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書法家李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松
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
出生 1950年
天津
國籍 中國

李松 (1950年 - ) 又名木公,男,天津廣西興業縣人,字木公,中國實力派書畫家協會會員。6歲開始隨父研習書法,長年臨池不綴,師從多位書法界名人,博取眾長,尤顯個性,獨具一格。作品以行草見長,字體剛健飄逸,雄渾唯美,作品多被港澳台及東南亞人士、社團廣為收藏。[1]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書法本科,師歐陽中石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書法客座教授,《中國書法》雜誌刊授部指導教師。作品參加第三屆、四、五、六、七、八屆全國書法展(第六、八屆獲全國獎),全國第五、六、七、八屆中青年書法展,第一、二、四屆全國篆刻展,2005年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提名展。 首都師範大學書法客座教授,《中國書法》雜誌刊授部指導教師。 [2]

論文簡介

李松論文《筆法研究》獲六屆全國書法理論研討會二等獎。著有《草書技法》、《行書技法》、《楷書技法》、《書法創作大典·行書卷》(合著)等二十多部著作、錄象、光盤。文章及評論散見國內專業報刊雜誌。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法》雜誌刊授部指導教師。    著有《草書技法》、《行書技法》行書卷(合著)》等二十多部著作、錄像、光盤。注重技法理論的研究和書家評論,文章及評論散見國內專業報刊雜誌。 [3]

李松談書法

我們都致力於書法,都希望在書法藝術上有所建樹有所創造,道路的選擇是相當重要的。曾有書友讓我看他臨的米芾,我問為什麼要臨米?他說喜歡米的瀟灑,喜歡米的表情達意,那麼請問除了米字還有沒有能表達你情性的載體呢?難道能表情達意的只有米芾嗎?難道墜入米芾的情調就如此這般的痴迷嗎?你寫的好又該怎麼着?

藝術是有行情的,要隨時代走。潮流的東西就是潮流,逆轉不了,比如超女、流行書風,你不接受行嗎?時代在發展,現在人們的審美需求是歷史上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我們見到的東西古人怎麼比呢?寫魏碑的最大好處是格好。如果你的品格俗不可耐,即便再精工也無濟於事,沒人會喜歡。碑不俗,在當代不俗,在南北朝時代可能屬於俗類,但在當代就不俗。俗和雅不絕然相對。什麼是俗,多了就俗,滿大街是皮鞋西服,滿市場全是蘿蔔必俗,所謂俗就是統一化、同類化,模樣一樣,技巧一樣,什麼都一樣,你和大眾越雷同就越俗。當然當代書法界對俗的理解也存在着爭議,那麼寫魏碑避俗的最妙的地方就在於區別度。

書法最講個性、氣格。我們覺得品位的判斷標準對有些方面是相當的寬容,也相當的刻薄,苛刻的是氣格、格調、味道,寬容的是技法和形式,格調好即便出些問題也無關緊要,因為可人,賞之入眼。區別度應該作為書家畢生的至高的追求。「人書俱老」,就是個性的生成,個性的存在。大凡古人在歷史上留下痕跡者都是區別度極高的人,區別度高才能被後人奉為經典,為後人所認可,甚至有可能被認為是有毛病,八大有沒有毛病?金農有沒有毛病?揚州八怪都有自己致命的毛病,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的歷史存在,清代的翰林們又有幾個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可是你為什麼要肯定鄭板橋,肯定金冬心?是因為個性。

個性分好個性和壞個性,所謂個性是以闡釋以美為標準的,個性不僅僅是張揚,儒雅、恬靜也是個性,個性應該是多類的。趙孟頫把書法推到了歷史唯美主義的高度,王鐸走向了張揚和恣肆,所以區別率很重要。寫碑可以避開入俗的誤區,寫不好不怕,就怕寫俗。筆墨技巧是可以練出來的,但不俗練不出來。

