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鄉村學校(蘭桂騰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鄉村學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鄉村學校》中國當代作家蘭桂騰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鄉村學校

鄉村學校條件艱苦設施簡陋,沒有橡膠跑道,沒有投影屏幕,沒有學習機,也沒有豪華教學樓。只有黃土操場,只有水泥黑板,只有草稿本,也只有寒窗小教舍。天門的金鳳凰大都是從這雞窩裡飛出去的。

鄉村小學全都是民辦的。鄉村民辦學校是民辦公助的義務教育學校。學校是村民集體的福利機構。與城裡的社會資金辦學的民辦學校不一樣。是不以創收為目的非營利性的學校。學生享受與公辦學校學生同等待遇。只是教學條件存在差異而已。鄉村中學都是公辦的了。沒有民辦的鄉村中學。鄉村中學有的會聘請一些民辦教師代課。代課的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存在差異,只是同工不同酬罷了。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民國。天門農村與別處一樣都是傳統的教育模式。沒有新式學堂,只有舊式私塾。幾個幼稚童圍着一個老學究讀一讀《三字經》,寫一寫《百家姓》,數一數《百千萬》。基本上就可以結束學業了。有一些好學的會繼續學一學《論語》,念一念《詩經》,對一對《對聯》。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人們就會喊秀才了。也有讀十二年長學的。那就是《四書》、《五經》全學完,資治通鑑也要看。這樣的人也許會參加科舉考試。有的人讀成了迂腐先生,迂腐得什麼事情都要按部就班,一絲不苟地照着書本做。更有的人十二年長學讀下來,愚鈍得達到了幼稚童的智力。人人都說人從書里乖。這些幾箱子古書能夠橫念倒背的書生乖到在任何事物面前都不知所措了。物極必反也是客觀規律。

新中國成立後,天門鄉下便開啟了新式教育。初期一般都是一個鄉三所公辦小學。江漢平原原來都是縣轄區、區管鄉,只是到了現在才改成縣轄鄉了。學校的密度還是蠻可觀的。適齡兒童的入學率也就差不多。父母都會把孩子送到學校的學習知識。只是一些女孩子讀到三年級就回家掙工分了,也有一部分女孩同男孩子一樣會讀完六年級。成績優異的學生會考到鎮裡去讀中學。天門鄉下,女孩子讀中學的很少。原先區里是沒有中學的。到了後來每個區才有了一所中學,與鎮上的中學是不同的。鎮上的學校是全日制中學。區裡的學校是耕讀中學,也就是半耕半讀的農村中學。農村中學的學生完成學業就回鄉務農了。

生活在改善,人口在增長。公辦小學不能滿足學齡兒童就讀。生產大隊就辦起了小學以方便社員群眾子女入學讀書並緩解公社的公辦小學的壓力。民辦小學因此就應運而生了。所謂民辦小學其實就是生產大隊出資建校舍、置設備、安排教師而已。有的還是借用社員的民房做教室。也就是住房寬敞的一點社員無償提供的。當時的民辦小學僅僅只就是一所初級小學。學生讀完三年級就要到公辦小學讀高級小學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國家全力推進普及教育戰略,教育體制全面改革。公辦小學下放到大隊辦。民辦小學就肩負起鄉村小學教育的重任。公辦小學便升級成了鄉村中學。鄉村中學也只是實施的初中教育。學生初中畢業後大部分都回家務農。只有一少部分的優秀學生有學校和生產大隊聯合推薦到鎮上的高中去繼續讀書。學生高中畢業了,統統回到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里發揮作用。

民辦小學誕生之初。大隊領導班子從村民中挑選出有文化的社員擔任教師,稱之為民辦教師。民辦教師不是工薪族只是是生產隊社員。也就還是農民。每年比照生產隊社員中高等級標準計工分。國家每月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名曰民辦公助。慢慢的鄉村裡有了小學畢業生,便充實到民辦教師隊伍里來。以後有初中畢業生回鄉了。民辦教師的師資水平就又上一個新台階。到後來鄉村開有了高中畢業生。而且一年比一年多了。民辦教師的主力軍便是那些新時代的高中畢業生了。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教師都不定期的舉辦不同層次不同科目的業務培訓,以提高民辦教師的業務能力。寒暑假期間,全體民辦教師都要參加由區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教師集訓。假期集訓不是業務培訓是政治學習。是錘鍊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靈魂的活動。如今政治氣氛日益淡化,教師假期集訓也退出了歷史舞台。以後由於農村行政區劃的改革。便由公社教育主管部門行使該職責了。民辦教師雖然都是農民,其師資水平與公辦教師沒有太大差距,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教學質量也是不容置否的。

