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識原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類知識原理》,全稱《關於人類知識原理的論文。探索科學中的錯誤與困難的主要起因以及懷疑論、無神論和宗教的根據》,18世紀歐洲哲學史上的重要著作。G.貝克萊著。1710年5月在都柏林出版。中譯本197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關琪桐譯。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由緒論和原是作者計劃寫作的哲學巨著的第一部分(哲學部分)正文組成,系統地闡述了「非物質主義哲學」,主要任務是否定物質的客觀存在,為上帝存在作論證。緒論主要是批判抽象觀念說和作為抽象觀念外在標誌的語言,指出抽象觀念是不可理解、不可能存在的,抽象觀念會使物象二重化,因而抽象觀念說是「塵土」、「虛妄原則」。正文部分主要是批駁知覺對象的心外存在,舉例證明物質不存在,提出作者自己的3個哲學命題——觀念是認識的對象、「物是感覺的複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答覆人們對他哲學觀點的12個責難,論述兩類知識——觀念方面的知識、精神方面的知識。認為觀念方面的知識有自然哲學和數學,精神是事物或觀念得以存在的唯一支柱和實體,是能動的、自存的,因而對精神不能有觀念,但精神是可以認識的,精神是多級的:我的心、我們的心、上帝的心。此書發表以後,不但沒有引起當時學術界的重視,書中的結論反而成為一時的笑柄,並引起了多方面的責難,但書中的唯心主義經驗論對後來英國和西方的唯心主義流派發生了很大影響,休謨的不可知論、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實證主義、馬赫主義、邏輯實證主義等,都受到此書中的哲學思想的影響。
作者簡介
G.貝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18世紀英國哲學家、基督教主教,西方近代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還有《哲學論稿》、《視覺新論》、《人類知識原理》、《希勒斯和斐洛斯的對話三篇》、《阿爾希弗朗——一個渺小的哲學家》、《西雷斯》、《視覺論辨釋》、《分析學家》等。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人類知識原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 ↑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