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樹花同發(楊明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生如樹花同發》是中國當代作家楊明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生如樹花同發
春天里,院牆外的幾棵榕樹結了許多黃豆大的種子。一夜風雨過後,這些鵝黃嫩綠的果實滴滴噠噠地落在堅硬冰涼的水泥地面上,被匆忙的腳步和車輪碾為塵泥,變成如血凝成的黑色。我看着不忍,於是將她們掃到路邊的草地里。第二天早上,這些生命的珍珠又灑落了一地。
范縝與人辯論佛教因果時說了一段對後世頗有影響的話:人生如樹花同發……,說人生就像一棵樹上一同生出的果實和花瓣,風吹過後有的落在華堂里的錦緞座席上,有的落在荒野外的竹籬茅廁里。落在廳堂里的,富貴;落在茅廁里的,貧賤,沒什麼因果定數的。其實,無論長在哪裡、無論富貴貧賤,都已屬幸運。殊不知世上還有種子生來註定連萌芽的機會都沒有!
1682056559147903.jpg
良種應播種在良好適宜的土地上,這只是我們有思想意識的人類的一個想當然的願望。
偉大如先賢孔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常常弄得如「喪家之犬」。子路對他所欽佩的、並堅信其有着無比高超治國濟世才能的老師找不到一塊生長開花的土壤而總過着顛簸困頓的生活感到憤懣。諸不知孔丘的賢明還在於能夠「固窮」,這種情況下仍開導弟子們說:一個人有沒有才幹是個人自己的事,而能不能施展才幹是時代機遇的問題。天下有才而不能施展的賢士多了去了,「何獨丘哉!」
自古多少文人士子日夜寒窗苦讀,莫不以治國濟世為己任,最終能金榜題名而「致君堯舜上」的寥若星辰,絕大多數都老死蒲牖之下,成了歸於泥土的枯葉。
1682056678892348.jpg
達爾文的進化論有節過渡繁殖的理論,說動植物會繁殖出大大超過實際生長需要的種苗,以應對嚴酷的生存競爭環境,甚至(成為其它物種的食物)客觀上幫助其它物種繁衍。也就是說,只有極少數種苗是能存活下來的「幸運兒」,其它絕大多數都是作為「掩護」和「陪襯」,命中注定是要被「犧牲」掉的。
我留意察看有沒有鳥兒啄食榕樹上的種子,發現鳥兒倒是時常在榕樹枝條間雀躍、駐足,但從未啄食過一粒種子。
珠圓玉潤飽滿膨脹的種子到了成熟的末期就變成紫紅色。年年暮春時節,她們都象泣血的淚珠一樣滴落,悄無聲息地消融,最後不知所終。
她們僅短暫地美麗蓬勃幾天時間,只是裝點了一下春天。[1]
作者簡介
楊明南,男,漢族,曾就職於廣西河池化工企業和河池市總工會,作品見《中國化工報》《中國攝影報》《廣西日報》《西南文學》《廣西工人報》《河池日報》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