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任仁發二馬圖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任仁發二馬圖卷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任仁發二馬圖卷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任仁發二馬圖卷

年份:元

類型:繪畫

規格:縱28.8厘米,橫142.7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任仁發

藏品鑑賞

任仁發二馬圖卷,元,任仁發作,絹本,設色,縱28.8厘米,橫142.7厘米。   

元朝任仁發的《二馬圖》卷,是一幅有着明確諷刺內容的繪畫作品,而且含義十分尖銳,下面試解釋畫面一二。   

畫面很簡單,畫幅前邊是一匹壯實、膘肥肉厚的花馬,昂首,踏着輕快的碎步,尾巴揚起飄動,顯得自在得意。隨在這匹馬後邊的則是一匹骨瘦如柴的馬,條條肋骨清晰可見,它低着頭,步履蹣跚,尾巴捲縮着,顯出吃力疲憊之態。畫家以極其寫實的手段,採用勾勒的筆法,描畫了馬匹的輪廓,線條極富表現力,然後賦以色澤,頗具唐人畫馬的傳統。   

如果單純從畫面來看,畫中描繪的只是兩匹馬,我們似乎不會感到這是一幅諷刺繪畫,但是結合畫幅後面作者自己的題記來看,其實它是對當時官場乃至社會的種種腐敗黑暗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只不過採用了隱喻、擬人的手法,曲折地表明了畫家的態度和觀點。這大概也是畫家所處的時代決定的,因為像《二馬圖》這樣的作品,當時除去作者本人以外,能看到的人可以說不會很多,這樣的繪畫活動僅僅只能算是個人行為,不會像現在的漫畫作品能夠發表於報刊上,影響面十分廣大,變成了一種社會行為。   

這幅並無任何其他背景和道具的《二馬圖》卷,看似簡單,其實寓意深刻。內容的關鍵在於畫幅後面畫家任仁發自己題寫的一段文字。他在跋語中先敘述了所畫的肥、瘦二馬:「肥者骨骼權奇,縈一索而立峻坡,雖有厭飫芻豆之榮,寧無羊腸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剝落,齧枯草而立風霜,雖有終身擯斥之狀,而無晨馳夜秣之勞。」在寫完對兩匹馬的評語後,作者筆鋒一轉,進一步議論道:「世之士大夫,廉濫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國,不失其爲廉;苟肥一己而瘠萬民,豈不貽淤濫之恥歟?」看了這段跋語,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任仁發是借用兩匹馬來評論官場的得失利弊。他將畫中的肥馬比喻成為官不正的貪官,他們吸食民脂民膏,故而肥壯;又將畫中的瘦馬比喻為廉明勤政的清官,因為忙於政務而累得皮毛剝落,骨瘦如柴。然後作者表明了應當以前者為戒、以後者為榜樣的態度。明白了任仁發畫這肥、瘦二馬的用意之後,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作者在畫中還安排了一個不大為人注意的細節,那匹肥馬馬首挽着籠頭,但是韁繩卻鬆開了,拖在地上,而瘦馬不但有籠頭,韁繩還套在馬頸上。一匹是沒有約束的脫韁之馬,失去了控制,就會無法無天,魚肉百姓而肥己。另一匹是有約束的拴着韁繩的馬,有了管束才能盡心盡力,克勤克儉。在這裡任仁發似乎又進一步闡述了自己對於官吏管理的看法,其用心可謂十分良苦。其深刻含義就是如果一個社會缺乏了某種監督和制約的機制,腐敗就將滋生。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