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書寄趙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曾鞏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傳世,從他傳世的文集來看,他的興趣主要在於史傳、策論一類的應用文。尤其是他從事史書編纂工作多年,對史傳碑誌的寫作較有研究。對他有關應用文的理論進行研究和總結,對現代應用文的發展有指導意義。
“ |
憶承昨歲致書召,遂入江城同一笑。 羸奴小馬君所借,出犯朝寒鞅頻掉。 從來萬事固已拙,況乃病敦顏不少。 去隨眾後已自枉,更苦世情非可料。 一心耿耿浪誠直,百口幡幡競訶誚。 獨君踴躍於我顧,譬於真玉火空燒。 別來未幾歲雲換,楊柳得春還窈窕。 東溪最好水已淥,桃李萬株紅白照。 當時病臥不能出,日倚東風想同調。 逡巡紅白委地休,新葉可書陰可釣。 君持使傳入南師,忽領貔貅過蓬藋。 僧堂取酒就君飲,不覺乘歡盞頻釂。 屋西明月過簾白,簾角有時飛熠燿。 明聞鉦鼓催軍發,共上高樓看旗旐。 日高行忽又別君,從此閉門誰可嘯。 秋風已盡始得書,喜聽車輪返窮徼。 身欲追隨病未能,目斷珊瑚遮海嶠。 是時肺氣壯更惡,日以沉冥憂不療。 豈其艱若天所憫,晚節幸值巫彭妙。 放心已保性命在,握手猶驚骨骸峭。 今年霜霰雖未重,室冷尚無薪可燎。 一畝酸寒豈易言,侷促不殊魚在罩。 勞君書札數問訊,深愧薄材無象肖。 君心卓犖眾未識,安得辨口聞廊廟。 |
” |
— [北宋]曾鞏 |
人物簡介
曾鞏,1019年9月30日即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九出生,1083年4月30日即元豐六年四月十一逝世,字子固,江西撫州南豐人,出生於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曾鞏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1072)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1]。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諡為「文定」。
詩詞創作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存詩400餘首,其詩特點是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格調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詩言文言理[2]的通病,但為文所掩,不受重視。他不但善賦體,也有詩長於比興,形象鮮明,頗得唐人神韻。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如《西樓》《城南》《詠柳》等寫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論,他的詩不如韓、柳、歐、王與蘇軾,卻勝於蘇洵、蘇轍。詞僅存《賞南枝》一首。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視頻
代書寄趙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古代知州、知府、知縣三個官職,有什麼區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搜狐,2019-10-20
- ↑ 宋詩散文化議論化特徵的形成原因,道客巴巴,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