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伏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伏湛(?-37年),表字惠公中國西漢末期、東漢初期政治人物,徐州琅邪郡東武縣(今山東省諸城市)人。濟南伏生(伏勝)九世孫。父伏理為知名儒者,教漢成帝詩經》,官至高密太傅,形成一家學派。其子伏隆、伏咸、伏翕。伏湛後代有東漢末年伏完伏壽(伏皇后)父女。

生平

姓名 伏湛
時代 西漢時代 - 東漢時代
生沒年 生年不詳 - 37年(建武十三年)
字・別號 惠公(字)
本貫・出身地等 徐州琅邪郡東武縣
職官 博士弟子〔西漢〕→繡衣執法〔新〕

→後隊屬正〔新〕
→平原太守〔更始〕→尚書〔東漢〕
→司直兼行大司徒事〔東漢〕
→大司徒〔東漢〕 

爵位・號等 陽都侯〔後漢〕→不其侯〔東漢〕
陣營・所屬等 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孺子嬰

王莽更始帝光武帝

家族・一族 父:伏理 子:伏隆 伏咸 伏翕

伏湛年輕時繼承父親為儒者,教門生數百人。成帝時,因父親的功績,任命為博士弟子。經過五次進昇後,在王莽當皇帝時,任繡衣執法(新制繡衣御史)督察大奸命,後擔任後隊屬正(新制河南郡都尉)。

更始時期

更始帝即位,伏湛被任命為平原太守。伏湛孝順長輩厚待友人為人所知。赴任平原太守時,四方兵亂,伏湛教學不止。和平原百姓一起吃粗食,俸祿全賑濟故鄉,來客人一百餘家。門下督建議伏湛起兵割據,伏湛認為他行為惑眾,於是誅殺門下督,將其梟首,郡內安定。

光武時期

劉秀即位為光武帝,以伏湛名臣聲望,聘任他為尚書,主管恢復舊制。大司徒鄧禹西征進言光武帝伏湛堪任宰相,於是光武帝任命伏湛以司直兼行大司徒事。光武帝親征,常以伏湛擔任留守,總攝群司。建武三年(27年)三月,鄧禹辭任大司徒,伏湛繼任,封陽都侯。

赤眉軍投降後,光武帝親征漁陽郡彭寵。伏湛反對皇帝離開洛陽遠征漁陽,認為浪費人力物力,而成果不大,光武帝聽從,取消了親征漁陽。

伏湛的名聲在青州、徐州廣為人知,原赴任的平原郡周圍也是如此同様。當時,河北地方軍獲策軍部將徐少(徐異卿)受到漢軍攻打不降,說「願降司徒伏公」。光武帝派遣伏湛到平原,徐少於是投降。

伏湛認為修文德非常必要,最重要問題是禮樂政治教化。建武五年(29年)、上奏施行鄉飲酒禮。同年冬,光武帝親征齊王張步,伏湛留守洛陽。其間,在高廟舉行蒸祭,司隷校尉與河南尹在廟內爭論,伏湛在光武帝歸還後沒有報告,被問責罷免。建武六年(30年),伏湛被封為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戶,到封地就任。

建武十三年(37年)夏,伏湛被召回洛陽,光武帝主持的宴席上伏湛中暑,不久病故。


參考文獻

  • 後漢書·卷一·本紀一上 光武帝紀上》
  • 《後漢書·卷二十六 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