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以色列馬加奇主戰坦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以色列馬加奇主戰坦克

以色列自1948年獨立之日起就與阿拉伯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裝甲部隊作為以軍地面部隊的中堅力量,在各個衝突地區都顯示着自己極其重要的作用,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替以色列國防軍打頭陣的並不是以色列「親生」的「梅卡瓦」,而正是上文所述來自美國的M48和M60「巴頓」系列坦克。以色列人以其所特有的耐心和創造力,自己動手改進了手頭幾乎全部的M48和M60,使這些坦克脫胎換骨,完成了從「西部牛仔」到「大衛戰士」的轉變,以色列人給「巴頓」系列(M48和M60 )坦克起了一個更加本土化的名字——「馬加奇」(Maga ch)。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馬加奇主戰坦克

英文名稱:Magach

前型/級:「馬加奇」3

次型/級:「馬加奇」5、「馬加奇」6和「馬加奇」7

研製時間:20世紀50年代由「巴頓」坦克系列改進

服役時間:20世紀50年代

國 家以色列

戰車類型:主戰坦克

發展沿革

以色列自1948年獨立之日起就一直處於阿拉伯國家的戰略包圍之中。由於歷史和宗教原因,這些阿拉伯國家始終聲稱要徹底摧毀以色列這個地處中東穆斯林社會中的猶太國家。於是,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與這些阿拉伯國家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面對比自身強大十倍的敵人,以色列不但沒有亡國,反而越打越強,越戰越勇,逐漸從防守轉為進攻,成就了一個以色列軍隊戰無不勝的神話。而以色列裝甲部隊作為以軍地面部隊的中堅力量,在各個衝突地區都顯示着自己極其重要的作用。於是,在戈蘭高地、在加沙地帶、在伯利恆,以色列自製的「梅卡瓦」坦克出名了,但是我們在關注「梅卡瓦」的同時不應忘記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替以色列國防軍打頭陣的並不是以色列「親生」的「梅卡瓦」,而正是上文所述來自美國的「巴頓」系列。

猶太人以其所特有的耐心和創造力,自己動手改進了手頭幾乎全部的M48和M60,使這些坦克脫胎換骨,完成了從「西部牛仔」到「猶太人」的轉變。這些根據實戰經驗改進而來的「巴頓」們,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幾乎找不出美制坦克的外形,甚至連美國自己的改進型號都自嘆不如。可以說,以色列對「巴頓」系列坦克的性能理解,改進力度和實戰經驗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同樣使用該型坦克的國家,甚至包括美國自己。而且以色列人還給「巴頓」系列(M48和M60)坦克起了一個更加本土化的名字——「馬加奇」(Magach)。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色列的「馬加奇」坦克已經形成系列,主要有「馬加奇」3、「馬加奇」5、「馬加奇」6和「馬加奇」7四個主要品種。需要說明的是,以色列人給「馬加奇」坦克的命名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的,比如「馬加奇」3是以色列對1966年從美國進口的M48A1和M48A2坦克經改進後的叫法。為何以色列人選擇叫「馬加奇」3而不是1或2?因為以色列人認為經過自己改進的M48應該相當於A3水平,故而直接叫「馬加奇」3型似乎更能夠反映坦克的真實性能。而後,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色列從美國獲得了150輛M48A5,於是為了區別這兩種坦克,以色列人只好用美國的「A5」來標明後者的序號,這就出現了「馬加奇」5,但在以色列人眼裡這兩種坦克實際上差不多。後來,美國人送來了性能更好的M60系列,以色列於是稱之為「馬加奇」6。90年代以後,隨着坦克技術的進步,以色列又出現了對「馬加奇」6 的改進型號——「馬加奇」7坦克和大量細化的改型。這些改型的序號基本上是按照數字和字母順序排列的。

衍生型號

「馬加奇」3及5型坦克1955年,建國不久的以色列向美國申請購買60輛M47坦克以建立陸軍的裝甲力量,但是美國考慮到自身在中東的利益對此項申請予以了拒絕。1958年,以色列再次向美國申請購買100輛M47,結果又遭到了拒絕。於是以色列人只得另想辦法。60年代初,以色列和聯邦德國好不容易簽訂了一項購買二手150輛M48A2坦克的協議,但由於阿拉伯國家的強大壓力,這批坦克最終只有40輛交到了以色列軍隊的手裡。但是不久美國主動找上門來,改變了對以色列的軍售立場,並鑑於這次聯邦德國沒能完成合同,美國人主動補齊了聯邦德國所欠的110輛M48A2,並另外追加了100輛。從此以後,以色列開始大批量接受美制坦克。1965年接收了90輛M48,1966年120輛。到1966年底,以色列裝甲部隊共擁有250輛M48,其中包括150輛M48A1和100輛M48A2,所有這些坦克都裝有美制的M41型90毫米主炮。

