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倍子養生保健作用與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倍子養生保健作用與方法

【形態採制】

五倍子為五倍子蚜蟲在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葉上寄生所形成的蟲癭。鹽膚木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全株被淡黃色至銹包柔毛。

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達45厘米,通常具小葉3~6對,葉軸明顯具翅,小葉無柄,卵形至長圓形,長6~12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脈上常有柔毛,下面被白粉或銹色柔毛。

花夏季開放,雌雄同株,排成頂生圓錐花序。雄花序長30~40厘米,雄花萼裂片5,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外面被毛;花瓣白色,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5,花蕊外伸,子房不育;

雌花序略短於,雄花序,具披針形苞片,雌花萼裂片長約0.6毫米,花瓣5,白色,卵形,長約1.5毫米,子房無柄,被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扁圓形,長3~4毫米,被柔毛和腺毛。成熟時被白霜。

秋季採收未開裂的蟲癭。採收後將蟲癭直接曬乾,但通常是將蟲癭置沸水中略煮至表面變灰色、半透明時,取出曬乾或烘乾。生于山坡、溪邊和路旁等灌木叢中或疏林中。我國南北均有分布,東南亞和日本亦有。

【養生保健作用】

五倍子味酸,性寒,歸肺經、腎經、大腸經斂肺降氣,收汗生津,澀腸止瀉,固精止血。解毒,用於治療脫肛、便血、久痢、崩漏滑精、子宮脫垂。功在五止:止血、止痢、止咳、止脫、止汗。

【養生配方推薦】

(1)五倍子為細末,每晚睡前取5~10克水調糊,塗於肚臍,用膠布固定。用於治療結核盜汗、小兒夜啼。

(2)五倍子研細末內服,每服3~6克。用於治療便血、尿血、鼻出血、孕婦陰道出血,外敷止各種出血。

(3)五倍子、大黃、黃柏等份為細末,水調糊,塗於患處。每日3~4次。用於治療一切熱疔腫毒。

(4)用五倍子末加白礬一小塊。同煎熏洗。用於治療脫肛或產後脫腸。

【保健注意】

(1)口服研末0.5~6克,外用適量。

(2)外感風寒或肺有實熱咳嗽、積滯未清之瀉痢者忌用。 [1]

【功效作用】

1、五倍子治癤腫瘡痛:五倍子30克搗細末,醋調敷患處,每日3次,或用五倍子加黃柏、訶子、青果、明礬,水煎洗患處,每日1劑洗3次,連用5天。

2、五倍子治中藥毒,消酒毒。《日華子本草》

3、五倍子療齒宣疳NI,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瘡,瘙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開寶本草》

4、五倍子治聘耳:五倍子,先以綿拈干,置末半字許入耳中。(《苦濟方》)

5、五倍子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鮮綿灰等分,米飲服10克。(《綱目》)

6、五倍子治陰囊濕瘡,出水不瘥:五倍子、臘茶各五錢,膩粉少許。研末,先以蔥椒湯洗過,香油調搽。(《聖惠方》)

7、五倍子煎湯洗眼目,消赤目止疼,專為收斂之劑。《本草蒙筌》

8、五倍子治走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檗等分。為末,以鹽湯漱淨,摻之。(《痘疹便覽》)

9、五倍子治臍部濕疹、潰瘍、陰囊濕疹滲出糜爛、急性濕疹水皰:取五倍子、黃柏各等份研末外敷或用香油調敷。

10、五倍子治腳癬腳氣、足趾縫濕爛:五倍子研末洗腳後撒於患處,或用五倍子20克,枯礬10克,研末調勻加50%醋酸100毫升調勻,洗腳擦乾後塗藥液於患處,每晚1次。

11、治一切腫毒:五倍子、大黃、黃柏各50克。銼,共搗羅為散,新汲水調如糊,日三、五度,塗敷患處。(《聖濟總錄》五倍子散)

12、五倍子用於火傷及燙傷。《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

13、五倍子生津液。《本草圖經》

14、五倍子治頭瘡熱瘡,風濕諸毒: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摻之,膿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調塗。(《衛生易簡方》)

