部的1對絲腺通來的管,開口於指的上邊。通常不開口於指的表面,而在角狀突起的末端,這些突起總稱為兜狀體。可動指和不動指的內緣有梳狀齒,分別稱之為外鋸齒和內鋸齒。每個螯肢基部的內緣有一簇短粗的毛,稱鞭狀毛。[1]

觸肢與蠍相似,但在掌或指(1或2指)內有毒腺,開口於指尖的1個齒端。觸肢上還有聽毛。緩慢行進時將觸肢舉起,如受驚嚇,則收回到背甲上,身體也靜止不動。

步足前2對向前方,後2對向後方。一般7節:基節、轉節、前腿節、腿節、基跗節、跗節和後跗節,後跗節上有爪和爪墊。與其他蛛形類最大不同的是腿節有的分成2節,跗節有的也分成2節,但無膝節。但有的無前腿節和基跗節,一共只有6節。爪墊能使偽蠍在垂直面上攀登,也能在光滑的平面上爬動。

生活習性

捕食 偽蠍捕食彈尾類和蟎類等小型節肢動物,以觸肢中的毒液殺死或麻痹獵物後,用螯肢撕開獵物的外皮,使頭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獵物體內。它分泌消化液到體外,對獵物的組織進行消化後再吸入。口前腔前方的毛擋住固體顆粒進入腔內。螯肢的鞭狀毛也能把食物殘屑溶解並攝入偽蠍體內。攝食後,用螯肢指上的內、外鋸齒清理口前腔的周圍。 ;以氣管進行呼吸,氣孔2對,位於第3、4腹節的腹面。排泄通過基節腺,開口於第3對步足的基節。感覺器有間接眼、觸覺毛、聽毛和琴形器。

習性 部分偽蠍有攜播的習性,能附着在雙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盲蛛、鳥類的身上,隨之遷到別處。

繁養方式

偽蠍傳送精子的情況因種類而異:①最原始的方式是以雄偽蠍在地上產1個帶柄的精莢,雌偽蠍因受化學物質的刺激而被吸引到精莢處,以雌孔與精莢的精塊接觸,精子遂進入雌孔。②一些種類的雄體在碰到雌體後產出精莢,並拉1根信號絲,雌體碰到絲後,順絲找到精莢。③開始有配對行為。雄體以螯肢夾住雌體,通過像跳舞似的求偶行為,使雌體到精莢上。④最特殊的一種形式是雄體不碰到雌體,但從腹部的生殖區伸出兩根管狀器官,引誘雌體跳舞,然後雄體在地上產1個精莢,本身後退。雌體跟來,雄體夾住雌體觸肢的腿節。當雌體在精莢上適當的位置時,雄體用前足以及用推進的動作幫助雌體接受精莢。雌體產卵前用枯葉和殘屑築巢,巢內襯以螯肢兜狀突分泌出來的絲。卵產出後,在附在體腹面生殖孔的一個囊內發育。胚胎在發育後期得到母體卵巢分泌的營養物。幼偽蠍在孵出前蛻1次皮,孵出時蛻1次皮。1次孵出的幼偽蠍數目因種類而異,從2個到50多個不等。再蛻皮兩次達性成熟。每次蛻皮前都要像雌體產卵時那樣築一絲巢,越冬也在絲巢內。約1年或不到1年成熟,壽命2~5年。溫帶種1年可產數代

動物研究

偽蠍有4對步足,有一對大的觸肢。偽蠍體型小,體長不超過8毫米。除了體型小以外,它與真蠍子的明顯區別是它沒有刺人的尾。偽蠍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已鑑定的有3300餘種。

偽蠍生活在落葉層、土壤中、樹皮和石塊下以及某些哺乳動物巢內,少數生活在洞穴中,也有的生活在建築物的木板間和書頁間。偽蠍捕食彈尾類和蝸類等小型節肢動物,以觸肢中的毒液殺死或麻痹獵物後,用螯肢撕開獵物的外皮,使頭前端的上唇能伸入獵物體內。它分泌消化液到體外,對獵物的組織進行消化後再吸入。口前腔的毛擋住固體顆粒進入腔內,螯肢的鞭狀毛也能把食物殘屑溶解並攝人偽蠍體內。攝食後,用螯肢指上的內、外鋸齒清理口前腔的周圍。

偽蠍以氣管進行呼吸,卵胎生。它有攜播的習性,能附着在雙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盲蛛、鳥類的身上,隨之遷徙到別處。

國內研究單位

國內僅有河北大學蛛形學研究室對其進行研究。

蜂箱內的偽蠍

偽蠍捕食的小型節肢動物,例如毛蟲和昆蟲小幼蟲、昆蟲卵、跳蟲和蟎類。據報道,大約有12種偽蠍生活在蜂巢內,與蜜蜂混居,有的附着在蜂體上隨分蜂遷往新巢。最新發現,歐洲只有1種偽蠍,非洲有6種,印度有5種。有報道稱,半個世紀以前,在歐洲發現偽蠍生活在蜂群中。多諾萬和保羅(2005年)分析偽蠍不能在歐洲蜂群生存原因是歐洲蜂箱無縫隙或裂縫。仍然沒有相關資料顯示,西方蜜蜂的蜂群有偽蠍存在。

