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從十四樓到小花園(劉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從十四樓到小花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從十四樓到小花園》中國當代作家劉婷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從十四樓到小花園

廬州東南的天鵝湖畔,有一座19層的大廈,遠遠地望去,如一部攤開立着散發陣陣謦香的大書。「大書」矗於湖畔的南岸,雄偉莊嚴,靈氣厚重。——廣識的人知道,那便是某省著名出版大廈了。大廈差不多集中了全省八個最主要的出版社,加上一家以出版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和集團管理公司,物業公司,整個19層大樓全部排滿了。

巍巍大廈,心嚮往之。悠悠寸心,終司事於我矣。十幾年前,我因生計的關係,辭別遙遠的故鄉跑到省城謀生。約一兩年之後,又陰差陽錯地來到這個大廈里供職,一晃竟快15年了。15年,在職場生涯中幾乎占去了一半,然歲月蹉跎,馬齒徒增,驀然回首,惟感喟幾多。

猶記得來大廈的那天,正是荷月上旬的酷熱天。一大清早,半夜仍不肯休息的知了們便在湖畔的柳梢上嘶鳴着,急促中已顯現煩躁疲倦了。大廈前有一條馬路,正迎着夏日初升的太陽,冒着白光,熱辣辣地喘息着。走近大廈,看見幾個斗大一樣「省出版大廈」字樣立在樓頂上時,心想自此便與它結緣了。其實,我來出版社供職,與其說那是因為生計,還不如說幾十年來我一直在商界的世界裡摸爬滾打,身上沾滿了世俗的味道時,想浸染一些文化的氣息。14樓,是的,這將是我要上班的地方——是一家有着三十多年出版專業的省美術社。出版社人才濟濟,編輯們個個懷惴絕技,功底深厚。

走進大廈,從大廈一樓可乘電梯上得14樓來。先要見社長——一位儒雅魁梧的長者,寒暄後他便熱情地領着我來財務科報到。科長是一位省級財經大學畢業的40歲不到的男人,圓潤的臉上戴着一副金絲眼鏡。出納是一位女孩,另兩位是小伙子,均是大學本科畢業的。我先本也是做財務工作的,雖然在加盟出版業之前,經歷過許多行業的會計工作,也做過民營企業的財務總監,但對於出版社的財務會計事項還是感到新鮮。

接下來,我的首份工作便正趕上了集團公司借殼上市準備事項。事實上,省出版集團在此之前,已率先在本省乃至全國實施文化行業轉企改制,這意味着新成立的集團公司要放棄安逸的事業單位轉向企業化運作,更意味着集團公司要面向市場,面向客戶,要迅速轉變經營、管理及員工的思想觀,進行戰略大轉移。這種挑戰自我、壯士斷腕之舉,是要很大改革氣力的,而這種多維決策、縱橫捭闔之謀,實是高瞻遠矚!而今,我作為集團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了,雖然在加盟出版行業之前,在民營與股份制公司工作時,就已經歷並感受了這種巨變,但我之於出版集團公司,其對內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外深度併購的運作,仍進一步地感到變革的氣勢,如春風撲面一樣。我觀察並思考着,努力工作,爭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為集團加一瓦,添一磚。這一方面,不說轉企改制的宏偉藍圖,使員工們有了一個盼頭,擁有了一個共同進步的階梯,另一方面,單就集團公司化運作本身,這在當時的出版行業,已是創立了較先進的管理模式,集團成員可以在統一的方式下整合資源並共享,減少內部竟爭成本,使得編務、採購印刷、倉儲和發行形成一條相對集約化的產業鏈,擴大規模效應,提升核心竟爭力,均有着深遠的意義。而這種意義,使我對工作也有更多的幹勁。同時,集團化的操作模式,對於出版社,為提升其內部管理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前提。對於廣大員工——至少在我,總算多了一些盼頭,並致力於成為其合格、優秀者。

2008年初,是我來14樓供職的第二年,我所在的出版社積極參與集團公司整合優質資源上市的工作。在準備上市的那些日子裡,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我更是感同身受,承接了一次又一次的審計,整理資料,篩選數據,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是時,又正值天鵝湖的夏天,湖水清漣,微波蕩漾,大廈里通明的燈光,照亮了整個天鵝湖畔,湖畔自然簽證了集團公司的勤奮,更感受到了出版人的努力。當2008年的深秋來到的時候,當人們聚集在天鵝湖大酒店會議廳的時候,當盼到集團公司所組建的上市公司成功上市的時候,當聽到政府和集團公司領導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的時候,人們歡呼了,流淚了。是的,公司的成功上市,是集團公司資本化運作的又一次大手筆!它為集團及上市公司今後更規範化的管理,邁向一個更高的台階,又增加了新的動力。那一刻,人們不僅分享了上市成功的歡樂和喜悅,主要的還是在上市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業務水平,也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加培養起熱愛公司的情感來。

