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仲秋紀·決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仲秋紀·決勝》選自《呂氏春秋》卷八·仲秋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原文

夫兵有本干①:必義,必智,必勇。義則敵孤獨,敵孤獨則上下虛,民解落;孤獨則父兄怨,賢者誹,亂內作。智則知時化,知時化則知虛實盛衰之變,知先後、遠近縱舍之數②。勇則能決斷,能決斷則能若雷電、飄風、暴雨,能若崩山、破潰、別辨、墜③;若鷙鳥之擊也,搏攫則殪,中木則碎。此以智得也。夫民無常勇,亦無常怯。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怯勇虛實,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則戰,怯則北。戰而勝者,戰其勇者也④;戰而北者,戰其怯者也。怯勇無常,倏忽往來,而莫知其方,惟聖人獨見其所由然。故商、周以興,桀、紂以亡。巧拙之所以相過⑤,以益民氣與奪民氣,以能斗眾與不能斗眾。軍雖大,卒雖多,無益於勝。軍大卒多而不能斗,眾不若其寡也。夫眾之為福也大,其為禍也亦大。譬之若漁深淵,其得魚也大,其為害也亦大。善用兵者,諸邊之內莫不與斗,雖廝輿白徒,方數百里皆來會戰,勢使之然也。幸也者,審於戰期而有以羈誘之也。凡兵,貴其因也。因也者,因敵之險以為己固,因敵之謀以為己事。能審因而加,勝則不可窮矣。勝不可窮之謂神,神則能不可勝也。夫兵,貴不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彼⑥。聖人必在己者,不必在彼者,故執不可勝之術以遇不勝之敵,若此,則兵無失矣。凡兵之勝,敵之失也。勝失之兵,必隱必微,必積必摶。隱則勝闡矣,微則勝顯矣,積則勝散矣,摶則勝離矣。諸搏攫柢⑦噬之獸,其用齒角爪牙也,必托於卑微隱蔽,此所以成勝。

注釋

①本干:植物的根和干,比喻事物的主體。②縱:發,放。舍:止,息。數:方法,策略。③破潰:指水衝破堤壩。別辨:等於說「異變」。辨:通「變」。墜:指隕星墜落。④戰其勇者也:憑自己的勇氣作戰。⑤相過:這裡指彼此截然不同。⑥可勝在彼:能夠戰勝敵人,在於敵人虛怯謀失。⑦柢:用角頂撞。

譯文

用兵之道有它的根本:一定要符合正義,一定要善用智謀,一定要勇猛果敢。符合正義,敵人就會孤獨無援,敵人孤獨無援,上下就會缺乏鬥志,人民就會土崩瓦解;孤獨無援,父兄就會怨恨,賢人就會非議,叛亂就會從內部發生。善用智謀就能知道時勢的發展趨勢,知道時勢的發展趨勢,就會知道虛實盛衰的變化,就會知道關於先後、遠近、行止的策略。勇猛果敢就能臨事果斷,做事果斷,行動起來就能像雷電、旋風、暴雨,就能像山崩、潰決、異變、星墜,勢不可擋;就像猛禽奮擊,搏擊禽獸,禽獸就會斃命,擊中樹木,樹木就會碎裂。這是靠勇猛果敢達到的。人民的勇敢不是永恆不變的,人民的怯弱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士氣飽滿就充實,充實就會勇敢;士氣喪失就空虛,空虛就會怯弱。怯弱與勇敢、空虛與充實,它們產生的緣由十分微妙,不可不知曉。勇敢就能奮力作戰,怯弱就會臨陣脫逃。打仗獲勝的是憑藉自己的勇氣而戰;打仗落敗的,是心懷膽怯而戰。怯弱與勇敢變化不定,變動迅速,沒有誰知道其中的道理,唯獨聖人知道它之所以這樣的緣由。所以,商、周由此興盛,桀、紂因此滅亡。用兵巧妙與笨拙的結局彼此絕然不同,是因為有的能提高士氣,有的削弱士氣,有的善於用民作戰,有的不善用民作戰。後者軍隊雖然龐大,士兵雖然多,但這些對於取勝都沒有發揮好的作用。如果不能戰鬥,人多還不如人少。人多造福大,但如果帶來禍害,為害也大,這就好像深淵中捕魚一樣,雖然可能捕到大魚,但如果捕魚者遇害,情況嚴重。善於用兵的人,四海之內無不參戰,即使是方圓幾百里之內的奴僕以及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都來參戰,這是趨勢推動他們這樣做的。趨勢的發展在於審慎地選擇戰爭時機,並且有辦法轄制引導他們。凡是用兵,貴在善於借力。所謂借力是指利用敵人的險阻來作為自己堅固的要塞,利用敵人的謀劃達到自己的目的。能夠明察所借力的條件再採取行動,那勝利就不可窮盡了。勝利不可窮盡叫做「神」,達到「神」的境界就能不可戰勝了。用兵貴在不可被敵戰勝。不可被敵戰勝的主動權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能不能戰勝敵人在於敵人是否膽怯失去謀算。聖人一定能把握自己的主動權,一定不會依賴敵人的過失,所以,掌握着不可被戰勝的策略,以此同可以戰勝的敵人交鋒,像這樣,用兵就萬無一失了。凡用兵獲勝都是敵人有過失的緣故。戰勝犯有過失的軍隊,一定要隱蔽,一定要潛藏,一定要積蓄力量,一定要集中兵力。做到隱蔽就能戰勝公開的敵人,做到潛藏就能戰勝暴露的敵人,做到積蓄就能戰勝力量零散的敵人,做到集中就能戰勝兵力分散的敵人了。各種依靠齒角爪牙抓取、頂撞、撕咬獵物的野獸,在它們使用齒角爪牙的時候,一定先要隱身縮形,這是它們成功取勝的原因。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視頻

仲秋紀·決勝 相關視頻

呂不韋以為看不上呂氏春秋,哪料秦王:我已經讀過五遍了
影視:呂氏春秋大功告成,匯集了多人文采,千秋流史!

參考文獻

  1.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2.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3.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