人口數量大爆炸時期,學生數量急劇膨脹。鄉村女孩和男孩一樣都享受同樣的教育。國家普及教育戰略又上升到普及高中教育。鄉村初級中升級為高級中學。初級中學下放到大隊辦。生產大隊的民辦小學便升級為七年一貫制的民辦學校了。那時候學制改革委小學五年,初中兩年。小學+ 初中為七年一貫制。初中班稱之為「帶帽中學」。帶帽中學教師還是學校原來的民辦教師。其待遇是高於小學教師的,每年級每科每月國家補助高出幾元錢。如果有教師夸科任課就會又會多得一份補助。各科課程還是按教學大綱一點都沒有缺少。國家恢復高考後,初中升高中是要經過縣教育局組織統考的。然後按考試分別由縣高中、鎮高中、公社高中,鄉村高中分批次錄取。一般鄉村學生都有就讀高中的機會。只不過是層次不同。後來中高考剝離。高中教育的資格收歸公社高中。鄉村高中降格為初中。民辦學校的「帶帽中學」也隨之脫帽。生產大隊的學校又名歸民辦小學了。帶帽中學的老師有的便就此結束了教師生涯。

應試教育浪潮興起後,民辦教師的工分考核指標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依據的。學生考試成績主要是按照全鄉鎮平行班的名次來審定。每學期的期中考試和期終考試都是由鄉鎮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命題,交換監考,統一閱卷,統一計分,統一歸檔。帶帽中學還要參考升學率,畢業生的升學檔次也是考核教師工分因素之一。師生們的教學任務壓力山大。誰都不敢懈怠。中學班的晚自習是免不了的。當時,天門農村的照明用具還是煤油燈。大隊也沒有資金為學校置辦發電設備。每到晚自習,教室里每人一盞燈。燈光昏暗,煙霧籠罩。師生們鼻子裡充滿黑色的鼻涕,眼睛裡充滿鮮紅的血絲。沒有一個人抱怨,沒有一個人泄氣。大家都夢想着一考跳龍門,一飛躍農門。雖然初中升高中還不能確定人生命運。但是,也是參加高考必須跨越的門檻。民辦教師只有教出一屆考試成績靠前的學生才算是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憑着滿意的答卷便可獲得相應的報酬。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改為鄉與村。大隊民辦小學便成了村辦小學。村辦學校的老師還是民辦教師。只是不再計工分取報酬了。農村的分配製度已經由按勞取酬改為聯產計酬。工分沒有了存在的平台。民辦教師的報酬由村民集體負擔其工資。人口結構隨着時代潮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也步入老齡社會。兒童數量有減無增。每個村的學校規模逐年萎縮。每村一所小學到後來多村聯辦一所學校。鄉村學校在一步一步消失。民辦教師有的轉正做了公辦教師,有的改行出外創業謀職,有的繼續任教既當教師又當農民。天門的鄉村學校已經很稀缺了。

鄉村學校學生的座椅都是學生的私有財產。每個學生一套座椅從小學一年級一直陪伴到初中畢業。課桌課椅同書包文具盒一樣是每個學齡兒童入學的必備品。家長必須按照學校統一規定的款式自製一套桌椅。學生才能正常入學上課。否則,學生只有站着聽課,站着讀書,站着寫字。鄉村學校只提供教室教學,只提供教師授課。學生活動的操場還是提供的。民辦小學是這樣,公辦初中也是這樣的。鄉村學校的學生就這樣要陪父母為其準備的課座椅走完從學前班到初中的全部歷程。

當今鄉村,青壯年都外出或打工、或經商、或辦廠、或創業。全村儘是空巢家庭,全鄉都是空殼學校。天門鄉下,只有空巢老人,很少看到留守兒童。大都跟隨父母外出就讀去了。少量留在家裡由爹爹婆婆照顧的孩子都在湧進城裡讀書。高中進城戰略剛開始實施,小學生進城早已形成了潮流。鄉村學校在天門大約的確不會再存在了。 [1]

作者簡介

蘭桂騰芳,本名王學蘭,荊楚網東湖社區-荊楚文壇版主,長江網長江論壇長江文壇版主,武漢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