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乾坤灣遊記(秦建榮)

乾坤灣遊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乾坤灣遊記》中國當代作家寇玉苹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乾坤灣遊記

2019年5月2日,我們乘車從延安出發,一路呼嘯着奔向乾坤灣。

途中,車如長龍,過去的雄關漫道都被寬闊的柏油馬路所代替。汽車順着山根繞來繞去,繞得我暈頭轉向,太陽一會兒從前面的山埡里冒出來,一會兒又繞到了車的後面。終於開始爬山了,山叫會峰山,是那麼高那麼陡,汽車爬着爬着就呼哧呼哧地喘了粗氣。從盤山道上向上一看,山頂像是要挨着天了,一朵雲在半山上飄,如悠哉游哉的神仙,可上到山頂一看,天還是那麼高。

會峰山的山脈連綿不絕,我們順着山樑走,境界就格外的開闊。近處,山樑與山樑之間溝壑縱橫;遠眺,山樑就不是山樑而像一波一波凝固了的海浪,從腳下直推到天邊,真是天蒼蒼野茫茫啊!我這才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並不是山地而是黃土高原。上中學時老師講過,最早黃土高原是一趟的平地,後來經過雨水的沖刷,一些泥沙被沖走了,才變成了這皺皺褶褶的形狀,再後來就變成一座一座的丘陵和山地了。我感嘆歲月,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讓小的事物變大,也能把大的事物切割,它,能改變一切!

兩個小時之後我們到了乾坤灣。乾坤灣的突然出現讓我為之一驚,就像是漫漫長夜裡突然出現了一道閃電。陝西延川縣的聖覽山是那麼高,到這裡突然沉入谷底,山西永和縣的樓山是那麼巍峨,到這裡就忽然向下傾斜,聖覽山之陰和樓山之陽的余脈經過黃河這麼彎來繞去繞去彎來地一挽,竟形成一個巨大的奇蹟,宛如「八卦」之狀,故名曰「乾坤灣」。相傳遠古時,太昊伏羲氏在這裡「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理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從聖覽山的乾坤亭向下望,山之高谷之深水之闊象之大,給人一種宏闊渾圓的氣勢,讓人想到開闢鴻蒙陰陽分割的情景。若果說大山和黃河是天設地造的,那麼乾坤灣就是黃河的傑作。從上游看,黃河自黃土高原奔騰而下,氣吞萬里如虎,流到這裡的時候被樓山的余脈迎頭一攔,這頭勇猛的巨龍不得不調頭向南,沒走多遠又被聖覽山的余脈當頭一撞,再次調頭向北。而下面兩山相抵,巨龍被迫平靜下來,河面便空前地宏闊。

俗話說得好,不到黃河不甘心。既然看到了黃河,就想走進黃河,投入母親的懷抱。於是我們沿着砭道徐徐而下。路是剛開的山路,顛簸得厲害,但再難走的路也擋不住我們走向黃河的決心,就像狹窄的山谷擋不住黃河奔向渤海一樣。

我們是在乾坤灣的下游溯流而上的。開船的師傅是個地道的陝北人,姓馮,五十多歲,面色黧黑,頭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扎着紅腰帶,腰帶上吊着的荷包一甩一甩。他很健談,從談話中我們才知道他還是個民間藝人。船行到河心時,我們請他唱一首民歌,他張口就來: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隻船哎?

幾十幾隻船上,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那艄公嗬呦來把船搬?

他唱的是《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聲音渾厚而滄桑,讓人想起了遠古的荒涼,想到了黃河泛濫的災難,想到黃河縴夫拉船的艱辛。忽然,一艘大船破流而下,排開巨大的波浪,把我們的小船推遠、拉近,迅速地掀上浪尖,又猛然地跌下波谷,大大小小的水花濺了我們一身一臉,妻子嚇得面色煞黃,侄兒趕緊上前扶住了她,掌舵的馮師傅也趕緊調轉船頭避開了大船。

轉過「u」字形的大灣,河流開始變窄,水流湍急,巨大的水聲振聾發聵,對面說話也要喊着,否則根本聽不見。船又開始顛簸,這回不是慢鏡頭的搖晃,而是急速地閃回,頻率之大猶如篩糠,篩得我的骨頭都要散架了。向後看是一瀉千里飛珠濺玉的湍流,向前看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洪水。古人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從乾坤灣的頂端往上看,真是說絕了。我是漂流過許多大江大河的,卻從來沒體驗過這般的刺激和驚險。當船底擦着水底的巨石發出「哐哐哐哐」的撞擊聲的時候,我還真有些害怕,趕緊穿上了放在身邊的救生衣。馮師傅倒一臉的坦然,沉穩地坐在船頭唱起了《紅高粱》的插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他真是個老舵手,在大濤大浪中行船竟然能處變不驚安之若素,把一首歌也唱得心花怒放五彩斑斕。

在定情島的上游,我們爭先恐後地跳下了船。

定情島不是從河心站起來的小山丘,而是由許多沙石堆積而成的,呈葫蘆狀,是乾坤灣的一個最佳去處,上面是發大水時衝擊下來的幾間房那麼大的一大片赭紅色的石頭,石頭間長着楊樹、柳樹、榆樹等喬木,像一個個巨人一樣聳在河心。下面是更大面積的碎石和沙土,有人家、商店、棗園、魚塘、鱉池等。最下面是一個七八米高的巨石,正面寫着「定情島」三個字,南面寫着「陝西界」,北面寫着「山西界」,背面則是情人島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期,黃河怒發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水,兩岸人都被淹沒,唯有伏羲和女媧兄妹倆騎着寶葫蘆漂到這個島上才得以生存。他們在島上架石為屋捕魚種糧,久而久之便產生了愛情。可兄妹成親是傷天理害有損人倫的,上帝怪罪下來可就慘了。怎麼辦呢?一個風清月白的夜晚,他們賭着膽子把自己的心思告訴了上帝。上帝本不想應允,但見大水之後地上無人一片荒涼,便指着身邊的石磨說:你們各抱一扇石磨到聖覽山和樓山的山頂上,再把磨扇從山頂上滾下來,若兩個磨扇合在一起你們才能成親,否則是不允許的。伏羲和女媧受盡千辛萬苦把磨扇扛到山頂,同時從山頂上滾下來。也許是天意,兩個磨扇竟嚴絲合縫地彌合在了一起。於是他們就在島上成親繁衍後代。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就把這個島取名為定情島。

定情島把黃河水一分為二,兩邊的河水咋看是一樣的多,河道狹窄波濤洶湧,一浪趕着一浪。在河流的最狹處我曾揀起一塊薄石,企圖把它扔到對岸,自認為臂力不錯,可也才把石塊扔到河心。河水的南北是萬丈懸崖,十分陡峭,卻有河水沖刷的痕跡,一層一層的,讓人想到歲月如刀。在乾坤灣里,巨石是渺小的,猶如一粒沙子,人更是渺小的,塵埃一樣的微不足道,我們集體對着懸崖大吼了幾聲,聲音卻被濤聲消解,連對面的老鷹也沒有聽見,依然在梳理着它的羽毛

回家的時候突然起風了,風從黃河的上游吹來,夾帶着沙和塵土,使天地一片混沌,乾坤灣也更加蒼茫更加神秘。不遠處傳來了熟悉聲音,那是馮師傅在歌唱,歌聲渾厚蒼茫,如黃鐘大呂,忽高忽低,穿雲破霧,悠悠然飄向天際。[1]

作者簡介

秦建榮,陝西丹鳳縣人,當過農民、教師和行政幹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