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非常運勢網的圖片

亢(拼音:kàng、gāng、há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和商代金文。 亢的基本義是頸項,也指頸的前部,引申指咽喉,讀gāng(又讀háng)。由咽喉引申為要害。脖頸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較高,故又引申為高,讀kàng,又高引申為抽象意義,表示高傲。還虛化作副詞,表示極、很等意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亢

拼音; kàng,gāng、háng

部首; 亠

五筆; YMB(86);YWB(98)

倉頡; YHN

鄭碼; SQD

字級; 一級(0162)

注音字母; ㄎㄤˋ,ㄍㄤ、ㄏㄤˊ

平水韻部; 去聲二十三漾,下平七陽

筆畫數; 2+2

異體字; ࠕ�、જ�

造字法; 指事字(存疑)

結構; 獨體字,上下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4EA2

四角碼; 0021₇

文字源流

"亢"字構型不詳,因依據文字之不同,因而各說其義,即使根據同一文字亦會有不同之理解。許慎《說文解字》認為,亢是人頸的前部,是個象形字,它的上部是"大"字省掉了"人"只留下"亠",實指"人","幾"的形狀像頸動脈的樣子。讀音為gāng。但是許慎的依據是篆文。"亢"甲骨文作圖1,看上去更像一個雙腿被刑具束縛的人。

文字學家林義光先生指出,這個字像人形,中間那一筆短橫表示"吭",即咽喉,是指事字。竇文宇、竇勇認為,甲骨文"亢"是"大"字加指事符號構成,"大"字是人四肢活動的示意圖,指事符號加在雙腿上,表示兩腿特別能走,由此產生亢進、高傲之含義。文字學家康殷認為此字像人兩腿之間加着桎(古代撐在兩腳之間的刑具),當是"桎"的初文。

西周金文字形與甲骨文大致相同;後橫畫上移,將人的下半身作"幾"字形,故《說文》解作像頸脈形;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