當然,經歷了火熱的上市衝刺,並伴隨着上市的成功後,工作便漸趨平靜起來。財務工作畢竟是非常枯燥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年過去,熱情漸漸消退,職業也遇到瓶頸。彼時,自己年近五十,終日埋於財稅日常事務,不禁苦悶而憂鬱起來。下一步,是繼續做些日常性事務呢,還是有所突破?如我這般的「老人」,還真不知再能做些什麼了呢?……管它呢,還是順其自然吧。好在,工作之餘,每能從14樓遠眺清波蕩漾的天鵝湖湖水,亦常感心曠神怡,疲憊與思慮皆能盡去 。況且,樓下有一小片園子,約兩三千平方米,常可於午飯後散散步,更是頗多趣味與愉悅的。

園子在大廈的西側,如一張半開的弓,靜靜地臥着。弓弦上面等距離地排着小碗口粗的楓葉樹,再向東一點就是大廈升旗的廣場了。園子內有一大塊空地,各色樹木花草相雜其間。空地中間是一條鵝卵石子鋪就的曲折小徑,小徑兩旁生長着落葉灌木及各色花草叢藪。不用說初夏開着粉紅色扇形花的高大的合歡樹,也不用說深秋時高高舉着通紅通紅的火把的楓葉,單是早春花朵綻滿了枝頭上的桃李,便一如紅雲簇擁,燦若朝霞了。石榴、桂花也在園內綻放,迎春花、野枸杞,或一叢叢,或一串串,皆嫩黃輕盈,緋紅似霞,春光燦爛,秋色迷人。油蛉或蟋蟀總喜在叢藪中低唱,灰喜鵲在枝頭警覺護巢,小山鵲則在林間花叢中穿越跳躍。而園內南邊有數十棵野生的桃李,最是有味兒的。當來到野園裡隨處走走時,卻偶然發現每棵桃樹上已經結了許多小桃兒,看上去青澀而嬌小的時候;再看南邊的李樹,那低矮的李樹上卻掛滿了青黃的李子,個個有鵪鶉蛋那麼大的時候,實在是驚訝於它們的野性與曠達了。它們有的迎着陽光,活潑可愛;有的藏在枝葉後面,嬌羞嫵媚。它們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在這空野上艱難而樂觀地生長着,她們不需人們的讚揚,也無意迎合人們的視線,但自由自在,無懼無畏,順着大自然的規律,開花、結果、生長與成熟着。

光陰荏苒。14樓仍然一如往常地穩重而悠然,工作與生活也在平凡的每天中進行着。不過,到了2012年的時候,一個偶然因素我便從財務部門移到了印製科。印製科也稱出版部,專門負責全社的印製與部分原料採購工作。科長是一位比我小十幾歲的女子,然變化多端,深不可測。印製,當然這對我來說可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了。於是,從頭學習,參加中級編輯的考試。由於基礎還算不錯,一次性拿到了責任編輯的證書。我的日常性工作是成本錄入,同時配合科長做些輔助性事項,日子過得到也清閒平靜。平靜的時光,當然對於無所事事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而之於我卻有了些時間來從事業餘寫作,同時也可參與集團公司的一些徵文等方面的活動了。

