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縣檔案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仁化縣檔案館近日,韶關仁化縣檔案館接入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台,實現全國檔案查閱「一網通辦」,讓群眾可以足不出戶跨區域、跨層級查詢檔案。
資源共享
據了解,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台的建設目標是依託國家檔案局官方網站,運用信息網絡技術[1],打破各省檔案信息資源交互壁壘,構建全國範圍的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台總門戶,並對已建成的省級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台進行技術對接,實現全國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
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台於7月6日正式上線,公眾可通過國家檔案局官方網站進入平台,完成實名註冊後即可登錄,登錄後可選擇「仁化縣檔案館」,填寫查檔需求相關信息,提交查檔申請。
「仁化縣檔案館工作人員收到查檔任務後將根據查檔需求,檢索相關檔案信息,並通過平台將查檔結果進行反饋,查檔人收到反饋結果後可採取快遞郵寄、到目標檔案館自取等方式取得所需檔案,實現社會公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利用檔案。」仁化縣檔案館工作人員冼珏梅說。
據悉,仁化縣檔案館積極開展數字檔案館[2]建設工作,2017年3月完成基於館內局域網的數字檔案管理系統,可在線或離線接收目錄數據及數字檔案,滿足局域網的不同利用需求。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對數字化成果能進行有序管理,工作流程可以根據工作實際進行靈活配置,支持對數字檔案資源的編目、鑑定、劃控、審核等工作流程,能夠按照長期保存的要求,對數字檔案資源進行分類存儲及備份。仁化縣檔案館高度重視檔案數字化工作,做好「存量數字化」,截至2022年6月完成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共6.14卷,238萬餘頁,完成數字化比例達60%以上。
接入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台後,仁化縣檔案館將進一步充分發揮數字資源優勢,實現了檔案查閱「全國通辦」,更好地提升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的水平,讓檔案資源「活起來」,讓人民群眾「少跑腿」。
相關資訊
匠心如磐守初心 存史鑑今促發展
近年來,廣東省仁化縣檔案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檔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守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神聖使命,勇於創新、奮發進取,堅持把檔案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民生作為檔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做到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到哪裡、檔案工作就追蹤服務到哪裡,奮力譜寫檔案事業發展新篇章。2019年,仁化縣檔案館被授予「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是韶關市檔案系統首次獲得該項殊榮,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級檔案部門的精心指導下,仁化縣檔案工作者用辛勤汗水凝結的碩果。
以增強政治意識為核心為黨管檔
一直以來,仁化縣檔案系統工作人員注重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為黨管檔的政治責任落到了實處。仁化縣檔案主管部門切實履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職責,指導全縣檔案系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檔案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等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檔案行政執法、風險隱患專項排查整治,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及時印發縣級機構改革檔案處置工作指引和涉改單位檔案處置工作流程圖,指導幫助40個涉改機構穩步做好檔案處置和交接等各有關工作;組織檔案工作人員參加各級檔案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檔案培訓班,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經驗和做法,並將所學知識積極應用到檔案管理實踐中;組織開展全縣檔案業務工作培訓班和村級檔案業務培訓班,提升基層檔案員素質;結合仁化縣委重點工作,有計劃、分步驟組織各鎮(街)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工作。
檔案是記錄展示地域發展的有效載體。仁化縣檔案館以館藏檔案為主要資源,建成了照片、實物、3D微視頻等多種載體相結合的檔案陳列展廳,生動展示了仁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化。同時,注重發揮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每年組織中小學生分批次來館參觀,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
