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京師老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京師老吏》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五。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原文

京師盛時,諸司老吏,類多識事體,習典故。翰苑有孔目吏,每學士制草出,必據案細讀,疑誤輒告。劉嗣明嘗作《皇子剃胎髮文》,用「克長克君」之語,吏持以請,嗣明曰:「此言堪為長堪為君,真善頌也。」吏拱手曰:「內中讀文書不如是,最以語忌為嫌,既克長又克君,殆不可用也。嗣明悚然亟易之。靖康歲都城受圍,禦敵器甲枻弊。或言太常寺有舊祭服數十,閒無所用,可以藉甲。少卿劉珏即具稿欲獻於朝,以付書史。史作字楷而敏,平常無錯誤,珏將上馬,立俟之,既至,而結銜脫兩字。趣使更寫,至於三,其誤如初。珏怒責之,逡巡謝曰:「非敢誤也,某小人竊妄有管見,在《禮》,『祭服敝則焚之』。今國家迫急,誠不宜以常日論,然容台之職,唯當秉禮。少卿固體國,不若俟朝廷來索則納之,賢於先自背禮而有獻也。」珏愧嘆而止,後每為人言,嘉賞其意。今之胥徒,雖公府右職,省寺掌故,但能鼓扇狷浮,顧球謝為業,簿書期會之間,乃漫不之曉,求如彼二人,豈可得哉!

譯文

原來京都全盛之時,中央機關各署的老官吏,大多能夠識得事體,熟習共制丸掌效,當時有個孔目的官吏,每當學士們代擬的制書的草稿寫出來,一定伏案仔細研究,有疑誤之處就告訴當事者。劉嗣明曾作過一篇《皇子剃胎髮文》 ,用了克長克君的話,孔目吏拿着稿子來請教此話怎講,嗣明曰:「這句話是說能做長能做君的意思,完全是好的頌辭。」孔目吏拱手致謝,說:「大內裡面讀文書不象這樣,最憎恨觸犯語言,忌諱,克冠同音,很可能被理解成既翹長又姐君,這句話不能用。」嗣明驚然恐懼,趕快換成了其他的話。靖康那一年都城被敵人包圍,禦敵器甲都破敝了。有人說太常寺存有舊的祭服數十套,聽說沒有什麼用處了,可以用來襯墊鎧甲。太常少卿劉珏就起草奏章想着把它們獻給朝廷,把奏章的直稿交給掌管文書的吏員抄寫。那位吏員寫字工筆楷書,速度又快,平常未曾出錯,劉珏就要上馬,站着等奏查,送來之後一看,卻在簽署明官銜方掉了兩個字,催促他趕快重寫,一直寫了三回,其錯如故。劉珏發了脾氣斥責他,書吏遲疑不決地謝罪道:「本來不敢寫錯,但因小人我內心裡有點拘虛之見,根據《禮記》記載,『祭服壞了就把它燒掉』。現在國家處於危急之中,實在不應該以平常時候的老規距辦事,可是禮部宮員的職分所關,應當按禮制行事。少卿這樣做固然是體諒國家的困難,不如等朝廷來索要再交上去,那樣要比自己首先違背禮制去進獻的好。」劉珏感到惜愧、慨嘆再三,中止了這件事。後來經常同人談起,嘉許讚賞那位書吏的一片苦心,現在的辦事人員,即便是在公卿府中擔任高級職位的吏員,了解中央各部機關的掌故,也只能是用來扇動虛浮不實的風氣,追求呷人的錢財謝禮,以之為業;至於處理文書、辦理公務,竟然全然不懂,再找象二述那兩個人,哪能找得到呢!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京師老吏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

  1. 困學紀聞,古詩文網
  2. 洪邁—南宋著名文學家,搜狐,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