經過改制與上市後,集團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由於客觀存在量與質,規模與效益,多元化經營與專業板塊,原有模式與企業文化建設等諸多矛盾與風險產生了,這必然要求堅定意志,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化管理。集團公司領導從戰略層面及時地覺察並提出對策。印象最深的是,集團公司廣開言路,及時部署《出版集團新一輪「頭腦風暴」方案》,而作為公司普通的一員能參與公司活動之中,心裡還是暖暖的,因為集團公司沒有忘記每一位普通的員工。這,與其說是一種企業文化使然,倒不如說它是一種大愛,一種大智慧了。「我心中的出版集團」,在每一位員工的心中有太多的話要說。我感動了,苦苦地思索着,我也要說出心中的話。記得在呈獻自己微薄之言的幾個星期里,正是夏秋之季,百草豐茂正向秋色漸濃的素商過渡,澄碧的湖水,蔚藍的天空,給人以無限的靈感與開啟着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每天,我從單位回到家裡——自然,那其實也不過是一個人客居的地方,便迫不及待地把在路上或休息時產生的一些想法記錄下來,而每當雙休日,我更是一個人呆在小屋裡,把搜集好的材料整理歸類,最後終於形成文字,完成拙文《提高危機意識水平打造風險管理模式——淺探構建出版集團新風險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路徑》及《略論當前出版社回款管理的現狀、成因及對策》。幸運的是,這兩篇文章分別獲得集團公司一等獎和三等獎。自然,聽到自己獲獎時,我還是有幾許高興但並不太驚訝,因為我實實在在地付出了,況且為集團公司的發展只是奉獻了點微薄之力罷了。其實,獲獎並非主要的,關鍵是自己的一些論證和想法得到了集團的認可,這就足以寬慰在那苦思與寂寥的日子。

又到了夏秋之際,前些日子一直忙於工作與寫作,不知樓下小花園的野桃李生長的怎麼樣子,我不禁惦念起來。於是,一天中午用餐畢便來到園內散步觀看。

再次來到小花園看它們的時候,野桃已然長大了點,顏色也由淺青變成黃紅,但看上去仍很堅硬苦澀,似乎還有長的一段成熟路要走。而李子呢,則金黃飽滿,體雖不大,但個個豐滿誘人,透着野性之美,聞之則清香馥郁,直入肺腑。於是,摘了一些帶回家,隨手放上孩子房間書桌的一角上。過了幾天,妻打掃房間時,聞到了一股濃郁的醇香味,那味只有熟透的水果才能散發出的。於是,我告訴妻說,那是幾天前我摘的幾枚野李子,可以吃的。妻自小長於城市,她不相信野李可吃,我說野李之味遠比人工栽培的李子要好,不信試試。妻小心地用淡鹽水洗了洗,食之果然與市場上買的李子不同,它柔軟清香,捏開後可吸食,其味香甜可口,沁人心脾,令人神氣清爽。其實,野李也叫苦李,在故鄉的前山後山均有生長。記得兒時故鄉,山高林密,每到麥收大忙過後,便邀三五夥伴上山採擷苦李,或稍後一時候,亦可尋覓野桃。由於野桃李長於密林深外或溪澗兩岸,往往自早上出發而日落才可回家,爬山涉水,不辭勞苦。運氣好時,可摘得滿滿一布袋。野李摘回家後,尚須把它們裝入一個小的瓮中,上面用破棉絮蓋好,過三五天後食之最佳。當瓮口揭開時,其味近乎濃烈醉人,溢滿屋內,野味十足,食之則齒留余香,幾日不消,令人終生難忘。

春華秋實,桃李芬芳。春秋幾度,又是五年過去。由於集團公司不斷地加大管理,急需人才支撐。我所在的印製部女科長經過選評,上位到14樓的副社長之位,而我也順其自然地當上了出版部掌門人。出版部最主要的工作是為社內及時印製出一年兩季的教材教輔,時間緊,任務重,利益交織矛盾突出。為了平衡各方,我自然殫精竭慮,內安人員,握髮吐哺;外協各廠,旰食宵衣。然忙忙碌碌,兩年時間又很快過去,有些矛盾也逐漸累積,特別是對那位前上司現在的副社長的利益,沒有順從好,直接受到她的特別「關照」。自然,若你一旦被女人「關照」上,那惡運便難逃了。更糟糕的是,與我相惜的社長——一位重情重義的學者型領導,莫名其妙地被排齊出局。矛盾繼續發酵,加之快到退休年齡,身體沉疴難愈,常常力不從心,於是掛印封金,「一念絕塵去」。現下,我只等退休,感覺從沒有過的輕鬆與自在。

時光飛逝,白雲蒼狗。從十四樓到小花園,十幾年來,有太多的感受了。大廈的穩重,14樓的起伏,小花園的生機勃勃,這些都是那麼讓人心潮難平。上面的文字只是一些隨想,但每記掛於心,加之那趣味盎然的小花園如今也不存在了,被一條城市地鐵穿越而過,園內高大的合歡樹,火紅的楓葉,野性的小桃李,還有蟋蟀們,小山雀們,不知去向何方了。

——這便更加讓我記掛於它們來了,當然還有14樓的他們。但我相信,每當秀麗的天鵝湖送走一個個嚴冬之時,便將又迎來一個個湖畔春色的。

[1]

作者簡介

劉婷,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