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書法賦(趙仁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書法賦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書法賦》中國當代作家趙仁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書法賦

北京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仁珪的《書法賦》 - 劉學新 -

妙哉,中國之文字;美哉,中國之書法。文字之妙,成就書法之美;書法之美,彰顯文字之妙。拉丁文重在拼讀,識其形即可讀其音;中國字緣於象形,辨其狀亦可通其奧。拉丁文長短參差,不論上下之對應;中國字方正齊整,有利彼此之映照。拉丁文行行迴環,排列字母之組合;中國字字字獨立,凝成生命之符號。故西文僅視文字為交流之工具,而中國獨尊書法為藝術之瑰寶。

書法之美根基於點畫之形。筆鋒各具姿態,線條舞動生靈。橫或如春雲舒空,或如秋波傳情;豎或如蒼松老乾,或如劍舞長鋒;點或如馬蹄飛動,或如墜石忽崩;撇或如夜空星墜,或如修竹臨風;折或如山迴路轉,或如澗水奔騰;捺或如將軍赴敵,或如母臂懷嬰。抑左揚右,上下均衡。中宮收緊,四延縱橫。潤如錦帶,燥若枯藤。筋脈相連,內藏鋒棱。挽臂攜手,信步閒庭。噫,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能。

若夫字字之間,若斷若連。望之若欹,神則不偏。大小相錯,奇正相間。偃仰頓挫,駿爽飛妍。虛實相應,雲霧繚繞群嶺;黑白跳躍,雁陣飛越晴天。時或旁逸斜出,時或收束遮攔。前有飛龍出水,後有餘波微瀾。上乍灑脫跳躑,下則堅礎安磐。相互蟬聯而下,一貫氣足神完。至若行行之間,更是氣象萬千。如路旁行樹,干分立而葉交攀;似雙峰並立,山相隔而中飄嵐。所謂行氣,所謂章法,血脈相通,洋洋大觀。靜如澄潭碧水,風平浪靜,月照花林,岸芷汀蘭;動如橫風斜雨,百瀑爭豗,咫尺萬里,滿紙雲煙。極盡縱橫捭闔之勢,又無不合法度自然

而書法之美又因時、因體、因人而變也。概而言之,甲骨簡古拙樸,鐘鼎凝重矜莊;小篆婉曲柔美,漢隸波磔飛揚;魏碑遒勁挺秀,唐楷大度堂皇。行書若穿林溪水,靈動而俊逸;草書如驚飈戾天,飛騰而開張。賢哲之書溫醇,俊傑之書陽剛;才子之書秀逸,畸士之書深藏。具而言之,王右軍高華典雅,如謝家子弟;《蘭亭序》秀韻瀟灑,千古墨皇。顏魯公雍容篤厚,似廟堂重器;《祭侄帖》沉鬱渾融,想其忠良。結構嚴謹、剛柔相濟有「顏筋柳骨」;流電激空、快意御風有「張顛素狂」。蘇東坡雄渾磅礴,狀如奔浪,滾滾而來,匯成浩瀚之長江;黃魯直長槍大戟,貌若截竹,筆筆頓挫,點染梅干之老蒼。更有嫵媚如趙松雪,輕鬆如董其昌;卓立如鄭板橋,狂怪如徐文長。恍兮惚兮,莫不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燦兮爛兮,如瑤池仙會,齊舞霓裳。後之觀者,如偷兒乞丐,乍窺金谷;荒村野老,忽至蘇杭。不知何以措手,只能瞠目結舌撫膺而徜徉。

然風格迥異,盡在尺素之間。所謂理一分殊,月印千潭。而其一者,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師造化者,識天象,覽河山;觀蛇斗,想龍蟠;察人物,品衣冠。以至聽嘉陵江水而知氣象之宏遠,觀劍器舞而知筆勢之波瀾。得心源者,脫形跡,得大觀;知韻味,忘言詮;虛澄懷,充內涵。未有不積學而能得其妙,從無不道古而可超名賢。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不由靈台,必乏神完。與天為徒,與古為徒,跡與心合,自成方圓。遂立景象於胸中,傳千祀於毫端。

喜古人書法之美,動我輩臨池之心。文房四寶助我雅興,歷代碑帖度我金針。古硯微凹,墨香繞陋室;柔毫落紙,月暈成淺深。鐘王顏柳爭為示範,蘇黃米蔡競作知音。初亦步亦趨,只知摹其點畫;故縮手縮腳,僅能狀其爪痕。誤書法之易學,嘆其道之精深。知書藝之欲成,需用功而終身。幾擱筆以長嘆,又展紙而重溫。嘗夜臥而畫被,默點畫而穿衾;時臨街而賞匾,引路人而側瞋。漸頹筆以成冢,覺皮毛之略存。積字紙以盈室,喜形跡之漸臻。然脫摹本而自寫,頓見肘而捉襟。雖口吻似略近,終東施而效顰。哀今我還是今我,古人仍是古人。復沉思而冥想,悟前賢之可欽:胸中納詩書萬卷,眼中增天下見聞。心懷一生積蘊,筆走萬里風雲。蓋書乃心畫,書如其人。人以性情為本,書以性情為魂。欲探文墨之妙有,當索性靈之至真。於是吮毫含墨,意在筆先,情餘筆外,揮灑由心;澄心靜慮,收視反聽,用志不二,乃凝於神。擬古而不泥於古,學步而不步後塵。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揮纖毫之筆而萬象由心。幽思入於翰墨,逸氣上干星辰。我自發我肺腑,我自流我芳芬。情趣為第一至要,審美為不二法門。隨春秋之代序,謝天道之酬勤。雖形質猶略稚,漸個性之可尋。信日進以致遠,欣枯筆而逢春。似與古人相對而視,欣欣焉穿越古今。

噫!書法既為藝術,學者當應自尊。不計結果於功利,只享過程之溫馨;莫貪姓名垂於書史,但求秋實不負春耘;休竊虛名以欺眾,應圖書藝之超群。切勿以標新立異為終南捷徑,更勿立奇談怪論惑初學智昏;切勿以粗頭亂服為高古,以東倒西歪為童趣;更勿以莫名其妙曰現代,以鬼魅畫符曰創新。立修身養性、寧心冶志為宗旨,樹開慧增智、怡情悅目為本根。此即中國書法之藝術,此即中國書法之人文。[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