新西蘭蜂群發現偽蠍

在新西蘭,多諾萬(2000年)試圖用偽蠍控制蜂群內的蜂蟎;一年之後(2001年),在蜂群底部的粘膠板上發現偽蠍;2006年初,在松樹下擺放的幾個聚苯乙烯交尾箱內發現少量偽蠍,偽蠍在交尾箱體的上方,塑料箱蓋的下方。在例行檢查交尾群時,通常能看到十幾隻偽蠍,夏末開始增多直到4月止,百來只偽蠍清晰可見,多數很小,是幼蠍。在其它蜂場也偶爾可見偽蠍在巢脾或蜂箱的上方,在蜂體上沒有發現偽蠍。

已經鑑定的偽蠍有數種,兩種是新西蘭本地品種,M. vigil 和N. gracilis。新西蘭報道的有關偽蠍的信息有些適用於所有偽蠍,M. vigil在很多國家存在,N. gracilis只在諾福克島、新西蘭北島和莫爾伯勒區與西部區發現。偽蠍的生活史還未弄清楚,其捕食習性也末搞清楚。[2]

偽蠍捕食瓦蟎

瓦蟎(Varroa destructor),俗稱大蜂蟎,成為危害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首要敵害,是因其在蜂群內沒有天敵,它的蟲口數量得不到有效抑制。然而,最新發現,隱藏在箱縫內的偽蠍可捕食瓦蝸。這樣無需使用化學藥劑,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蜂群存在的敵害。為了測試偽蠍的食慾,將數隻新西蘭偽蠍放在有機玻璃板下的一塊木質箱內,內放12隻蜂蟎。白天偽蠍較「懶惰」,而在傍晚開始頻繁活動,當與蜂蟎相遇時,偽蠍用整肢的鉗抓住蝸,放到口器中,10~15分鐘後吐出,蜂蟎死亡。在兩小時內偽蠍吃掉3隻瓦蟎。其它國家的研究表明,偽蠍的螯肢有毒腺,捕食到的蜂蠟放入偽蠍口中,其消化液溶解了瓦蟎,與液體一起吸入體內,這就是新西蘭偽蠍捕食瓦蟎的方式。

蜜蜂不理睬偽蠍

在蜂群中是否有蜜蜂攻擊偽蠍?研究人員觀察發現,儘管偽蠍就在蜜蜂周圍,蜜蜂並不予理睬它們。偽蠍在蜂群中很快就消失,沒有受到傷害。

偽蠍能否人工繁育

初冬時節偽蠍在蜂群中明顯減少,而6月初卻在鬆軟木頭的裂縫和空穴中發現幾隻成年偽蠍,看來偽蠍在冬季或長或短要冬眠。在英國倫敦某研究中心在12℃~16℃Y溫度下,用印度大斑粉螟的幼蟲人工培養偽蠍。

東方蜜蜂蜂群的印度偽蠍

生活在蜂群中的偽蠍來自印度,大約在60年前,幾位印度研究人員報道過偽蠍在東方蜜蜂(Apis cerana)蜂群,與飼養的西方蜜蜂所用的蜂箱十分相似,只是群勢略小。Ellingsenius indicus捕食範圍有蜜蜂的敵害——瓦蟎和巢蟲,偽蠍的取食習性決定了其生物防治潛力。在研究偽蠍取食習性時發現,偽蠍對蜜蜂的成蜂和幼蟲沒有傷害。

西方蜜蜂群中的印度偽蠍

在 40多年以前,印度引入西方蜜蜂,很多蜂群感染了瓦蟎,這些瓦蟎寄生於東方蜜蜂。2005年,在印度南部,研究人員發現偽蠍生活在蜜蜂群中,從當地養蜂人那裡得知,很多西方蜜蜂蜂群里有偽蠍存在,但偽蠍在蜂群中是怎樣繁育的還不清楚。無獨有偶,偽蠍如同瓦蟎一樣也是在東方蜜蜂群中發現。研究人員將從東方蜜蜂群內採集到的偽蠍放入西方蜜蜂的核群中,結果有的蜂群出現絲狀隧道,這有可能是偽蠍在蜂群中繁殖。如果偽蠍能夠在蜂群中繁殖,在印度的西方蜜蜂可能會有偽蠍永久「居住」,就像瓦蟎一樣在蜂群中寄生。

偽蠍是否危害蜂群

據報道,在印度南部,附着在採集蜂體上的偽蠍,可能會因其重量問題,使採集蜂的活動不靈活,影響到蜂群正常生存,造成蜂群死亡。一般只有偽蠍的蟲口達到很高數量時才會影響蜜蜂的生活。如果偽蠍能有效抑制西方蜜蜂群的瓦蟎,養蜂人就無需化學藥劑,這樣既省錢,又沒有污染,具體防治方法仍在進一步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