但是,面對阿拉伯國家大批裝備的T54/55、T-62坦克上的100毫米和115毫米主炮,以色列顯然不滿足自己只有二戰水平的90毫米主炮。於是,以色列人開展了轟轟烈烈的「DIY」運動。1966年,以色列國防軍所屬的武器工業局開始組織改進從美國進口的M48A1 和 M48A2坦克,這些改進措施包括換裝105毫米L7式線膛炮(和英國的MBT「百人隊長」式坦克的主炮一樣);重新設計了帶有以色列風格的新型烏爾旦(Urdan)低矮車長指揮塔,塔上外裝7.62毫米機槍;在105毫米線膛炮炮管上方安裝了M2HB式12.7毫米重機槍,用於訓練或緊急戰鬥;換裝AVDS-1790柴油發動機、CD-850-6型變速箱和現代化的通訊系統等。以色列通過這些改進工作,使手頭的M48A1和M48A2升級到M48A3的水平。此外,以色列人還為這些坦克配上了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新研製的M111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一些特種彈。於是,「馬加奇」3型坦克隆重出場!

然而,就在新坦克的完全換裝就要完成的時候,1967年的「六日戰爭」爆發了。當時,以色列的坦克升級計劃尚未全部完成。所以在整個戰爭期間,以軍只有120輛「馬加奇」3型坦克參加了在西奈半島對埃及軍隊的戰鬥。但就憑着這點家底,以色列靠着其坦克部隊卓越的戰鬥素質不但打贏了這場戰爭,而且還從約旦裝甲部隊手中繳獲了100輛M48和M48A1(當時,約旦陸軍擁有約170輛M48坦克)。當時戰場上還有大量約旦部隊丟棄的M47坦克,但是以色列人並沒有帶走這些坦克,因為用以色列裝甲部隊的眼光來判斷,M47坦克早就應該進博物館了。

戰爭結束不久,以色列還未經改進的部分M48坦克又對阿拉伯人大打出手,參加了1968-1971年阿以邊境衝突,同時把「馬加奇」3型坦克部署在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沿岸用來威懾全部蘇式裝備的埃及坦克部隊。就在這時,1971年以色列人交了好運,收到美國的禮物——150輛嶄新的M60A1坦克!這樣,到了1973年,以色列裝甲部隊共有800輛現代化的M48系列坦克,並開始推廣使用不可燃的液壓系統。[1]

就在以色列裝甲部隊自認為空前強大的時候,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發動了「贖罪日戰爭」。戰爭爆發當天,埃及軍隊就從容突破了以色列苦心經營的「巴列夫防線」。於是,以色列裝甲部隊倉促應戰。在戰爭爆發之時,以色列總共有540輛裝有105毫米主炮的「馬加奇」3型坦克和M60A1坦克。經過和阿拉伯裝甲部隊的一番較量,以色列的這些「寶貝疙瘩」大部分在西奈半島毀於埃及步兵AT-3反坦克導彈的遠距離殺傷和RPG-2/7火箭筒近距離偷襲之手,其王牌部隊第190裝甲旅竟然在半個小時之內被恭候已久的埃及步兵打得精光。

而後,以色列裝甲部隊痛定思痛,對埃及和敘利亞同時展開反擊。沙龍師在10月15日強渡蘇伊士運河,迂迴到埃及第3軍團後方,用「巴頓」狠狠地將了埃及人一軍。以致於今天,「馬加奇」坦克那龐大的身軀在毫無還手之力的防空導彈陣地上橫衝直撞的場景仍是埃及人的夢魘。同時,在空軍的直接支援下,以軍在北線對戈蘭高地也開始了大規模反攻。面對大批敘利亞蘇式坦克和步兵據守的防線,「馬加奇」3型坦克依靠先進的M17B1C型合像式測距儀和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對敘方的T-62坦克展開遠距離精確射擊。於是常常有數十輛坦克防守的敘利亞據點,在被「馬加奇」3型坦克從2000米以上的距離連續摧毀四五輛坦克後,整個據點的防守信心就被徹底打垮,於是敘利亞人丟下裝備落荒而逃。

總體來看,雖然在戰爭後期以色列反敗為勝,但以色列裝甲部隊經過此戰也元氣大傷。全國上下只剩下了不到200輛「馬加奇」3型和M60A1坦克。這時,「山姆大叔」又雪中送炭,給以色列運來了大批M48和M60坦克,作為在戰爭中損失的補充,其中包括150輛先進的M48A5。為了和先前的「馬加奇」3型相區別,以色列人稱這批M48A5為「馬加奇」5型主戰坦克。

