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事件分析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事件分析法

來自 免費文檔中心網 的圖片

事件分析法是一種實證 研究方法,最早運用於金融領域,藉助金融市場數據分析某一特定事件對該公司價值的影響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事件分析法 [1]

來源 《普通股分拆的特徵與程序》

作者 多利

性質 一種實證研究方法

特點 研究理論嚴謹、邏輯清晰、計算過程簡單等優點

應用領域 金融、企業併購績效評價、法律責任案件中損害賠償等領域

定義C

多利( Dolley) 於1933 發表的《普通股分拆的特徵與程序》一文拉開了事件分析法的研究序幕。事件分析法是一種實證研究方法,最早運用於金融領域,藉助金融市場數據分析某一特定事件對該公司價值的影響。由於事件分析法具有研究理論嚴謹、邏輯清晰、計算過程簡單等優點,已被學者運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來研究特定事件對組織行為的影響。

事件分析法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不同學者從本領域視角對其進行了闡述。段瑞強認為"事件研究"是根據某一事件發生前後的資料統計,採用特定技術測量該事件影響性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金融市場會有各種消息、政策、產品等事件的發生,這些事件的影響效應又會很快反映到資產價格上,因此"事件分析法"是金融市場研究中被廣泛應用的實證分析方法。何海江認為在一個充滿理性投資者的市場中,某一事件對經濟的影響可迅速由資產價格的變化反映出來,因此事件分析法是指通過短期內可觀測資產價格的變化來研究某一事件對經濟影響程度的方法。王斐波等人認為事件分析法主要是分析某事件對於時間序列是否有衝擊作用,其有效性基於這樣一個事實: 在假設市場理性的前提下,一個事件( 如新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 的影響會立即體現為市場的相關指標變動,因此可用一個相對短時期的市場的相關指標變動來分析和衡量該事件的影響。總體而言,事件分析法的關鍵點在於探討所關注事件在某個時段產生的影響效果,不同的領域在方法處理上也各不相同。

步驟

用事件分析法來研究某事件的發生對組織價值的影響以及影響程度,通常需計算超常收益,因此其基礎性步驟是設計和選擇計算正常收益的模型。一個完整的事件分析法包括以下七個步驟:

( 1) 事件定義( Event Definition) 。包括定義所關注的事件及事件窗口的長度,這也是事件分析法最為核心和關鍵的步驟。一個完整的事件窗口包括估計窗口、事件窗口和事後窗口。與以往的相關分析不同,事件分析法考慮到可能存在事件提前泄露的情形,因此選擇事件窗口時通常也包括事件發生前的一段時間,這個窗口稱為估計窗口。同理,考慮到事件發生後帶來的滯後效應,我們也在事件發生之後一段時間內構建事後窗口。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剔除正常收益模型的參數估計值受相關事件的影響,需保證估計窗口、事件窗口和事後窗口不重疊。

( 2) 選樣標準( Selecting Criteria) 。在定義事件之後,必須決定樣本選取標準。具體而言,就是選取與該事件有關的一個樣本,用於分析該事件對所要研究問題的影響。

( 3 ) 計算正常收益與超常收益( Calculating Normal and Abnormal Returns) 。為了評價某事件的發生對公司價值的影響,需要計算正常收益和超常收益。事件分析法一般通過考察某事件公告前後這段時期( 即"事件窗口") 內股東的超常收益率來衡量事件的發生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正常收益是指如果事件不發生的話預計可以得到的收益,超常收益是事件窗口時期的正常收益與非正常收益之差。

正常收益的測量模型可分為統計學方法和經濟學方法,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在於: 統計學方法( 包括常數均值收益模型、市場模型等) 採用的是對資產收益的統計假設,其不依賴於任何經濟學原理; 而經濟學方法則完全依賴於對投資者行為的假設,而不是統計假設。然而經濟學模型的潛在優勢並非其缺少統計假設,而是它可能使我們利用經濟學常識,更為精確地測量正常收益。

( 4 ) 參數估計( Estimation Procedure ) 。即使用"估計窗口"的數據來估計正常收益模型的參數值。其通常做法是通過事件窗口的前一期( 估計窗口) 的樣本數據來進行估計。通常來說,事件窗口本身並不包括在估計窗口之中,以避免事件本身對正常收益參數估計值的影響。

( 5) 檢驗程序( Testing Procedure) 。設計和選擇用於檢驗超常收益的程序,即設計原假設及備用假設,並根據樣本量大小及總體標準差是否已知等選擇合適的檢驗統計量。

( 6 ) 實證結果的輸出( EmpiricalResults) 。由檢驗程序得出實證結果並提供相關結論。

( 7 ) 解釋與結論( Interpretation andConclusions) 。對實證結果進行合理的解釋。如果實證結果與預期相符,則該實證結果能為事件的影響機理與作用機制等提供實證方面的支持; 如果檢驗結果與預期相悖,則需要對模型和數據中的不足部分進行分析及說明,根據需要甚至可提出新的理論解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