區別度該怎麼理解?做一個簡單的實驗:選古代十位書法家的作品,再在展廳里隨便選十件當代的書法作品,然後全部撕成碎片混在一起,我們能準確無誤的把古人的篩選出來,很容易找得出來,比如米芾、王鐸、黃道周等,但當代人的就不說讓別人挑,就讓書寫者自己來找也不一定選的出來。因為基因裡邊的就不是個性化的東西,都是大眾的東西,都是同化的東西,都是大眾的東西當然就沒有區別度了,沒有區別度怎麼體現個性?想入展沒有區別度又怎麼行呢?有人說想入展注意評委的眼球,視覺感覺要衝擊評委,第一感覺你衝擊了,第二感覺你還衝擊得過去嗎?大家可能沒有參加過大展的評審,大展在評委的面前僅停留兩秒,幾萬件作品從眼前過,時間很短,區別度不高就不顯眼,就容易被參賽作品共有的特性所淹沒。有些作品連打都沒有打開就被槍斃了,一看就寫個「龍」、「康」、「壽」字,就寫個翰墨緣什麼的可能入選嗎?太拙劣了!有的人練那麼多年了,認為已經寫得不錯了,一樣兩秒鐘靜靜的死去,原因就在於沒有區別度。在座最搶眼的就是那個穿黃色上衣的小男孩兒,因為他的衣服顏色最跳,跳出來了我才看他長得帥不帥,沒有區別率長得再帥也沒有人再接着看下去。寫魏碑可以避免沒有區別度,畢竟純寫碑的人還比較少。

學魏碑非常難,意識到這一點的人不少,但真正在魏碑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卻很少,有的人連摹擬的檻都過不去。魏碑技法的創作研究真正的學術研究成果少,可借鑑的成功經驗也非常少。而寫唐楷就不同,很多人在研究,理論的技法實踐的研究都很多。關於行草的古代論述比重也非常大,技法研究也非常多,成功的經驗更多,可以講中國的書法史應該是一部帖學的書法史,魏碑自北魏大盛之後一直到清代復興的一千多年間都是中斷的,其間絲毫無人問津。這為我們對魏碑的研究和學習造成了困惑,很多人摸不着門。但就魏碑技法上駕馭毛筆寫出方筆的技巧,就沒有很成功或者是非常科學的總結和梳理,不是這樣的話,二十年前我早玩出來了。在探索魏碑的二十多年中我盡走彎路,有些人寫了十多年還不知道魏碑方筆為何物,我當初也是這樣的,所以說古人在魏碑技巧上的研究成果不完善。魏碑本身的技巧就很難,我所說的難是相對唐楷而言的,唐楷簡單,有人可能對我的這個提法有點意見。唐楷是最好寫的字體之一,因為它的技巧是模式化的、是規律化的、是固定的。如果你學歐陽詢一旦掌握了它的用筆和結構的技巧,就很容易。訓練一個從沒寫過毛筆字的小孩兒,一個月就可以學得很好,學起來是相當簡單的。

還說魏碑,難在變化無常,楷書技巧最主要的研究點在筆法和結構,魏碑的研究無非也是這兩個點,但它的筆法和結構是多變的。中國書法家論壇里有個李松戲字,我誠心的玩一字多寫,就是為了探討一下魏碑變異的手段和方法,你隨便說一個字我就可以給你現場寫出若干個不同風格、不同味道、不同樣式、不同姿態的這個字,並且都不一樣。魏碑有這個餘地,魏碑本身就有這個先天素質:變異性、多變性。唐楷行嗎?把唐楷的筆畫和結構變變試試,唐楷最要命的就是筆畫之間的距離關係是「精確」的,魏碑可以有聚散,唐楷必須是中正的,寫一豎一定是垂直的,魏碑可以左右移動,這都是古人給我們創造的技巧,正因為這種技巧才表現了魏碑的魅力,魏碑的多變

作品品鑑

書法家李松


書法家李松


視頻

李松老師臨《吳昌碩石鼓文》2017年02月07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李松 ,道客巴巴網
  2. 李松 ,360個人圖書網
  3. 李松 ,360個人圖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