15、五倍子配伍五味子:五倍子斂肺降火、斂汗止汗、固精澀腸;五味子斂肺益腎、斂汗止汗、生津止渴.二藥伍用 共奏斂肺止咳、止瀉固脫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腎兩虛之久咳、氣喘、自汗、盜汗;脾腎兩虛之久瀉久痢;腎虛不攝之遺精滑泄、帶下、崩漏等症。

16、五倍子善收頑痰,解諸熱病。《本草衍義補遺》

17、五倍子治腸虛泄痢,熟湯服。《本草拾遺》

18、五倍子治咽中懸癰,舌腫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蠶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搗和丸,彈子大,噙咽,其癰啟破。(《朱氏集驗醫方》)

19、五倍子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縛定。(《綱目》)

20、五倍子治腸炎經久不愈:五倍子醋炒,研成細末,每次服3克,米湯送服,日服2次。也可外敷治療因受驚、飲食不調引起的嬰幼兒輕型腹瀉或遷延性腹瀉,方法是:五倍子2份(炒黃),乾薑2份,吳茱萸、公丁香各1份,研細混勻,每次取10克左右,白酒調成糊狀,敷於患兒臍部,膠布固定,每日1次,連用2-3次。

21、五倍子治瘡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臘醋腳調塗四圍。(《綱目》)

22、五倍子治金瘡血不止:五倍子,生,為細散,干貼。(《聖濟總錄》五倍散)

23、五倍子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鹽梅搗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瀕湖集簡方》)

24、五倍子治自汗、盜汗:五倍子焙黃(也可按5:1加入硃砂)研細末,溫水調成糊狀,睡前敷於患兒臍中,外用膠布貼緊,不使漏氣,連用1周左右。

【食用方法】

1五倍子湯

處方:五倍子、朴消、桑寄生、蓮房、荊芥各30克。

主治:治痔瘡脫肛等。

用法:煎湯熏洗患處。

來源:《瘍科選粹》卷五

2五倍子膏

組成:五倍子。

主治:自汗,盜汗。

用法:上為末,津調。填臍中,縛定。

來源:《本草綱目》卷三十九引《集靈方》。

3五倍子膏

組成:五倍子末310g、黃柏末90g、輕粉60g。

用法:先將輕粉研細末,不見星為度,然後與五倍子末、黃柏末同研極和。另用凡士林約280g,麻油180ml,調成適當稠度的油膏。薄敷患處,每日1-2次。

功效:薄膚,止癢。

主治:慢性陰囊濕疹,神經性皮炎。

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4黃丹五倍子水

組成:黃丹12g、枯礬12g、明礬12g、五倍子15g、百部15g、雄黃6g、白芷6g、白鮮皮6g、硫黃6g、硃砂3g、輕粉3g、蛇床子9g、白附子9g、白鳳仙花9g、陳米醋1500ml。

製法:分別研末,將陳米醋放入鐵鍋中煮沸後,加入黃丹,用筷子攪勻,再下五倍子、百部、蛇床子、白附子、白芷、白鮮皮、白鳳仙花等細末,攪勻,然後徐徐入枯礬等其餘6味藥末,攪勻後,離火即得。

用法:使用前,先用西杉木,或杉木葉,或松木片,或松針,選其中1種置火上燒煙,以手掌烤熏之,然後取藥液10-20毫升擦手或泡手(泡後藥液留下再用),泡後不要用水洗,每日3次。

主治:一切癬瘡、鵝掌風、灰指甲等。

來源:《古今名方》引趙樂聞祖傳驗方。

5五倍子雄黃散

組成:五倍子90克、冰片20克、雄黃15克。

製法:上藥共研末備用。

用法: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溫陽生肌祛腐。適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6車前草五倍子散

組成:五倍子、車前草、輕粉、冰片。

製法:取五倍子大者,敲一小孔,用陰乾車前草揉碎填塞於五倍子內,用紙塞孔,濕紙包煨,片時許取出待冷;去紙,碾為細末,每3g加輕粉0.9g、冰片0.15g,共研極細末。

用法:洗患處後用此藥干搽痔上,即睡勿動,其腫痛即除。

功效:收斂止血。

主治:痔瘡腫痛,出血。

【用藥禁忌】

外感風寒或肺有實熱之咳嗽及積滯未清之瀉痢忌服五倍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