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街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民街街道,隸屬於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地處西寧城區西南隅,東至南大街與倉門街相依,南至解放渠與南灘街道為鄰,西至西關橋東與城西區西關街隔河相望,北至西大街與禮讓街街道接壤,2011年,區域面積1.4平方千米,轄區總人口17492人。
清光緒八年(1882年),境域街東南角有一口水井,原主姓宗,後典給趙家,得名趙家井街。民國十五年(1926年),西寧縣府遷至此街,更改為縣門街。1963年,改為人民街、南大街2個辦事處。1964年,將人民街、南大街2個辦事處合併。1980年,成立人民街街道。截至2019年10月,人民街街道下轄南關街社區和水井巷社區。
2011年,人民街街道招商引資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財稅收入488.7萬元。 [1]
中文名: 人民街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
地理位置: 西寧城區西南隅
面 積: 1.4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
政府駐地: 南關街社區
電話區號: 0710
郵政區碼: 810000
車牌代碼: 青A
人 口: 17492人(2011年)
歷史沿革
清光緒八年(1882年),境域街東南角有一口水井,原主姓宗,後典給趙家,得名趙家井街。
民國十五年(1926年),西寧縣府遷至此街,更改為縣門街。
1950年,改為人民街。
1954年,在轄區內設民主街、人民街、南大街政府。
1956年,成立人民街辦事處。
1958年,建立南大街躍進公社。
1960年,改為人民街分社。
1962年,成立人民街躍進公社。
1963年,改為人民街、南大街2個辦事處。
1964年,將人民街、南大街2個辦事處合併。
1980年,成立人民街街道。
2000年,將原辦事處10個居(家)委會調整劃分為人民街、水井巷、南關街、民主街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4年,將小社區化為大社區,將4個社區劃分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即南關街社區居民委員會、水井巷社區居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人民街街道轄上人民街、下人民街、南關街、南關西、水井巷、西關街、西寧市委市政府大院、人民街3號院、省汽車一廠、民主街10個社區,151個居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人民街街道下轄南關街社區和水井巷社區。
地理環境
人民街街道,地處西寧城區西南隅,東至南大街與倉門街相依,南至解放渠與南灘街道為鄰,西至西關橋東與城西區西關街隔河相望,北至西大街與禮讓街街道接壤,區域面積1.4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人民街街道總人口18856人。
2011年末,人民街街道轄區總人口17492人;有漢、回、土、藏、蒙古、撒拉等1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9%。
經濟
2011年,人民街街道招商引資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
2011年,人民街街道財稅收入488.7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末,人民街街道參加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翰墨夏都」社區書法、美術、攝影展;參加西寧市舉辦的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炫舞社區」文化演出,獲生活得西寧市優秀文化社區稱號。
社會保障
2011年,人民街街道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0戶,人數571人,發放保障金7.86萬元;殘疾人員全部納入低保,23人享受「陽光家園」救助;貧困大學生資助6人;2011年,社區服務中心1個,殘疾人康復站1個;安置各類失業人員就業442人。
交通
人民街街道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轄區街巷道路有西大街、南大街、人民街、北斗宮街、民主街、西關街、水井巷等。
歷史文化
地方美食
狗澆尿是當地農村較流行的一種油餅;用青油煎的一種薄餅,有隻加一點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擀開擀薄。在燒燙的烙饃鍋中倒上青油,待青油燒熟,將餅放進鍋里,再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顏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青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
蜂爾裡脊裡脊肉剁碎,加鹽、薑末、花椒少許,調製成丸子,用蛋清塗抹在丸子上,文火炸熟,澆上味精、糖、醋等配好的芡汁,出鍋時淋幾滴香油。此菜既有肉又不膩,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