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從荒蕪走向繁華(張雷遠)

從荒蕪走向繁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從荒蕪走向繁華》中國當代作家張雷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從荒蕪走向繁華

我居住的小區被西安市政府授予「生態園林式居住區」。萬人居住,七座住宅樓聳入雲空,倒映人工湖中,水天相映,別有洞天。樓間距大、容積率彽、綠化率高;樹林花卉相依,草坪溪水相偎;湖畔曲徑通幽,湖裡碧波戲荷;廊橋碼頭相望,球場涼亭相守;夜晚彩燈璀璨、人流如織;周末噴泉翩躚、體育設施不閒……眼前之景,怎能讓人想到十幾年前這裡曾經是「蠻荒」之地!

我是這座城市的外來者,2006年研究生畢業,從小地方來到這座西部中心城市就業。剛參加工作時我住在宿舍,宿舍位於郊區,周邊是老舊的小區,住宅樓建設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低矮破舊。一條斷頭路伸向遠處寂寞的村莊,路邊踞着低矮的紅磚瓦房與灰頭土臉的低層老式閣樓。茂盛的梧桐樹亭亭如傘為路人撐起片片濃蔭。斷頭路通向的村子裡也是低矮的舊平房、老瓦房占主體,主色調灰不溜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村子再向外就是開闊的莊稼地,與繁華的城區相比,這裡就是被人遺忘的角落!

2009年,懷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我開始到處看房。其實我剛剛來到這座城市不久,手裡也沒有多少積蓄,好在我和媳婦都是同一個地方的人,生活飲食習慣沒有多大差別,所謂性相近、習相遠,生活中多了一份默契,少了一份排斥。我們在城區看過多個小區工地,後來才在我現在居住的小區看了樓盤,當時這裡是偏遠的郊區,建設工地上一片荒涼,四周要麼是閒置已久的荒廢廠區,要麼是長着半人高蒿草的荒地。廢棄的鐵軌寂寞地躺在那裡,銹跡斑斑的軀體似乎在訴說着歲月滄桑。斷頭路上沒有通公交車,行人稀少,甚至夜裡出現過搶劫案件。

經過兩年建設,小區初具雛形,一期工程交付,三座板式樓呈括號形環抱着人工湖,湖畔修建休閒小廣場、碼頭、遮陽觀景橋。環人工湖建有木條路,穿草坪建有塑膠跑道,環高樓建有青磚大道,它們像三個美麗的同心圓勾勒着小區的風韻。小區東南北各有三道門,地下車庫容量巨大。隨着二期工程交付,居戶增多,人氣旺了,門面房開張了,超市、理髮店、餐館、藥店、快遞、牛奶店、麵包店……紛紛入駐,小區內外繁華起來。

郊區快速發展,我們小區周邊又陸續建起幾個新小區,入眼處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煙火氣濃。健身房、美容院、茶座、汽配店、超市、商場如雨後春筍冒出來。偏遠的村子拆了,斷頭路修通了,一座漂亮的立交橋劃着美麗的圓弧驚艷着人們的雙眼,它把幾條路擁入自己的懷中。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小區後面,那條原製藥廠小區的內部路,推倒圍牆,蝶變成了寬闊的大道。大道兩邊更多的櫥窗、商店、夜市入駐,凌晨一點,夜市熱鬧依舊。三路公交車經過我們小區,離小區不遠的地鐵一號線和三號線橫空出世,周邊市民出行更便捷。

2021年,隨着全運會在西安舉辦,我們小區北門馬路對面的簡易板式門面房扒掉了,建起一座八百米長關中美食街區,仿古式建築,青磚灰筒瓦,起脊飛檐翹角,氣派壯闊的大門,統一整齊的柵欄,美輪美奐。臨路上百個門店驚現在人們面前,街區里是菜市場和副食品區。到了晚上霓虹燈箱閃爍,路上車如流水人如馬,街區店前的遮陽傘下一張張桌子旁坐滿食客,大家喝着飲品,吃着各種小吃,享受着美好時光。

更讓我驚訝的是周邊的配套服務設施功能日益完善,最早建了一所幼兒園,近兩年蓋了一所小學,現在又建了一所中學,今秋剛開學。之前做夢也沒有想到十幾年前這個蠻荒之地變成了如今的繁華學區,我家的房子搖身一變,成了學區房。

小區環境變了,郊區的偏僻一角由荒涼走向了繁華,是這座古城翻天覆地巨變的一個微瀾,折射了整個時代變遷。

但是變化的不僅是小區還有我們家,我和妻子通過辛勤努力,從一無所有變成了有房有車的人,我也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著作,我們對於新時代的內涵有了更加真切的體悟![1]

作者簡介

張雷遠,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西安市作協會員、攝影師、書法愛好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