1980年到1985年間美國向以色列輸出了約300輛M60A3。這批坦克和以前的M60、M60A1系列坦克一起又被以色列改進了火控系統,加裝了新研製的反應式裝甲,成了以色列國防軍的中流砥柱。這批M60被以色列稱為「馬加奇」6型坦克。

在80年代前後,以色列的拉菲爾(Rafael)公司研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種反應式裝甲(ERA),以色列人稱之為「夾克衫」(Blazer)。當時這種裝甲和坦克原有裝甲的整合工作並不是太好,就好像一個個的長方形鐵盒子外掛在坦克車體和炮塔等被彈概率較大和防護較為薄弱的部位,但是這種裝甲的確大幅度的提升了坦克的防護能力。於是,以色列人便迫不及待的把這種新裝甲裝在了「馬加奇」3型、5型和6型上投入了實戰。1982年,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中,大批的以軍的M48和M60坦克加裝了這種看起來頗為累贅的ERA裝甲。通過實戰,以色列人發現穿上這種「夾克衫」的坦克可以有效地防禦裝有聚能化學彈頭的蘇制AT-3反坦克導彈和RPG-7火箭筒的襲擊,並對使用動能穿甲彈的蘇制100毫米反坦克炮和125毫米坦克炮也有一定效果。但「不幸」的是,在以軍與敘利亞第82裝甲旅的對決中,雖然以軍大獲全勝,但有幾輛剛剛投入戰場的「馬加奇」6B被敘利亞人完整地俘獲。不久,敘利亞就把這些戰利品交給蘇聯。這樣,以色列人辛辛苦苦研究的新裝甲迅速地在蘇制坦克上得到推廣。

1980年,以色列在「馬加奇」6型坦克的基礎上通過加裝RISE系統將坦克升級為「馬加奇」6B型。RISE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of selected equipment)系統直譯為「選擇性裝備的可靠改進」,它主要是有選擇的改進了部分坦克的部分裝備,其中包括一台使用模塊化理念新設計的發動機(它可以使坦克的維修人員僅靠一台起重機和一把扳手就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主機的更換)、帶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梅卡瓦」1型坦克的履帶、新的第5號鋼製負重輪(其餘負重輪仍為鋁製)。1990年,又給坦克的車體和炮塔裝上了第四代複合裝甲和附加裝甲套件。

雖然有了優秀的ERA,但是以色列人知道「夾克衫」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首先,這種裝甲模塊是只能用一次的耗材,被敵方火力引爆後必須及時更換,否則就會留下防護缺口,而且這種裝甲被引爆後會產生大量的破片,殺傷協同坦克前進的步兵,甚至對車輛的一些敏感觀瞄設備也會產生損害。

針對以上問題,以色列又研製了一種充填有堅固物質的裝甲套件,用螺栓固定在車體和炮塔上。應用這種裝甲套件,以色列又推出了「馬加奇」7型坦克。7型去掉了6型的反應式「夾克衫」裝甲,在炮塔和車體前部加裝了厚重的新型被動裝甲套件。以色列聲稱,這種新的被動裝甲的防護力要強於6型上的附加式爆炸反應式裝甲塊。此外,7型還加強了車體側面的側裙,升級了火控系統。依據裝甲套件的不同,「馬加奇」7型又有幾種不同型號。

1998年,以色列軍事工業集團IMI下屬的位於熱麥特的斯萊維恩(Slavin)重武器製造廠面向國際市場推出了一款名為「薩布拉」(Sabra,譯為「猶太人」)的主戰坦克,它實際上是在以色列原有「馬加奇」7型坦克基礎上發展升級的新型版本。為了出口需要,以色列通一系列的模塊化升級改進方案使新的坦克可以滿足不同國家的特殊實用要求。

「薩布拉」主戰坦克的動力裝置和「馬加奇」7坦克一樣採用AVDS-1790-5A型四衝程兩渦輪增壓風冷柴油機,2400轉908馬力。坦克的單位功率達到16.5馬力/噸。動力系統的變速器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退檔,坦克從靜止加速到32公里/小時需耗時9.6秒。最大公路行駛速度時速為48公里/小時。

經過一番改動,「馬加奇」這款具有近30年車齡的老坦克徹底改頭換面,憑着紮實的基礎、大威力的火炮、優秀的火控系統和獨特的「塑身」裝甲,一躍成為可以與世界上最先進主戰坦克相抗衡的新銳戰車。相信以色列「薩布拉」主戰坦克的研製和改裝,將為世界上其他還裝備有M48和M60系列坦克的國家提供一個成功的範例,因而會具有不小的市場潛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