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亳州謝到任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亳州謝到任表》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二十七·表十三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伏奉敕命,就差權知亳州軍州事,已於今月十六日到任上訖。比從閩粵,中易句章。益起堅城,以強表海之勢;閎開列館,以待來廷之賓。皆承規畫之餘,方始經營之緒。程上省費,俾無靡敝之材;計力與庸,俾無發召之役。以至屬材能而董事,分什伍以庀徒。已略具於科條,可粗施於士吏。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勞;法有避親,遽蒙於易地。竊陪京之寵寄,申將母之微情。輒冒恩榮,何堪報稱。〈中謝。〉臣竊觀前籍所載,千載以來,大道郁而未彰,莫承於古;王者疏而不作,無甚茲時。在理可推,久衰必復。去五代八姓浸微之弊,肇自宋興;承一祖四宗丕顯之謨,實在陛下。蓋由體粹精之睿質,執剛健之純誠。運獨斷之明,則天清水止;昭不殺之武,則雷厲風行。故能並起百工,越熙庶績。追二帝三代之甚盛,行兩漢有唐之所難。使天地人神,莫不順序;雨寒燠,罔或違時。厥戴德者,田耕井飲之倫,蓋游泳於遐邇之內;其蒙澤者,蟄潛嫗伏之類,無賣血於胎卵之中。寶鼎靈芝,聲流於樂府;來嘉穀,實刃於太倉。至於武庫斂藏之兵,羽林閱習之伎,匠盡其巧,而工妙擅於一時;士盡其材,而精銳軼於近代。威靈所覆,夷貉允懷。是以扶桑戴斗之區,度索尋ㄅ之國,來於四海之外,曾無一歲之虛。蓋令不待期,而萬里奔走;治非有跡,而九域阜安。可謂不世之宏休,難名之盛烈。

  夫應之福者既極其厚,則報其貺者必盡其隆。方當秩盛禮大樂之文,薦諸清廟;采增封廣禪之義,類於名山。於以較著日新拔出之顯庸,闡布天錫永昌之大業。臣性姿固塞,人品眇微,獨於輩流,素嗜文學。如得鏤諸金玉,述陛下赫赫之功;播在管弦,紀陛下巍巍之德,措之六藝而無愧,告諸百世而無疑。庶幾不後古人,可以昭示來者。存於肺腑,積有歲時。然臣籍雖預於內朝,身屢更於外服,已零於齒髮,久轉走於東南,曾未得廁望塵於清蹕之間,參第頌於從官之後。惟堅悃忄,欲效毫分。今者獲便養於親闈,預分憂於輔郡。上體焦勞之意,敢忘夙夜之勤?宣化承流,方盡駑駘之力;望雲就日,但傾葵藿之心。注仰冕旒,臣無任〈云云〉。

曾鞏集

《曾鞏集(套裝上下冊)》以《元豐類稿》為主,收錄了現存曾鞏的全部詩文,計詩410首,文752篇,是目前收錄曾鞏詩文最為完備的本子。《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是"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之一種。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散文創作上,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見稱,講究章法的嚴謹和布局的分明,敘事、議論委曲周詳,節奏舒緩平和,用詞樸素有分量,思致清晰,獨具風格。《曾鞏集(套裝上下冊)》據清代顧松齡刻本為底本,以元代丁思敬刻本為主要校本,較為全面詳盡。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視頻

亳州謝到任表 相關視頻

南豐先生-曾鞏 第四集《千秋一榜》
南豐先生-曾鞏 第一集 《秋雨名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