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貌取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貌取人,漢語成語,讀音是yǐ mào qǔ rén, 以:根據;憑據;貌:外貌;取:衡量、判斷。意思是指根據外貌來判別人的品質和才能。[1]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示例】:

1.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104《封常清傳》:「公若方圓取人,則士大夫所望;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

2.清·李汝珍《鏡花緣》18回:「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若以尋常老秀才看待,又是以貌取人了。」

3.郭沫若《塗家埠》:「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說,但也只怪我們~,在事前沒有經過一道甄別了。 」

相關詞語

【近義詞】:以名取士以容取人

【反義詞】:量才錄用

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叫宰予,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後來漸漸發現,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沒有仁德,而且十分懶惰,白天睡大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後來宰予參與作亂,被殺死。

孔子另有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長得體態不雅,相貌醜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從來不去巴結公卿大夫。後來,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的聲譽傳遍四方。

孔子聽說了,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不論是什麼原因,孔子曾感慨地說:"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憑人說話來衡量別人。"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觀念來評判事物。

視頻 

成語故事 第219集 以貌取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