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路漫漫(葛繼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路漫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路漫漫》中國當代作家葛繼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路漫漫

周末,回老家郜台看望母親。

疾馳而過的車窗外,一塊塊如音符一樣的水田迅速掠過。牛在埋頭吃草,白鷺如詩魂,翩翩飛舞於荷塘之上。荷花正妍,紅的花白的花,點綴于田田荷葉中,夢幻般美好。秧苗剛出土,那貼地生長的淺綠,猶如浪花陣陣,滔滔迭迭於蒙窪大地。

30公里的路程,40分鐘就到家了。84歲的老母親驚喜地說:「你怎麼前腳打電話說要回來,後腳就到家了?」我笑着答:「媽,現在路好走,我很快就能把家還。」

看着門前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那些關於路的記憶猶如放幻燈片般,一張一張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泥巴路


郜台鄉位於蒙窪蓄洪區最下游,蒙河、蒙馬河、淮河穿境而過,地勢低洼,溝塘眾多。我家所在的小馬台子是一個湖心莊台,過去,這個空間狹小的莊台上擠了30多戶人家,房子挨着房子,屋檐搭着屋檐,家家門口一線天。一到下雨天,房前屋後泥巴糊子陷多深,雞鴨鵝的糞便隨污水到處淌,別提有多髒。通往外界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那日子過的,哎,憋屈死了。

為沒有路,趕集上街買東西,老人、孩子生病去醫院,孩子們上學都很不方便。往北去張寨,要過蒙馬河、老淮河,往南去固始要過沙河、淮河,往東去南照,要過蒙河。沒有橋,過河只有小木船。遇到風大浪急,時常有翻船的危險。我在張寨中學讀初中時,上學的路只有田間小路。遇到下雨天,泥巴路如同糯米粉和了溫開水,每走一步,膠鞋都會陷進泥里拽不出來,用寸步難行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遇到暴雨天氣,河水陡漲,沒有船,只能鳧水過河。有一次,快游到岸邊時,我的右腿突然抽筋,疼痛難忍,我用一條腿艱難地往前游,兩隻手臂拚命划水,總算撿回一條小命。那時,莊台人家的「行路難」是最讓人無奈、最讓人煩心的事。

1982年,我考上阜南師範學校。每次從家到學校,要先步行2個小時到黃崗,然後再坐「小嘣嘣」(小三輪車)到縣城。有一年放暑假,我從縣城坐「小嘣嘣」到黃崗時,天色已晚。這時,雨扯天扯地下着,我赤着腳,背着簡單的行李,深一腳淺一腳在黑夜裡摸索,20里的路程,我竟然走出了「長征」的滋味。快到壩埂時,腳掌突然一陣鑽心的疼痛,血不住地往外冒——我踩到玻璃渣了。一寸多長的傷口沒有縫合,也沒吃消炎藥,傷口發炎,過了很長時間才癒合。

磚渣路

1985年,我師範畢業,被分配到曹集中學任教。20世紀90年代初期,從曹集到郜台的泥巴路上鋪上了一層磚渣。磚渣路平坦了些,下雨天也不用陷泥巴糊子了,但好景不長。那時,來郜台拉沙子的車很多,汽車、拖拉機、小四輪,每天絡繹不絕。幾年下來,磚渣路被打回「原形」。路面上,大坑套小坑,小坑能養魚,大坑能臥牛。磚渣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們「行路難」問題,出行不便,依然是困擾莊台人的大問題。 路是村莊的骨骼,無路可走是村莊的痛。那滿倉滿囤的糧食,滿院子的雞鴨,堆得小山一樣的淮草、荻子,沒人願意來收購。偶爾來個糧販子,也把價格狠勁往低里壓,無非拿路難走來說事。

有一年端午節,我騎自行車帶妻女回老家過節。剛下過雨,路面濕滑,自行車在躲水坑時,突然一個打滑,連人帶車摔倒在地。坐在前面大槓上的女兒頭部和腿上都受了傷,妻子的胳膊也摔骨折了。我既心疼,又窩火,這破路,啥時候能修好?

