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渡溶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仙渡溶洞 |
中文名稱;仙渡溶洞 地理位置;綦江縣萬隆鄉仙渡河畔 距重慶市區;180千米 共開發長度;3000餘米 |
仙渡溶洞位於綦江縣萬隆鄉仙渡河畔,距重慶市區180千米。溶洞形成時間在10萬年前,系長江上游目前開發出的最大溶洞。洞分三層,洞深12000餘米,現已開發出3000餘米,洞內鐘乳石柱、石筍、石花、石蔓千姿百態。在2000多盞彩燈照耀下,洞中景象更顯得瑰麗多姿,引人入勝。
自然資源
奇特景觀
溶洞內各種奇特壯觀,如桂林的七星岩、蘆笛岩、肇慶的七星岩等。在溶洞裡,有千姿百態的鐘乳和石筍,它們是由碳酸氫鈣分解後又沉積出來的碳酸鈣形成的。天然河水或井水中,常常含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硫酸鈣、硫酸鎂等雜質,如果含量較大,則這種水叫做硬水。硬水不宜作工業用水,因它在鍋爐中受熱分解會形成鍋後,造成導熱不良,浪費燃料,甚至釀成事故。硬水也不宜飲用,如長期飲用,會患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用硬水洗滌衣物,洗滌效果差。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別是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蝕,有時並加以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狀,有洞穴、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此種地貌地區,往往奇峰林立。 中國廣西、雲南、貴州等地有這種地貌。著名的桂林山水所呈現的奇峰異洞就是這樣形成的。 舊稱喀斯特,源於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 地表水在運動過程中對所經過的沉積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蝕作用,既包括水動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運,又包括水對岩石或沉積物的化學溶蝕作用,還包括碎屑物在搬運過程中的磨蝕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對碳酸鹽岩侵蝕作用的結果。在水流作用下,形成陡峭的海岸、彎曲的溝壑、高高的冰蝕懸谷、氣勢磅礴的大峽谷。"滴水穿石"也是水的化學侵蝕作用的寫照。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有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斯拉夫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1]
各種分類
1、地表水沿灰岩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蝕,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2、地表水沿灰岩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蝕,超過100m深後形成落水洞。
3、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後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4、隨地下洞 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5、地下水的溶蝕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蝕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
雲南路南的石林是上述第一階段(溶溝階段)的產物,這裡的自然風光因阿詩瑪姑娘的動人傳說而變得格外旖旎。桂林的象鼻山,則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廣西境內,經常可看到這種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俗稱"神女鏡"或"仙女鏡"。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獁猛洞,位於肯塔基州境內,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連起來的總長度達250km。洞裡寬的地方象廣場,窄的地方象長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個洞平面上迂迴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層。雨季,整個洞內都有流水,成為地下河流在坡折處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區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還有積水很深的潭,不妨稱無底潭。中國現知最長的溶洞是湖北利川縣騰龍洞,長約40千米;最深的為貴州水城吳家大洞。深430米。中國是個多溶洞的國家,尤以廣西境內的溶洞著稱,如桂林的七星岩、蘆迪岩等。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上方山雲水洞,深612m,有七個"大廳"被一條窄長的"走廊"相連,洞的盡頭是一個碩大的石筍,美名十八羅漢,石筍背後即是深不可及的落水洞,也有一定規模。周口店的龍骨洞,洞雖不大,卻是我們老祖宗的棲身地。[2]
形成原因
你去溶洞旅遊過嗎?
在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我國南方的廣大地區都有很多溶洞,如宜興的張公洞,杭州的瑤琳仙境,桂林的蘆笛岩、七星岩……都是旅遊勝地。溶洞中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寬敞高大的洞穴、曲折迂迴的通道宛如地下龍宮,使人流連忘返。
那麼,溶洞是怎樣形成的呢?
人們在過去認為,溶洞是地下水溶蝕和沉澱的結果。溶洞都是由碳酸鹽質的石灰岩形成,十分堅硬,但長期沉浸在地下水中而被溶解,尤其當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岩石的溶解速度更快。這樣年復一年,在堅硬的岩層中便被溶蝕出一個個洞穴。當溶有碳酸鹽質的地下水重新滴入洞中時,由於環境中溫度降低、壓力減小,水中的二氧化碳又溢出,於是水對石灰岩的溶解力降低,於是原本溶解在水中的部分碳酸鹽因過飽和而沉澱析出,日積月累,一根根形態各異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便形成了。
但是近年來,這種傳統的觀點受到了我國溶洞科學家的質疑。他們經過5年的考察研究發現,藻類生物與溶洞的形成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從而提出了"生物建造學說",即溶洞形成的新理論。這種學說認為,藻類是地球上最早出現、至今仍廣泛分布的一種原始植物,它們雖然低級,但和其他植物一樣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和趨光生長的特點。由於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它們會分泌鈣質,還能收集、粘接微細的碳酸鹽質顆粒,並且一般營集群生活,一代又一代的藻類共同生長在一起,許多海洋生物礁因此形成。溶洞中的石鐘乳幾乎都是衝着光線向上彎曲生長,這與藻類趨光生長的特性吻合;石鐘乳、石筍內部還有類似樹木年輪的同心圓狀構造,這是藻類逐年生長、分泌、收集和粘接碳酸鹽質微粒的結果。還有,在有些溶洞的岩石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類似古代藻類的層狀化石結構;在有些溶洞的表層,則找到了仍在生長的多種多樣的藻類。所以,生物建造學說認為,溶洞的洞穴空間的形成雖與水的溶蝕作用有關,但溶洞中那些千奇百怪的石鐘乳、石筍和石柱的形成,應該主要是藻類生物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建造起來的,然後經過石化作用,最後才呈現出今天的面貌。
傳奇故事
溶洞具有鮮明的中國北方型溶洞特徵。
洞體分為上、中、下三層,目前已經開發的是溶洞的中、上層,其它部分正陸續開發過程中。目前,這裡已經開發的部分由6個景區組成,景觀奇麗多姿,變幻莫測,共有4種類型和20多種形態的鐘乳石。巨大的石花壁和露滴石國內罕見,堪稱東北之最;地河水清澈見底,據傳在"聖水仙河"里洗洗手、洗洗臉,會給遊人帶來好運氣。還有"天府石林"、"仙人觀瀑"、"玉樹瓊花"、"仙山佛塔"、"駱駝峰"等諸多景觀,令遊人遐想萬千。洞內空氣暢通,常年恆溫100C四季涼爽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以作為人們旅遊的選擇之地。 官馬溶洞經專家考證,開發面積約3800多平方米,總長度490米,由5個大廳、一個水廳組成,每廳之間由走廊相連,最大的廳約600平方米,高達30米以上。官馬溶洞是在大約一億年前地殼運動時,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表熔岩洞,溶洞分布在古生代石碳系地層中,岩石多為石灰石和大理石,由於火山噴發的大量酸性物質長期侵蝕,地球內部的造山運動,形成了一個雄奇瑰麗 回曲折的地下溶洞。洞外酷熱難耐,洞裡涼氣宜人,洞內深邃,色彩絢麗,景物奇特,一景勝一景,令遊客嘆為觀止。溶洞不但是一個神奇的洞、神秘的洞,而且還流傳着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着一個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個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裡的仙人,仙人就託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癒。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里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個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為"仙人洞",洞中泉水為"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裡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着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熏黑了。
參考資料
- ↑ 仙渡溶洞是什麼樣的? , 新浪網 2018-03-12
- ↑ 重慶市綦江仙渡溶洞景觀 , 快資訊 201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