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脈綠絨蒿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脈綠絨蒿花,中藥名。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五脈綠絨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 Regel的花。植物五脈綠絨蒿,分布於我國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清熱之功效。主治肝炎,膽囊炎,肺炎,肺結核,胃潰瘍。

  • 中文學名:五脈綠絨蒿花
  • 別   稱:歐擺完保(藏名)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罌粟目
  • 科:罌粟科
  • 屬:綠絨蒿屬
  • 種:五脈綠絨蒿
  • 分布區域:我國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6-8月
  • 用   量: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 貯   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體被金黃色硬毛,有黃色的液汁。葉基生,呈蓮座狀,狹倒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5-3厘米。花莖單一,直立,高20-40厘米;花淺藍色或紫色,單生於花莖頂端;萼片2;花瓣4;雄蕊多數;子房有心皮4至多個,有胚珠多數,柱頭成一球狀體。蒴果直立,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2.5厘米,近頂部開裂,長1.5-2.5厘米;種子多數,黑褐色。[1]

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草地。

相關論述

《青藏高原藥物圖鑑》:「微甘辛,寒。」「清熱。治肝炎,膽囊炎,肺炎,肺結核,胃潰瘍。」

附註

同科植物總序綠絨蒿M.horridula的花,亦可治傳染性肝炎。0.9-1.5g,開水沖服。同科植物紅花綠絨蒿M. puniceae的花莖及果實,苦、澀、微溫,歸肝、腎經。《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記載:可治肝硬化。1.5-3g,水煎服。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微甘、辛,性寒。

歸經

入肝、肺經。

功效

清熱。

主治

肝炎,膽囊炎,肺炎,肺結核,胃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研末。

炮製

採集加工:6-8月採花,晾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