最讓我痛心的是父親的離世。清楚記得,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父親突發腦溢血昏倒在地,弟弟趕忙打120求救。因路面坑窪不平,救護車從縣城到我家,整整走了2個小時。等把父親送到縣醫院時,因為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父親去世時才59歲,兩個弟弟還沒成家,他的離去,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

水泥路

2016年,通往我家的磚渣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

路好了,農村的居住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們莊台進行整體改造,實施「硬化、綠化、淨化、美化」四化提升,落實農村「污水、改廁、垃圾處理」三大政策,又搬遷了十幾戶村民到鎮上的保莊圩,在莊台上修建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房前屋後全部用青磚墁地,下雨天再也不會蹚泥巴糊子了。路寬了,老百姓的心也寬了;莊台敞亮了,老百姓的心也敞亮了。老母親感慨地說:「做夢也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過上這麼舒心的好日子。要是你爸活着,該多好!」

近年來,阜南縣堅持「交通先行」,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目標,把建好「四好農村路」作為民生首事、全縣大事、發展要事來抓,把「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貫穿於農村道路建設全過程,讓農村道路成為帶領群眾脫貧的致富路,全面建成小康的希望路。 目前,阜南縣「四好農村路」建設養護共45條段273.41公里,總投資2.39億。實現了城鄉客運一體化,開通了13條城鄉公交線路,建設13個首末站,購置156台純電動公交車,建設(或改造)城南、城西、城東公交首末站,基本形成村鎮之間10分鐘、鄰鎮之間20分鐘、鎮縣之間30分鐘的交通圈,阜南縣也因此榮獲第二批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四好農村路」,一頭連着黨對群眾的關愛,一頭連着百姓的期盼,是一條真正的幸福路、民心路。

幸福路

「公路通,百業興。」一條路能帶動一個產業,一條路也能致富一方百姓。路通了,路燈亮了,農家書屋開張了,數字電影送來了,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了……

2016年,在西安做藥品銷售的朱德地返鄉創業。他利用老淮河灣水流平緩,水質優良的有利條件,創建了馬家湖養殖有限公司,專門養殖天府麻鴨,並形成孵化、飼養、製作板鴨一條龍產業鏈。2018年,朱德地又流轉了400畝低洼地種植蓮藕。「今年蓮藕長勢喜人,去掉承包費和人員工資等,光蓮藕收入,一年就可淨賺100萬,加上養鴨子收入,一年可賺150萬。」朱德充滿信心地說,「以前我們村沒有通往外界的路,想留在家鄉創業,農產品也沒法往外銷售[。現在,路修好了,為我們產業發展帶來很大的便利。」

在郜台鄉,像朱德地這樣因路致富的人還有很多。路好了,鄉親們養的土雞、土鴨等土特產像長了翅膀飛向四面八方,所需的農用物資和生活用品從四面八方飛進來。路好了,來四里湖濕地遊玩的人多了,很多家庭辦起了農家樂,讓外地的遊客嘗一嘗老淮河灣里新鮮肥美的魚和蜆子。路好了,跟我一樣常回家看看的人多了。莊台上,時常能看到一輛輛各地牌照小汽車停在房前屋後,與翠綠的芭蕉,搖曳的竹林映襯着,成為莊台上一道亮麗的景。

泥巴路——磚渣路——水泥路,路的變遷,見證着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老百姓的日子,正如路一樣,從貧窮、到溫飽、再到小康,越來越富裕、越來越紅火。

傍晚時分,漫步在寬闊平坦的馬路上,吹拂着夏日涼爽的風,看落日臨走後留下的一抹跎紅,那一刻,特別溫馨,有萬物歸家的寧靜。放眼望去,一座座莊台在暮色中巍然聳立,淮河似一條白練靜靜向東流淌,曹台子退水閘靜默在一望無際的綠色中,無聲訴說着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故事

歲月悠悠,鄉路漫漫。如今,一條條鄉村公路穿越在田野阡陌,像絲帶一樣連綴起一個個村落,一片片風景……[1]

作者簡介

葛繼紅,安徽鳳台人,現居阜南,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阜南縣作協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