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本·白圖泰遊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本·白圖泰遊記》,中世紀阿拉伯遊記。系1356年穆罕默德·伊本·米贊·凱洛比據伊本·白圖泰口述的記錄整理而成,名 《導域奇游勝覽》。曾有各種抄本,部分章節還先後被譯成拉丁文與英文面世。1843年和1847年,法國學者底賽蘭和愛德華分別將本書的遊記譯出,刊載於《亞細亞學報》。由於學者們的不斷搜集,終於發現了全書的抄本,經過各種抄本對照,1853—1859年,經東方學者迪弗內默里和桑吉內蒂共同核訂,在巴黎連同法文譯本分4冊出版。此後,埃及據巴黎版本將本書譯為阿文,分上、下2冊出版,第1次於1871—1875年,第2次於1904年。1911—1912年,漢堡出版了由東方學者邁基克的德文譯本,此外,本書還有土耳其文譯本,書名為《對事憲的校正》。1930年,中國張星烺在所編 《中西交通史料匯編》 中輯譯了本書中的部分節目。1985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據埃及教育部學者校注的阿拉伯文版本翻譯的中譯本,馬金鵬譯。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原書不分卷 (中譯者據埃及版本將 《遊記》改為上、下冊),約48萬字。採用遊記體裁,介紹了作者遊歷之地的人種、物產、山川、城鎮、歷史、傳說故事等各方面內容,對於了解中世紀亞州大陸沿岸和非洲大陸沿岸的情況,有很大的幫助。本書關於航海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大量記載了關於阿拉伯人、印度人和中國人在印度洋以及南海所進行的航海活動和貿易交往活動,如新霍爾茲: 是印度信德的船隻停泊口「凡得琅納城 (在今印度): 中國船隻多在此地過冬」。「喀里古特城:港內約有13艘中國船……中國海域只能由中國船隻航行」。「奎隆則:中國人多到此地」,對印度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航海活動,亦有許多敘述。

本書還詳細敘述了關於亞州各國對海上貿易的管理,其中有關於中國的「船舶登記律例」1節,介紹了中國(順及印度)海運管理法規,如船員人數的申報、貨物的申報、違法者的處置等,可以與元代的 《通制條格》相互對照。同時,本書還具體介紹了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的船隻,其中對中國船隻尤為欣賞,並在文中專門辟出 「中國船隻」 1節,舉凡中國船隻的種類、帆數及其原料、船上人員數額、小船的配備,建造地點、建造方法、船的內部構造、都有細緻的描寫,這在中國古籍中也十分罕見,研究價值很大。再者,本書對於亞、非 (尤其是亞洲) 的重要商港,書中的敘述也很全面: 從阿拉伯世界的開羅、亞歷山大、巴士拉、亞丁、霍爾茲、到伊朗的設拉子,印度的喀里古特、凡得琅納、奎隆、南洋地區的凱魯凱爾港,中國的廣洲和泉州港,以及大批小港口。在談到泉州時,書中寫道:「該城的港口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內停有大艟克約百艘、小船多得無數。」這與 《馬可·波羅遊記》和中國有關史籍的記載可交相輝映。

當然,由於時代所限,本書不乏荒誕不經之談。此外,某些敘述 (如把巴基斯坦的拉合爾等內陸城市搬到海邊) 也有明顯失誤。但從總體而論,本書基本可信,許多東方學者將本書與其他旅行家的記載作過比較,證明了它的真實性。本書文筆流暢,述事翔實,為研究亞洲廣大地區,特別是印度洋和南海地區的歷史、地理、文化、經濟、風俗、貿易和航海活動提供了第1手珍貴資料,堪稱印度洋海上交通史和各國關係史的重要著作。受到各國學術界的推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據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伊本·白圖泰 (1303—1377),又譯伊本·拔都他 (Ibn Battuta),丹吉爾人 (今摩洛哥丹吉爾),阿拉伯旅行家。他在1325年離家遊歷,直至1377年客死非斯,一生中進行過3次長途旅行。其中在1325—1349年間進行的第1次遊歷中到過中國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伊本·白圖泰遊記 相關視頻

兄弟:伊本·白圖泰傳播中國文化,所寫遊記被翻譯成50種文字
世界最負盛名的旅行家 阿拉伯伊本白圖泰足跡遍及30多個國家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