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書香驢徒(符志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書香驢徒》中國當代作家符志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書香驢徒

昨日的雷雨,不僅讓田園的莊稼和叢林中的樹木顯得格外的綠,還讓天空更顯得格外的清新、潔淨和蔚藍。此時此刻,融身於這美的自然中,你才真正體味到徒步鄉野帶來的別樣情趣,但其間也不乏艱辛,這得感謝一路上,兵哥的開山刀,嘟嘟驢的清障。

驢徒路上,拾步田間,穿越叢林,一路歡聲笑語;驢徒路上,累了休憩於村落,或席地而坐;驢徒路上,一張張會心的笑容,那樣的情不自禁,自拍抓拍便成為了習慣……正如大山所說,我們的心情就像正午的陽光,在秀美的大自然中自由的揮灑,又像那鄉間的浮雲,輕快的翱翔。

的確,我們歡樂的笑容,給這本來寧靜的鄉村帶來了一絲騷動,也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機。大山作為召集者、領隊,他把此行定為「愛心書香徒」,一點都不為過。一路上,大家一行人,背着結伴同行113位群友捐助的,千餘元善款購買的圖書,那不是包袱,而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愛。大山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說的話,寫的文字,很具煽動性。大山說,也許是一種情感的驅使,也許是愛心天使的召喚。不知不覺間,我們來到了此行的第二站:鳳潭村。

鳳潭村,東英鎮美鰲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目前有140多戶700多口人。鳳潭村有始建於1909年的百年學堂,當時叫鳳潭學校,至今已有107年的歷史。鳳潭村,歷來尊師重教,自清末以來,這裡就已成為了一種傳統,為此群眾紛紛募捐,辦起了這所學校,這是當地的第一所學校。學校從創辦到解放初期,整個東英鎮有條件的孩子都來這上學,學校最「輝煌」的時候,曾有70多名學生在這裡就讀。

到達這裡,正當似火驕陽,鳳潭小學校園裡卻是田園般的恬靜,村裡的幹部、父老和師生們正安靜地坐在樹蔭底下,靜靜地等候着我們這幫姍姍來遲的客人,此刻,校園熱鬧了起來。

有朋自遠方來,還是徒步來的,師生們自然是不亦樂乎的。自然要相互絮叨一番,緊握着彼此的手,激動着……

村里,不少人都是鳳潭小學的畢業生。學校從解放後至今,已先後培養出110餘名大學生,特別是近些年,曾經上過鳳潭小學的本村學生,每年都有好幾個考上大學。近年來,由於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或在鎮上買地蓋房,一些學齡兒童也被父母帶到鎮上、縣城甚至海口讀書,留在村裡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

村長王壽能說,前年在村里上一、二年級的還有10多個,去年有9個,而今年秋季僅剩3個了。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做家長的思想工作,爭取讓正在鎮中心校上一年級的幾名學生,以後回鳳潭小學讀二年級。現在村里約有10個孩子在鎮上的幼兒園上學前班,明年爭取讓他們回村里上一年級。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走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母校——博郎小學。我的母校創建於1911年11月20日,比鳳潭小學晚兩年,至今也經歷百餘年。現為完全小學,有7個教學班(含學前班),全校師生一百二十來號人。一百多年來,母校包括聘請和解放後上級任命的校長共24位(2011年的統計數字),培養出來的學生數以萬計,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民國時期,有留法博士符迪才,有畢業於南京中央軍校炮科的符迪志等。據說符迪才是民國以來臨高的第一位博士,而符迪志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發明了準確度很高的大炮瞄準器。最近幾年,母校每年小考都有學生考上臨高中學,看來比鳳潭小學強多了。

大山說,大家拿出背包里捐贈物品,擺放齊整。哪怕此時的你再苦,再累,當你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和期待的目光,我想你的付出,你的勞累,也會被孩子們那種渴望和期待所驅散,取而代之的欣慰無比。贈書儀式結束,合影留念後,我們在王牧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小學對面的基督教堂。

坐在教堂里,宏偉的建築,莊重肅穆,王牧師關於上帝耶穌的講述,無不引人入勝靜坐聆聽,他虔誠的堅信,我們的愛心之旅,一定能給他們的百年老校帶來生機和不一樣的傳承。原來,他們都是基督教徒,難怪剛才在學堂舊址,房樑上沒有香案;原來,他們信奉耶穌,而不是孔夫子。

王牧師還向我們講述了基督教在臨高傳教的基本情況,並贈予我們《聖經》,願上帝保佑我們。我是土生土長的地道臨高人,雖然不皈依佛門也不信奉基督,但我還是欣然收下那本《聖經》,不為別的,只因結伴到此,邂逅上帝耶穌,也是緣份使然。

告別上帝耶穌,告別百年學堂,告別這裡的父老和師生,我們又整裝出發了,目標:高山嶺。 [1]

作者簡介

符志成,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臨高縣臨城鎮,出版有《心路凡塵》隨筆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