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稽刻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會稽刻石》是中國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秦統一之後,以新整理規範出來的小篆做爲通行全國的正規字體。爲了彰示秦始皇的功績,體現書同文字的精神,始皇東巡所到之處,都有刻石題字,相傳這些刻石都是李斯所書,字體是標凖的小篆。

《會稽刻石》是秦刻石之一,原石久佚,也沒有原石搨本,今所見只有摹刻本。小篆字體發展到唐宋,已經演化成線條純凈勻細的「玉筯篆」,所以,摹本只有秦刻石的字形結構,書法風格卻大不相同了。我們看《泰山刻石》搨本和觀摹原石殘字,感覺到的是雄渾凝重、筆力堅實的意趣,似乎表現出秦人那種統一六國之後的雄放強悍和躊躇滿志。《會稽刻石》摹本淸勁圓暢,法度謹嚴,雖然精妙絕倫,卻無秦人的恢宏氣度。欣賞這種改造過的摹本,應該從摹寫者的時代出發,與原有的近似資料(如《泰山刻石》)相比較,才不致於發生偏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