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際流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代際流動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代際流動 又稱「異代流動」,指同一家庭中上下兩代人之間社會地位的變動。一般以職業等作為地位特徵,以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年齡時的職業或其它地位作為比較的基點,考察第二代人(子女)與第一代人(父母)相比,看社會地位有無提高,從中找出引起或未引起變動的原因和規律。這種研究尤為重視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職業對子女的社會地位的影響。代際流動的狀況,反映社會進步的程度和分層體系的變化和發展狀況。在封閉的傳統社會裡,一個人一出生就註定要在他父輩所屬的階級和階層里終其一生,子繼父業,代際流動很少。在開放的現代社會,每個階級和階層的大門都是敞開的,代際流動增多是必然的。發展經濟,提高教育水平,強化流動機會的公平機制,是提高代際間向上流動率的基本途徑。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