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才能新生(龔保彥)
![]() |
《人如何才能新生》是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目錄
[隱藏]作品欣賞
人如何才能新生
納丁·戈迪默,這位被原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稱為「南非的良心」的女作家,在半個多世紀寫作生涯中,大都以「南非白人種族隔離制度給黑人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為主題,創作出版大量在全世界有着廣泛而深遠影響的偉大作品。而她於2005年82歲高齡時創作出版的長篇小說《新生》,則一改往日創作主題,將筆觸直接伸進南非普通家庭,探討疾病和婚外情給家庭帶來的變故。
阿德里安家共5口人,即:阿德里安、阿德里安的妻子琳賽、阿德里安的兒子保羅、保羅的妻子貝妮,以及保羅年幼的兒子。保羅35歲那年患了甲狀腺癌,在醫院做完腫瘤切除手術後,為殺死體內殘留的癌細胞,大量服用液態碘化物。服用過這種藥物後,任何一個與其接觸的人都可能遭到輻射。因此人們都躲避着他。最後還是父母冒着風險,毅然將他從醫院接回家,安置在老宅隔離治療。一人獨處之時,他反思了自己這些年來的人生,作為一名生態學家,他一直在盡力做着保護生態的事,可他在一家廣告公司任高管的妻子貝妮,為了經濟利益,卻在為那些大肆砍伐森林、破壞生態的客戶作宣傳廣告。保羅的父親阿德里安年輕時酷愛考古,但為了一家人生計,不得不放棄愛好,進入一家農用設備公司經商。令阿德里安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家民權機構任律師的妻子琳賽中年紅杏出牆,4年婚外情給阿德里安帶來極大傷害。阿德里安退休後和琳賽去墨西哥考古途中,愛上比自己小30歲的導遊——挪威姑娘希爾德,和她去了挪威,後因心力衰竭猝死他鄉。而因處理一樁政府官員腐敗案提前從墨西哥返回南非的琳賽知道此事後,只好收養一個艾滋病毒測試呈陽性的黑人小女孩克拉拉,朝夕與她為伴,了此殘生。
保羅的新生,象徵着一個去除了癌變的年輕生命,在親情關愛呵護下有着強大生命力。而他妻子貝妮的見利忘義,則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即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己之私利,公然置他人和社會公利於不顧。阿德里安風燭殘年之際愛上年輕姑娘希爾德,一個原因可能是出於他對她的真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出於他對當年琳賽紅杏出牆背叛自己的報復。當然,儘管這一切小說從始至終沒做詳細說明,但讀者不難從阿德里安痛苦的內心深處真切感受到,也不難從阿德里安曲折生活經歷中推測出來。而琳賽老來孤身孑影,獨守空房,不但是她中年所作所為的必然結果,也是她對自己出軌行為付出的代價。她收養患病女孩克拉拉,日日精心照顧她生活起居,將一腔慈母般的愛給予這個孤苦無依的女孩,則是她靈魂和肉體的自贖。作者雖然對她悲劇性人生充滿同情。但有道是,人生規律不可違。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今天都是昨天的延續,誰也不可能完全擺脫自己的過去而活着。所以琳賽只能默默吞咽自己中年釀成的那杯苦酒。
生命需要真愛,婚姻需要貞潔。只有這樣,一個家庭中每個成員才能平安幸福,夫妻之間才會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攜以老。保羅之所以能走出厄運獲得新生,完全得益於父母和妻子給予的真愛,而阿德里安和琳賽老來分道揚鑣,一個客死異鄉,一個晚景淒涼,主要歸因於他們婚姻中曾有過的裂痕。
在敘事形式上,本書有所創新,開篇就寫到年僅35歲的保羅不幸被醫院診斷出患了癌症,需及時動手術,不但使全家措手不及,還給整個家庭籠罩上一層悲涼氣氛。然後就採用意識流手法,依據保羅手術後隔離化療期間10多天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內心獨白,將家中每個成員的前世今生,生活軌跡,及以後的所作所為,全部交代出來。並把不同時空下發生的各種事很巧妙、精當地編排糅合在一起,今昔交匯,虛實相間,整部作品仿佛一個「色、香、味」俱佳的大拼盤。
戈迪默是南非國寶級女作家,也是全世界公認的當今世界十大作家之一。她對現實、人生及政治有着極為敏銳的洞察力,敢於用文學作品揭示社會矛盾,曾為廢除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爭取黑人翻身解放和當家作主奮鬥了幾十年。她的作品思想深刻,現實批判力強,一九九一年因作品「以直截了當的方式描述了在環境十分複雜的情況下個人和社會的關係」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戈迪默寫作手法有節制而不帶感情色彩,技巧變化多端,遣詞造句不拘一格,文字精美凝練,文風揮灑不羈,極具史詩氣派。這部長篇小說新作《新生》就很好地體現了她這一風格。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