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基地,近幾年,仁化縣檔案館為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的順利開館、仁化城口紅色小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大量檔案資料;為縣史志辦提供了大量翔實的檔案資料,編寫出版了《仁化暴動和蘇區研究》《紅色仁化》《紅色安崗》等一批紅色文化書籍;利用國際檔案日契機,舉辦主題宣傳活動,向群眾宣傳檔案工作相關知識,增強群眾對檔案工作的了解,讓群眾對仁化縣歷史文化、仁化城市發展歷程有了更直觀和深刻的感受。此外,仁化縣檔案館結合鄉村振興、全域旅遊等重點工作,主動走進校園、鎮(街)、村(社區),舉辦檔案宣傳流動展覽。
以安全為生命線為國守史
仁化縣檔案館館藏檔案10萬餘卷、資料1.4萬餘卷(冊),保存着1949年至2013年全縣黨、政、群團機關的全部檔案資料,館藏國家重點檔案1858卷。縣檔案館總建築面積4212.5平方米,能滿足未來至少35年的館藏增長需要。
為了完整保存和有效利用檔案資源,更好地為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仁化縣檔案館積極參與全縣重大會議、重大活動、重點工程檔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斷加強實物檔案、民生檔案、聲像檔案的徵集力度。通過開展「仁化印象」等徵稿活動,縣檔案館向社會徵集了一批真實反映仁化縣域內歷史人文的珍貴老照片。同時,縣檔案館加大宣傳力度,向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徵集了丹霞山、仁化名人等聲像資料及恩村蒙氏、長壩村朱氏族譜等,進一步豐富館藏資源。
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服務社會、造福人民,檔案工作擔負着重要使命,發揮着重要作用。建館以來,仁化縣檔案館以安全為生命線為國守史,始終把檔案安全工作列入防範和化解風險的重點工作中,把安全防範管理擺在日常管理工作的首位,建設了集消防、監控、自動溫濕度環境控制、入侵報警、門禁等功能於一體的智能館庫系統,採用了企業級防火牆、磁盤陣列、雙機熱備等技術,不斷增強網絡信息系統主動防禦功能。同時,定期對館藏檔案進行全面清點及安全檢查,確保館藏檔案數量完整和實體安全。大力搶救和保護國家重點檔案,已完成館藏1396卷民國檔案、107卷革命歷史檔案、355張民國地圖的裱糊、掃描等搶救工作。對珍貴照片檔案進行複製,以複製件代替原件供查檔者利用。2018年10月,仁化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縣人大代表對全縣檔案法實施情況進行視察,對仁化縣檔案館積極推進檔案法落實、提高檔案工作水平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
2018年,仁化縣全面開啟檔案「雙套制」管理模式,推動檔案工作轉型升級,積極推行形成滿5年、屬於進館範圍的紙質檔案和檔案數字化副本同步向縣綜合檔案館移交的工作,目前累計接收各全宗單位移交檔案數字化副本3.6萬件34餘萬頁。「雙套制」管理模式減少了利用過程中對檔案原件的損害,實現電子檔案快速檢索,進一步提高檔案安全保護工作水平和檔案服務利用工作效率,有效打通了檔案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為民服務
多年來,仁化縣檔案館以價值最大化為導向為民服務。投入965萬元,率先在粵北山區全面建成「一個中心、兩個平台、三個資源庫、四個來源」的數字檔案館,實現檔案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管理系統化、保存安全化、利用網絡化。不斷優化檔案服務模式,創建「民憂檔案」、開展「一線雙聯」民情夜訪等檔案服務活動,拓寬了民生檔案收集渠道,現有民生檔案5.2萬卷,占館藏量50%以上。近3年,共接待查檔人員約4000人次,查閱各類檔案資料8000餘卷(冊),查到率超過98%,解決了工齡接續、養老保險繳納、地權林權確認、房產證辦理、待遇落實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諸多問題,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檔案資料。
「非常感謝你們!找了多年都沒找到這些徵用土地的相關批覆文件,今天終於找到了。」仁化縣某建材公司負責人緊緊握住仁化縣檔案館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這些資料為企業今後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真的非常開心,感謝檔案館工作人員熱情而又專業的服務。」這樣的場景在仁化縣檔案館屢見不鮮。
按照「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的要求,仁化縣檔案館大力推進檔案信息化進度。館藏檔案文件級和案卷級目錄、資料目錄及館藏照片檔案數字化率達到100%。館藏檔案全文數字化累計5.95萬卷216萬餘頁,館藏數字化率達60%以上,已完成廣東省「十三五」規劃對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預定的任務。在數字檔案館系統內完成山林房產檔案、婚姻檔案等民生檔案及部分文書檔案的全文數字化副本掛接。在開展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的過程中,重點對知青分配、招工、任職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檔案進行人員姓名着錄,提高查檔效率。
2019年,肖大姐準備辦理退休時發現,單位提供的資料中對她參加工作時間的記錄有問題,她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仁化縣檔案館查閱當年高中畢業生知青分配的相關檔案。通過在系統中檢索肖大姐的姓名,很快查到了她當年參加工作的時間,為她提供了工齡證明。感激之餘,肖大姐對仁化縣檔案館的工作效率和熱情服務連連點讚。
接下來,仁化縣檔案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以及廣東省、韶關市關於檔案工作的部署要求,以被評為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為契機,始終保持「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奮鬥姿態和「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務實作風,努力為仁化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 ↑ 網絡技術專業學什麼? ,搜狐,2019-11-20
- ↑ 數字檔案館廣義與狹義的概念 ,搜狐,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