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亞洲大趨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亞洲大趨勢》,副標題: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未來,別 名How Asia Works,作 者喬·史塔威爾,類 別行政管理,譯 者蔣宗強,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05月,頁 數338 頁,定 價68 元,開 本32 開,裝 幀精裝,ISBN978-7-5086-4478-3。

中信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出版圖書[1]超過12,000種,基本實現了大眾出版領域的全覆蓋。《誰動了我的奶酪》《從優秀到卓越》《激盪三十年》《黑天鵝》《人類簡史》《這裡是中國[2]》等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創造了「從零到一」「灰犀牛」等引領性概念和話題,對推動中國商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國家的許多人開始相信,東亞經濟將會迸發奇蹟。日本會主導世界經濟,中國也將緊隨日本。亞洲國家開始被冠以「虎龍」之名,不僅這些亞洲國家被視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神話,同時整個東亞也被視為一個文化和經濟共通的統一體,且這個統一體的上升勢頭不可阻擋。

作為在東亞地區做過20年報道的資深記者,作者深入研究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情況。他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展示了發生在亞洲這片土地上的真實情況,揭穿了西方世界對東亞的迷思和誤解,同時他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國家的經濟實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極速爆發,而令一些國家則漸失活力。作者深度分析了以下三方面:土地政策、製造業和金融業。土地改革對亞洲經濟體的成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土地改革啟動了亞洲經濟的發展步伐,解放了一大批勞動力,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資本。他認為,只有製造業和其他工業領域的發展是不夠的,國家需要「出口指導原則」,政府需要以此向企業施壓,促使它們實現生產經營的國際化。在金融領域,有效的管理能夠促進並支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作者指出,中國重工業領域的大型企業已經逐漸與國際標準接軌,但消費品行業仍有差距。鑑於中國的人口結構趨於惡化,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作者喬·史塔威爾,《中國經濟季刊》的創辦人、《經濟學人》知名撰稿人。本書獲《經濟學人》2013年最佳圖書。[1]

《亞洲大趨勢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未來》是2014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同時,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模式也是本書討論的重點。

參考文獻

  1. 圖書的演變歷史資料,學習啦,2017-06-07
  2. 《這裡是中國》——每一寸都是摯愛!,中國青少年廣播影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