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為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以無為本是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將「無」作為世界的本體或本原。老子曾提出「有生於無」。魏晉時期的何晏(?— 249)、王弼(226 — 249)等人進一步發揮這一思想,主張天地萬物都「以無為本」。他們認為,任何具體的事物都不能作為另外一個具體事物的本體或本原,更不能成為整個世界的本體或本原。天地萬物的發生與存在都依賴於一個更根本的、超越於有形事物之上的「無」。只有無形無名的本體才能使眾多的具體事物發揮各自的功用。
引例1
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 (王弼《老子注》) (天下的事物都以有形的狀態存在着,有形之物的發生,以「無」作為其本體。想要保全有形之物,必須返歸於「無」。)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